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中区五年来民政工作总结(1943.4.22) 冀中区行署 1
壹 组织动员会,发动广大群众,建立与统一抗日民主政权,组织群众,武装群众,确定三民主义施政方针(1937.10-1939.4) 1
一、当时的社会情况 1
二、动员会发动组织广大群众,团结知识分子及旧政府工作人员,办理军需供给 2
三、冀中区政治主任公署成立,宣布施政方针,开展民族自卫战争,建设新政权,颁布民生法令 4
贰 彻底执行合理负担,减租减息,救灾救贫,优待抗属,改造区村政权,健全各极机构,领导深入发动与组织广大群众(1939.2〔4〕-1940.8) 15
一、当时的工作重点 15
二、深入合理负担,减租减息,救灾救贫,优待抗属,彻底改善人民生活 16
三、改造区村政权,配合深入普遍的民生斗争,发动民主斗争 24
四、健全专员公署,建立分区领导机关,健全各级政府的组织机构 30
五、群众热烈参战,胜利坚持残酷的春、夏季反“扫荡” 36
叁 实行五级选举,整理政权组织,实行精兵简政,实施新兵役制,初步完成了三民主义的政权建设(1940.8-1942.5) 38
一、实行五级选举,广泛开展民主运动 38
二、进行政权整理组织工作,巩固组织政策执行 51
三、实行精兵简政--区以上各级政府组织 63
四、实施新兵役制度,加强冀中武装工作基础 65
五、建设与开展地方卫生建设事业 68
肆 进一步实行精兵简政,整理组织,调整机构,加强各种斗争的掌握配合,加强领导,坚持冀中政权斗争(1942.5-1943.4) 71
一、五一“扫荡”后政权建设的新任务 71
二、更进一步的精兵简政,整理组织,调整各级政府机构 72
三、加强各种斗争的掌握配合,加强领导,坚持冀中政权斗争 76
简单结语 78
冀中区五年来财政工作总结(1943.4.25) 冀中区行署 81
一、树立战时财政基础,供应抗日军费军食,支持敌后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1937.10-1939.4〔5〕) 81
(一) 无政府状态下的混乱情形及初期的供应问题 81
(二) 实行粮食实物征发--确立公粮制度 83
(三) 选择财政源泉,充实抗日经费 85
(四) 实现统筹统支--根据地财政问题解决之初步 87
二、广泛深入动员根据地的财力、物力、克服困难,渡过灾荒,实行合理负担,奠定新的财政基础(1939.6-1940.8) 89
(一) 献金运动与公粮动员 90
(二) 整理地方财政,厉行节约 92
(三) 实行合理负担 96
(四) 灾荒困难中财政的成就及连带发生的问题 98
三、实现统一累进税,建立健康、持久的财政秩序,巩固抗日根据地(1949.9-1942.4) 102
(一) 实现统一累进税 102
(二) 严格统筹统支,强化粮食管理,开展调剂运输--财务行政正规化 111
(三) 财政新阶段发生的新问题--接敌区财政与地方粮的问题 118
四、保存力量,团结对敌,广泛开展反敌伪掠夺勒索斗争(从1942年5月开始) 123
(一) 五一“扫荡”后,敌人对冀中区物力资源掠夺榨取的实施及人民负担 123
(二) 开展反掠夺斗争,减轻人民负担,恢复财政秩序 126
五、结论 129
冀中区五年来对敌经济斗争总结 (1943年4月28日) 冀中区行署 138
壹 抗战前的冀中经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经济 138
一、半殖民地性为主的冀中经济 138
二、家庭手工业破产和近代资本主义生产的萌芽 140
三、商品经济的发展与半封建剥削 141
四、经济发展上的不平衡 142
贰 为发行边币,建立平原关税,确定独立自主的经济政策,摧毁半殖民地经济而奋斗(1937.10-1940.8) 143
一、独立自主的经济斗争政策提出的环境(1938年4月冀中行署建立以前的当时情况) 143
二、独立自主的经济斗争政策的内容 146
三、在战斗中生长壮大起来的新货币关系 149
四、管理对外贸易与平原关税的创造 152
五、摧毁了半殖民地经济性质,呈现独立自主的经济面貌 156
叁 严整经济内容,全面展开对敌经济攻势,迎击敌人“以战养战”和经济封锁的阴谋(1940.8-1942.5) 157
一、经济斗争的新形势 157
二、正确的掌握关税,发挥保护关税的机能 159
三、组织物资输出输入,反对敌人经济封锁,克服不等价交换的现象 164
四、管理外汇平抑汇价 171
五、团结商人组织商人 174
肆 停使法币限制冀南钞流入,确立独立的单一的本位币制,是这个时期我们的货币斗争的中心 176
一、停使法币,举办贷款,开辟任、河、大地区经济工作 176
二、对冀南钞决定贬值行使 182
伍 对敌经济斗争中的主要经验教训 183
冀中区五年教育工作总结(1643.4.5)(刘皑风) 187
壹 建立国防教育阵地,从政治上思想上动员全冀中人民为发展游击战争,坚持敌后抗战而奋斗(1937年10月-1939年4月) 187
一、各种工作的起点--当时的社会环境 187
二、教育行政领导系统的建立与工作的原则和方针 188
三、广泛团结知识分子,举办各种干部训练班 189
四、小学教育的恢复和初步改造 190
五、取缔私塾,削弱教会教育的斗争 192
