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经济发展史 1949-1998 上》PDF下载

  • 购买积分:2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丛树海,张桁主编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9
  • ISBN:7810493728
  • 页数:894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章 新民主主义经济形态的构建和国民经济的恢复 3

第一节 近代中国的经济和新民主主义经济形态的构思 3

第一编 综述 3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经济形态的构建和中国经济的恢复 14

第二章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和国民经济的发展 32

第一节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32

第二节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 38

第三节 经济建设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48

第三章 国民经济发展的受挫和经济政策的调整 54

第一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第一次探索 54

第二节 大跃进、人民公社化和经济的困境 58

第三节 经济政策的调整和国民经济发展的恢复 74

第四章 “文化大革命”和国民经济最严重的挫折 84

第一节 “文化大革命”初期的社会经济 84

第二节 国民经济发展的两次转折和受挫 86

第一节 国民经济的前进和徘徊 101

第五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国民经济发展的伟大转折 101

第二节 国民经济发展的伟大转折 110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22

第四节 深化改革、推进开放,整个国民经济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127

第六章 国民经济建设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148

第一节 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战略部署 148

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150

第三节 经济体制改革的加快推进 155

第四节 “八五”计划的胜利完成与“九五”计划的实施 164

第二编 新中国农业发展史 183

第一章 农业经济的恢复与提高(1949—1952年) 183

第一节 土地改革 183

第二节 恢复农业生产的政策和措施 187

第三节 互助合作运动 194

第一节 合作化与统购统销 199

第二章 合作化运动与农业的发展(1953—1957年) 199

第二节 水利建设与农业技术进步 204

第三节 农业产量的增长与农业发展纲要的制定 214

第三章 农村经济的破坏与调整(1958—1965年) 220

第一节 人民公社与“大跃进” 220

第二节 政策的调整 225

第三节 农业学大寨与农村“四清”运动 229

第四节 农业技术推广 233

第四章 “文革”时期的农村与农业 238

第一节 “左”倾错误与学大寨 238

第二节 社队企业 242

第三节 农业机械化与技术进步 246

第五章 体制改革与农业增长(1978—1991年) 260

第一节 农村经营体制的改革 260

第二节 农村流通体制的改革 264

第三节 传统农业的改变 267

第四节 农业的增长与结构的变迁 272

第五节 乡镇工业的大发展 279

第六章 全面转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轨道(1992年至今) 287

第一节 农村经济改革的深化 287

第二节 农业的成就 292

第三节 乡镇企业与人口流动 297

结束语 301

第三编 新中国工业发展史 309

第一章 新中国工业发展的起步(1949—1952年) 309

第一节 新中国工业发展的历史基础 309

第二节 工业恢复和发展的方针、体制与政策 314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321

第二章 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全面展开(1953—1957年) 328

第一节 国家工业化战略与“一五”计划 328

第二节 工业建设的全面展开 334

第三节 资本主义工业和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39

第四节 社会主义中国工业化基础的初步形成 344

第三章 新中国工业发展的重大波折(1958—1960年) 352

第一节 “大跃进”时代的来临 352

第二节 工业“大跃进”的基本过程 357

第三节 中国工业发展的危机 363

第四章 中国工业的调整与发展(1961—1965年) 371

第一节 工业调整的初步进展 371

第二节 工业调整的彻底展开 375

第三节 走向复苏的中国工业 381

第五章 “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工业的发展(1966—1976年) 390

第一节 中国工业发展的转折 390

第二节 中国工业的再次剧烈波动 397

第三节 徘徊中的中国工业 403

第一节 对工业生产的初步整顿和“洋跃进” 414

第六章 中国工业的拨乱反正(1977—1982年) 414

