出版说明 1
序言 哈贝马斯:寻找理论与实践的契合点 1
第一章 哲学批判与反思 1
一、理性的“定位”:从先验理性到实践理性 2
1.理性的元理论探讨:先验理性批判 3
2.工具理性批判 11
3.霍克海默和阿多尔诺:理性的否定与否定的理性 16
4.理性的统一性及其表现 19
5.后形而上的理性观 22
二、主体性与主体间性 30
1.主体性的哲学界定 30
2.用“实践主体”取代“先验主体” 34
3.从主体—客体到主体—主体 39
4.人的社会化与个性化 42
5.自我同一性:道德意识的形成与发展 46
第二章 现代性:一项“未竟的工程” 57
一、关于“现代性”的三次论战 57
二、20世纪80年代:“现代性”争论的时代和学术背景 59
三、现代性——一项“未竟的工程” 64
四、资本主义现代化:“意义丧失”与“自由丧失” 69
五、对形形色色“反现代性”思潮的批判 72
1.“存在救世主义”:从尼采到海德格尔 74
2.德里达:存在史的语言化和文本化 80
3.福柯:“权力斗争”的恶循环 86
4.卢曼:“社会系统”的元生物学解释 97
一、对当代西方社会的诊断 106
1.后期资本主义的“合法性危机” 106
第三章 交往行为理论 106
2.“生活世界”的内在殖民化 111
二、“三个世界”的理论 114
1.生活世界及其规范性基础 116
2.由“劳动范式”到“交往范式”:对马克思的“修正” 121
3.“交往范式”的语用学引入 128
三、交往行为的普遍语用学分析 133
1.交往行为的类型 133
2.语言交往的有效性要求 137
3.“真理”共识论 141
第四章 “交往理性”的重建与话语伦理学 151
一、“理想的话语环境” 151
二、“话语伦理学”及其在道德和法律中的体现 156
三、话语伦理在当今社会整合中的意义及其可行性条件 161
四、话语伦理学的普适性要求 165
第五章 文化理论 170
一、不同文化类型之间的平等共处 172
二、对“文明冲突论”的批判 174
三、“全球化”与民族文化传统和价值观的冲突 178
第六章 从民族国家到“世界公民社会” 183
一、关于“民主国家”的法理论 184
二、“全球化”与民族国家的“消亡” 187
三、关于“世界公民社会”的设想 194
四、“人权”与“主权” 198
五、对“人权普适主义”的辩护 203
六、“世界公民社会”:一个“乌托邦”构想? 206
附录:哈贝马斯生平年表 211
后记 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