六、第一次冬学运动 193
七、上层文化机关的建立 194
贰 广泛开展小学教育、民政教育、社会文化事业,深入宣教工作,建设健康持久的抗日民主根据地(1939年5月-1940年8月) 195
一、第一次教育科长联席会议 195
二、小学教育的普及 197
三、废除体罚,实施民主教育,建立儿童自觉的纪律 199
四、从“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到“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看冀中学生对根据地建设的贡献 201
五、冬学运动造成热潮 207
六、实现了男女教育机会均等 208
七、反敌伪摧栽破坏,反敌伪奴化教育的斗争 212
八、文建会,宣教联会、村救亡室的成立,团结知识分子文化人,开展宣传教育事业,推进农村文化娱乐工作 216
叁 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教育建设在继续发展中向正规化迈进(1940年8月-1942年5月) 219
一、工作发展过程中所发生的几种偏向与缺点 219
二、第二届教育科长联席会 223
三、统一民众学校的组织领导,定期逐步扫除文盲,进一步提高群众政治觉悟,改造大众思路 225
四、整顿小学,奠定建设正规化教育的基础 229
五、突击落后区,争取平衡发展,坚持反敌伪奴化教育斗争,继续开展点线游击区及敌占区的宣传教育工作 233
冀中区五年来水利工作总结(1943.4.20) 冀中区行署 240
壹 事变前的水利概况 241
一、组织领导与堤防管理 241
二、工程的修筑与群众对堤防的认识 241
三、堤树的栽植与看管 242
四、河流概况与泛滥情形 242
贰 建立治河组织,收拾堤防残局,恢复旧观,为保护农业生产而奋斗(1937年10月-1939年4月) 243
一、河务的废弛与治河机构的产生 243
二、堤防的破损情形与初步的恢复 244
三、政府治河决定的检讨与有生力量的萌芽 245
叁 健全组织机构,加强工作领导,整理灾后创痕,动员所有力量,共同与自然作斗争,一致为解决灾荒保证军需民食而努力(1939年4月-1940年8月) 248
一、新的形式,新的组织,新的工作领导 248
二、旧观未复又遭空前的大水灾 249
三、水灾的创痕与全民的复堤,两大决口--西里村,王岗胜利的堵闭 250
四、赔损与补助 252
肆 加强水利技术研究,提高干部质量,储备建国人才,巩固旧工程,开辟新工程,改进堤防管理,进一步消弭水患(1940年8月-1942年5月) 253
一、网罗专门人才,组织水利技术机关 253
二、巩固旧工程,开展新工程和反敌伪破坏,反本位主义斗争 254
三、改进堤防管理,利用河堤增加生产 258
四、群众的自动筑堤筑坝,大众民主的水利建设日形澎湃 258
伍 结尾语 259
冀中区五年来司法工作总结(1943年4月28日) 冀中区行署 263
壹 恢复司法工作,克服混乱状态,安定社会秩序(1937年10月-1939年4月) 263
一、恢复司法工作的需要和条件 263
二、建立统一领导机关,广泛地动员司法干部恢复司法组织,镇压汉奸盗匪,惩办贪污分子,保障人民权利,安定社会秩序 264
三、恢复各种必须的诉<讼制度>,实行新的审判制度 267
贰 在新环境下,旧一套的司法工作遭受群众的不满,新的司法开始部分零散的产生(1939年5月-1940年8月) 269
一、在新情况下司法工作发生许多困难,而未能主动及时解决,致使司法工作效能大为降低,遭<到>群众的不满 269
二、新的司法工作,在新的环境下,部分零散的产生 271
叁 司法工作在已有基础上逐渐摆脱旧的残余,迅速向新民主主义司法建设迈进(1940年8月-1942年5月) 273
一、冀中根据地各种建设逐步完成,促使新民主主义司法建设早日实现 273
二、为完成新民主主义司法建设而奋斗 274
肆 坚持司法工作,破坏敌伪政权,巩固农村团结,以坚持冀中阵地(1942年5月-现在) 292
一、五一“扫荡”时冀中司法工作动态 292
二、坚持冀中目前司法工作的一般原则与新的工作方式 293
伍 简短结论 294
一、改造旧的司法,建设新的司法,没有起码的科学法律知识是不可能的 294
二、司法工作是随着历史社会的进步而逐渐进行改造的 295
三、司法干部的培养改造是整个司法建设中的主要环节 295
四、新法律的确定虽是新民主主义司法建设和迫切需要的问题,但不应操之过急 296
五、审判工作无论在什么时候,也是司法工作当中的最重要部分 296
冀中平原上的民兵斗争(1942年11月)(程子华) 297
壹 第一时期(自七七事变至1938年冬) 299
一、当时的环境 299
二、民兵的斗争 300
三、小结 302
贰 第二时期(1939年春至1940年秋) 303
一、当时的环境 303
二、民兵的斗争 304
三、小结 313
叁 第三时期(自1940年秋至1942年夏) 314
一、当时的环境 314
二、民兵的斗争 315
肆 几个问题 369
一、人民武装的领导机构 369
二、民兵和游击队,正规军 370
三、民兵和民主、民生问题 371
伍结尾 372
附:八路军总政治部对本书的按语 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