第二节 中国工业的第二次重大调整 419

第三节 工业管理体制改革的起步 423

第七章 开创社会主义工业发展的新局面(1983—1991年) 430

第一节 工业发展的战略调整 430

第二节 工业管理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 436

第三节 中国工业的高速发展与波动 441

第八章 市场化进程中的中国工业(1992年至今) 449

第一节 中国工业发展的新时代 449

第二节 中国工业发展的历史性飞跃 455

第三节 非国有工业发展的高潮 461

结束语 467

第四编 新中国运输业发展史 475

第一章 新中国运输业的发展 475

第一节 国民经济恢复和“一五”计划时期的运输业(1949年10月—1957年) 476

第二节 “二五”计划和国民经济调整时期的运输业(1958—1965年) 479

第三节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运输业(1966—1976年) 482

第四节 调整整顿和改革开放时期的运输业(1977—1998年) 485

第二章 新中国铁路运输的发展 490

第一节 新中国铁路运输的恢复和崛起(1949年10月—1960年) 491

第二节 新中国铁路运输的调整和曲折发展(1961—1978年) 494

第三节 新中国铁路运输的迅速发展(1979—1998年) 498

第三章 新中国公路运输的发展 504

第一节 新中国公路运输的恢复和迅猛发展(1949年10月—1960年) 505

第二节 新中国公路运输的调整和起伏波动(1961—1976年) 509

第三节 新中国公路运输的快速发展(1977—1998年) 512

第四章 新中国水路运输的发展 520

第一节 新中国水路运输的恢复和日益发展(1949年10月—1960年) 521

第二节 新中国水路运输的不平衡发展(1961—1980年) 525

第三节 新中国水路运输的较快发展(1981—1998年) 529

第五章 新中国民航运输的发展 536

第一节 新中国民航运输的恢复和崛起(1949年10月—1965年) 537

第二节 新中国民航运输的曲折发展和重新兴起(1966—1980年) 541

第三节 新中国民航运输的蓬勃发展(1981—1998年) 545

第六章 新中国管道运输的发展 552

第一节 新中国管道运输的开创(1958—1970年) 553

第二节 新中国管道运输的快速发展(1971—1980年) 556

第三节 新中国管道运输的稳步发展(1981—1998年) 559

结束语 564

第五编 新中国商业发展史 571

第一章 新中国商业体系的建立(1949—1952年) 571

第一节 新中国商业建立的历史背景 571

第二节 打击投机倒把、稳定市场物价的斗争 574

第三节 国营商业和合作化商业的建立和发展 580

第四节 商业公私关系的调整 585

第五节 公私兼顾、城乡互助政策的正确贯彻 589

第二章 新中国商业管理体制的整合:走向集中统一管理(1953—1957年) 593

第一节 商业管理体系和管理方法的调整 594

第二节 供销合作社的发展及其与国营商业关系的调整 599

第三节 农产品的统购、派购、预购和价格调整 603

第四节 工业品的加工订货和统购包销 607

第五节 私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610

第三章 商业“大跃进”及其影响(1958—1960年) 614

第一节 “大跃进”运动的发起 614

第二节 商业管理体制的变革及物流渠道的“跃进” 615

第三节 商品收购政策和供应政策的变化 621

第四节 “大购大销”活动 625

第五节 “大跃进”对商业的影响 627

第四章 新中国商业的调整与恢复(1961—1965年) 629

第一节 调整和疏通商品流通渠道 629

第二节 调整农产品经营政策 631

第三节 调整工业品的经营方式 633

第四节 稳定市场的商品供应方式 634

第五节 开展“三清”和改善经营管理运动 637

第五章 新中国商业遭受严重挫折时期(1966—1976年) 640

第一节 商业管理机构的合并和管理权限的下放 640

第二节 错误的商业理论和政策 642

第三节 混乱的商业经营管理 646

第六章 改革开放初期的商业发展(1977—1984年) 649

第一节 工农业产品购销体制调整 651

第二节 批发体制调整 657

第三节 零售业初步放开 660

第四节 生产资料流通 669

第七章 深化计划与市场关系探索过程中的商业发展(1985—1991年) 673

第一节 工农业品购销体制走向市场化 674

第二节 建立与规范批发体制 682

第三节 商业企业改革 688

第四节 生产资料流通及其管理 691

第八章 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时期的商业发展(1992—1996年) 695

第一节 商品流通体制的进一步改革 696

第二节 各类市场的不断发展 704

第三节 零售企业的改革与发展 709

第九章 国内市场供求状况的历史回顾及商业发展现状概述(1997—1999年) 714

第一节 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市场供求状况的历史回顾 715

第二节 我国商业50年发展状况的总体回顾 719

第三节 国内商业发展现状扫描 729

结束语 733

第六编 新中国外贸发展史 737

第一章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我国的对外贸易(1949—1952年) 737

第一节 旧中国的对外贸易 737

第二节 新中国社会主义对外贸易的建立 740

第三节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对外贸易成就 756

第二章 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和遭受严重挫折时期(1953—1976年) 766

