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一 问题的提出 1
二 有关中国民族主义的研究现状 1
三 本书的研究方法及选题意义 18
四 本书的主要观点及结构 19
第一章 民族主义在近代西方的产生、发展及其在中国的出现 22
第一节 民族主义概述 22
一 民族主义概念界定 25
二 民族主义分类 32
第二节 民族主义在近代西方的产生、发展及其演变 37
一 近代西方民族主义的产生 37
二 民族主义的发展、演变 43
第三节 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出现 54
一 中国传统的天下一统理念 54
二 西方民族主义观念的传入及晚清民族主义思潮 59
三 民族主义在近代中国取代天下主义 65
第二章 中国民族主义的第一次嬗变及其结果 83
第一节 资产阶级改良派“满汉合一”的大民族主义 84
一 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民族主义主张 84
二 “满汉合一”民族主义的理论依据 91
三 “满汉合一”民族主义理论的缺陷 93
第二节 资产阶级革命派“排满兴汉”的小民族主义 95
一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民族主义主张 96
二 “排满兴汉”民族主义的理论依据 104
三 “排满兴汉”民族主义理论的缺陷 107
第三节 中国民族主义第一次嬗变的结果 110
一 改良派与革命派民族主义主张的比较 110
二 改良派与革命派之间的论战及其评价 115
三 孙中山旧民族主义思想的转变 120
四 中华民国建立是中国民族主义第一次嬗变的最大成果 131
第三章 中国民族主义的第二次嬗变及其结果 139
第一节 孙中山旧民族主义向新民族主义的转变 140
一 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变化的原因 140
二 孙中山的新民族主义思想 146
第二节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国共两党的民族主义 152
一 国共两党的民族主义运动产生的历史背景 152
二 新三民主义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基础 155
三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民族主义 156
四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中国国民党的民族主义 161
第三节 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国共两党的民族主义 165
一 抗日战争的爆发及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建立 166
二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民族主义 171
三 中国国民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民族主义 181
第四节 国共两党民族主义的比较及抗日战争的胜利 191
一 国共两党民族主义的分歧 192
二 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及新中国的成立 199
第四章 中国民族主义从革命转向建设的第三次嬗变 202
第一节 中国民族国家的建立及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国际环境 203
一 中国民族主义建立国家任务的完成 203
二 新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 204
三 新中国奉行的外交政策与维护民族尊严的斗争 205
第二节 新中国的民族国家建设与爱国主义 208
一 中国民族主义国家建设任务的提出 208
二 中华民族的国家建设 210
三 新中国的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的关系 216
四 中国民族主义与社会主义的一致性 221
第三节 新中国建立后国内的狭隘民族主义 228
一 狭隘民族主义产生的一般原因 228
二 中国国内的狭隘民族主义 231
三 民族分裂主义是狭隘民族主义的极端表现 233
四 反对狭隘民族主义 247
第五章 世纪之交中国民族主义的第四次嬗变 252
第一节 作为情感表达的中国民族主义 252
一 20世纪90年代后中国民族主义的突出表现 252
二 21世纪初中国民族主义的基本诉求 256
三 对21世纪初中国民族主义的分析 264
第二节 中国民族主义第四次嬗变的原因 268
一 中国民族主义第四次嬗变的国内因素 268
二 中国民族主义第四次嬗变的国际因素 272
第三节 客观看待21世纪初的中国民族主义 276
一 对21世纪初中国民族主义基本观点的评析 276
二 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民族主义的批评 284
三 中国民众的民族主义情感表达应该得到理解 289
四 不能用看待西方民族主义的眼光看待中国民族主义 290
五 中国民族主义正在逐渐走出情绪化 292
六 中国需要健康理性的民族主义 294
第六章 21世纪中国民族主义的发展趋势 300
第一节 中国民族主义将会长期存在 300
一 民族主义赖以生存的民族国家将会长期存在 301
二 21世纪的国际社会仍会存在不平等 305
三 中国和平崛起会加剧与西方霸权主义的竞争 309
第二节 中国民族主义不会无限制地膨胀 312
一 民族主义意识形态具有非独立性 313
二 中国社会的主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318
第三节 中国民族主义不会对世界和平构成威胁 322
一 中国民族主义不具有扩张性的内在因素 323
二 向外扩张不符合中国国情 326
三 中国的国家性质和政策对民族主义的规制 338
结语 349
参考文献 352
后记 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