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周敦颐“濂学”教育思想与《太极图说》和《通书》选读 1
周敦颐的濂学与理学思想 1
内圣与外王贯通的周敦颐易学 9
周敦颐哲学对心灵世界的构设 35
(一)心灵架构:诚、神、几和刚、柔、善、恶 35
(二)心灵之间:教、劝和化、和在对人的心灵世界如上理解的基础上,周敦颐又讨论了心灵世界之间的关系 39
(三)当代义意 42
周敦颐教育活动与理学教育思想 50
(一)论人性和教育作用 50
(二)论教育目的 53
(三)论道德教育 54
(四)论教学 61
(五)论教师 64
《太极图说》选读 65
太极图 65
太极图说 66
赞太极图并说 73
辨戾 74
《通书》述解选读 74
诚上第一 74
诚下第二 77
诚几德第三 79
圣蕴第四 81
慎动第五 82
道第六 83
师第七 84
幸第八 87
思第九 88
志学第十 89
顺化第十一 92
治第十二 93
礼乐第十三 94
务实第十四 95
爱敬第十五 96
动静第十六 98
乐上第十七 100
乐中第十八 103
乐下第十九 104
圣学第二十 105
公明第二十一 106
理性命第二十二 107
颜子第二十三 109
师友第二十四 111
师友下第二十五 112
过第二十六 113
势第二十七 114
文辞第二十八 115
圣蕴第二十九 118
精蕴第三十 120
乾损益动第三十一 121
家人睽复无妄第三十二 122
富贵第三十三 125
陋第三十四 126
拟议第三十五 127
刑第三十六 128
公第三十七 131
孔子上第三十八 131
孔子下第三十九 132
蒙艮第四十 133
下篇 邵雍“象数学”教育思想与《观物篇》选读 139
邵雍的生平与著作 139
邵雍儒道兼综的境界哲学 150
(一)学际天人“学不际天人,不足以谓之学” 151
(二)天人统一于一心天人关系问题一直是中国传统哲学的基本问题 155
(三)自我超越的境界论中国传统哲学的“天人合一”思想模式是一种自我超越的形上思维 158
邵雍的象数学与理学 162
(一)邵雍的象数学 163
(二)邵雍的历史观 174
郡雍的物理之学到性命之学 176
(一)天人相为表里,推天道以明人事 177
(二)穷理尽性以至于命:性命之学的建构 181
邵雍的象数学中的教育思想 188
(一)“以道经世”的教育目的论 189
(二)论教育作用 190
(三)“观物”的认识论及求知过程 192
(四)论教学内容 195
(五)论教学原则与方法 200
(六)论道德教育的原则与方法 205
(七)关于教师与师生关系 209
《观物篇》选读 211
观物内篇上 211
观物内篇下 222
观物外篇上 233
观物外篇下 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