第一节 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的外贸及成就 767

第二节 “大跃进”及随后调整时期的对外贸易 783

第三节 文革时期的对外贸易 796

第三章 1978—1991年的对外经贸事业 806

第一节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带来的历史性转折 806

第二节 我国外贸体制的改革 812

第三节 我国积极加入国际贸易体制的努力 818

第四节 大陆与港澳台经贸关系的大发展 826

第五节 我国对外贸易地理方向呈现新局面 830

第六节 本时期我国对外经贸的成绩 838

第四章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的对外经贸事业(1992—1998年) 843

第一节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843

第二节 我国关税制度和汇率制度的改革 851

第三节 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对外贸易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外贸法规 858

第四节 进一步完善我国外贸法律法规 865

第五节 1992年后的“复关、入世”谈判及我国服务贸易的对外开放 869

第六节 本时期我国对外经贸事业的成就和面临的挑战 874

结束语 886

参考文献 890

第一章 “革命根据地”财政 897

第一节 革命根据地财政的产生和发展 897

第七编 新中国财政发展史 897

第二节 革命根据地的财政收支和经济 900

第三节 革命根据地财政管理 907

结束语 914

第二章 “国民经济恢复”和“一五”时期财政(1950—1957年) 916

第一节 新中国财政的建立 916

第二节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财政(1950—1952年) 923

第三节 “一五”时期财政(1953—1957年) 939

结束语 950

第三章 “大跃进”和国民经济调整时期财政(1958—1965年) 953

第一节 “大跃进”时期财政(1958—1960年) 954

第二节 “国民经济调整”时期财政(1961—1965年) 965

结束语 969

第四章 “十年动乱”时期财政(1966—1976年) 971

第一节 两次重要的财政整顿 973

第二节 财政管理体制的变化 976

结束语 980

第五章 改革开放时期财政(1977—1990年) 982

第一节 改革开放初期的财政实践(1978—1980年) 983

第二节 “六五”时期财政(1981—1985年) 988

第三节 “七五”时期财政(1986—1990年) 995

结束语 999

第六章 “经济体制转轨”时期财政(1991—1999年) 1001

第一节 “八五”时期财政(1991—1995年) 1002

第二节 “九五”时期财政(1996—1999年) 1013

结束语 1019

第八编 新中国社会保障发展史 1023

第一节 全国解放前的社会保障 1023

第一章 社会保障的创建和形成(1949年10月—1957年) 1023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的颁布实施 1024

第三节 《劳保条例》的主要内容 1026

第四节 《劳保条例》的修订和扩大实施范围 1031

第五节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社会保险 1033

第六节 其他项目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1038

第七节 社会保障的成绩和问题 1042

第二章 社会保障的改进与发展(1958—1966年4月) 1045

第一节 修改补充养老保险制度 1045

第二节 改进医疗保险制度 1048

第三节 工伤保险制度的改进 1050

第四节 规定精减职工的社会保险待遇 1051

第五节 其他社会保障项目的改进与发展 1052

第六节 改进社会保险管理制度和办法 1054

第三章 社会保障受到严重干扰(1966年5月—1976年10月) 1057

第一节 “四人帮”攻击和破坏社会保障制度 1057

第二节 某些制度被中止、废除 1058

第四章 社会保障的整顿、恢复与发展(1976年10月—1981年) 1061

第一节 社会保险工作的整顿与加强 1061

第二节 修改养老保险制度 1062

第三节 修改国家工作人员疾病和死亡遗属保险 1065

第四节 城镇集体组织职工社会保险的发展 1066

第五节 农村劳动者的社会保险的兴起 1070

第六节 社会保障其他项目的整顿与发展 1074

第五章 社会保障的初步改革(1982—1993年) 1076

第一节 实行退休费社会统筹的改革 1077

第二节 国营企业职工失业保险制度的建立 1079

第三节 工伤保险制度的初步改革 1083

第四节 疾病医疗保险制度的初步改革 1087

第五节 建立劳动合同制职工养老保险制度 1093

第六节 养老保险制度的初步改革 1094

第七节 生育保险制度的初步改革 1100

第八节 社会保障其他项目的初步改革 1104

第六章 养老保险制度的深化改革(1994—1998年) 1108

第一节 上海发布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办法 1109

第二节 国务院下发两个改革实施方案 1112

第三节 上海市颁布私企、个体经济的养老保险办法 1123

第四节 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 1124

第五节 补充养老保险的试点和实施 1131

第六节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深化改革 1137

第七章 医疗保险制度的深化改革(1994—1998年) 1141

第一节 国务院四部委在“两江”进行深化改革的试点 1141

第二节 “两江”医疗保险改革试点的成绩和问题 1147

第三节 各地进行医疗保险制度深化改革 1152

第四节 上海市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探索 1156

第五节 国务院颁布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决定 1158

第六节 建立补充医疗保险制度的探索 1162

第八章 失业保险制度的深化改革(1994—1998年) 1164

第一节 上海市进行失业保险制度的深化改革 1164

第二节 《失业保险条例》的颁布 1165

第三节 建立再就业服务中心 1167

第四节 实施再就业工程 1171

第九章 工伤和生育保险制度的深化改革(1994—1998年) 1175

第一节 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的颁布 1175

第二节 企业职工生育保险试行办法的颁布 1182

第十章 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的深化改革(1994—1998年) 1185

第一节 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管理体制 1185

第二节 实行养老金的社会化发放 1186

第三节 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实行省级统筹 1188

第四节 基本养老保险行业统筹移交地方管理 1188

结束语 1191

第九编 新中国金融发展史 1197

第一章 新中国金融体系的形成与货币制度的建立 1197

第一节 新中国金融体系的萌芽 1198

第二节 新中国金融体系的形成 1201

第三节 新中国货币制度的建立 1205

第二章 计划经济时期的中国金融业 1214

第一节 统收统支的资金管理体制 1215

第二节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银行业 1218

第三章 80年代的金融体制改革(一)——银行体制改革 1223

第一节 对银行性质与职能的重新认识 1223

第二节 专业银行的恢复、建立与发展 1227

第三节 中央银行制度的形成 1235

第四节 商业银行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1240

第五节 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成立与发展 1246

第四章 80年代的金融体制改革(二)——信用体制改革 1252

第一节 商业信用的恢复 1252

第二节 信贷体制改革 1255

第三节 80年代的利率体制改革 1262

第四节 对外金融与外汇体制改革 1270

第五章 90年代的金融体制改革(一)——银行体制改革与信贷体制改革 1281

第一节 银行体制改革的深化 1282

第二节 信贷体制改革的深化 1294

第六章 90年代的金融体制改革(二)——利率改革与金融业的对外开放 1306

第一节 利率的市场化改革 1306

第二节 新中国金融业的对外开放 1321

结束语 1336

第一章 新中国保险事业的创立(1949—1952年) 1343

第一节 整顿改造旧中国保险业 1343

第十编 新中国保险发展史 1343

第二节 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成立 1356

第三节 保险分支机构和代理机构的建立 1361

第二章 50年代初期的中国保险业(1950—1952年) 1368

第一节 改革保险条款和降低保险费率 1368

第二节 试办农业保险 1370

第三节 政务院有关强制保险的决定 1374

第三章 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的保险业(1953—1957年) 1380

第一节 保险业务的调整 1380

第二节 保险业务的稳步发展 1384

第三节 完成私营保险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391

第四章 中国保险业遭受挫折(1958—1978年) 1394

第一节 中国保险国内业务的停办 1394

第二节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中国保险业 1402

第五章 中国保险业的全面恢复与发展(1979—1985年) 1406

第一节 国内保险业务的恢复 1406

第二节 保险机构的设立和保险管理体制的改革 1410

第三节 保险业务的全面恢复和发展 1415

第四节 保险理论研究、教育和法规建设 1426

第六章 中国保险市场的培育和发展(1986—1991年) 1433

第一节 中国保险体制改革的兴起 1433

第二节 多家办保险的市场格局形成 1437

第三节 中国保险业在竞争中发展 1444

第四节 保险理论研究和保险教育的发展 1454

第七章 中国保险业发展的崭新时期(1992—1999年) 1459

第一节 中国保险市场日趋完善 1459

第二节 保险法制日趋健全 1474

第三节 中国保险业迅速发展 1484

结束语 1497

第十一编 新中国证券发展史 1503

第一章 50年代:以国债为主的证券发行 1503

第一节 国债的发行 1503

第二节 地方债的发行 1513

第三节 证券交易市场 1516

第二章 “六五”时期:证券发行的重新启动 1522

第一节 股票发行处于萌芽阶段 1522

第二节 国债恢复发行 1529

第三节 其他证券的发行 1533

第三章 “七五”时期:证券流通的初步实现 1538

第一节 股票市场处于起步阶段 1538

第二节 国债市场的初步形成 1546

第三节 其他证券的发展 1555

第一节 股票市场进一步拓展 1562

第四章 “八五”时期:证券市场的逐渐扩张 1562

第二节 国债市场的兴旺 1571

第三节 其他证券的继续发展 1577

第四节 证券交易所成立和其他证券市场机构 1582

第五章 “九五”时期:证券市场的规范发展 1590

第一节 股票市场在规范化中求发展 1590

第二节 国债市场的规范和完善 1598

第三节 其他证券的进一步发展 1605

第四节 证券市场管理的强化 1610

结束语 1618

第十二编 新中国期货发展史 1621

第一章 理论准备阶段(1987—1991年) 1621

第一节 中国期货市场产生的经济背景 1622

第二节 中国期货市场产生的理论准备 1632

第一节 政策与方案研究 1641

第二章 规划与探索阶段(1988—1992年) 1641

第二节 实践探索——中国郑州粮食批发市场 1659

第三章 期货市场全面启动阶段(1992—1994年) 1668

第一节 期货交易所 1668

第二节 期货经纪公司 1671

第三节 境外期货交易 1673

第四节 全面启动与快速发展 1676

第五节 第一次期货市场大调整 1685

第四章 治理整顿与规范试点阶段(1994—1998年) 1693

第一节 期货市场暴露的问题 1693

第二节 期货市场的治理整顿措施 1704

第三节 期货市场风险产生的原因 1708

第四节 第二次期货市场大调整 1712

第五节 期货市场的作用 1713

结束语 1718

参考文献 1724

第十三编 新中国房地产业发展史 1729

第一章 新中国房地产制度的演变 1729

第一节 旧中国房地产制度的回顾 1729

第二节 新中国土地制度的演变 1731

第三节 新中国住房及房产制度的演变 1750

第二章 新中国房地产业的发展 1775

第一节 旧中国房地产业简述 1775

第二节 新中国房地产业的发展 1779

第三节 新中国房地产业发展的区域格局 1796

第四节 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中国房地产业的发展趋势 1800

第三章 新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进化 1802

第一节 旧中国房地产市场回眸 1802

第二节 新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进化 1807

第三节 新中国房地产市场体系和运作机制的形成 1817

第四节 中国房地产市场化进程的测度 1831

第五节 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目标和对策措施 1836

结束语 1841

第一章 我国信息化的全球背景 1846

第一节 信息产业的形成和发展 1846

第十四编 新中国信息业发展史 1846

第二节 全球信息化的环境 1858

第三节 全球信息化中的中国 1869

第二章 我国信息产业发展历程 1875

第一节 我国信息产业的萌发奠基阶段 1875

第二节 我国信息产业的启动发展阶段 1876

第三节 我国信息产业的全面推进时期 1880

第四节 我国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 1902

第五节 我国信息产业发展的特点 1919

第三章 我国信息产业发展前景 1927

第一节 信息产业的发展提高了市场经济的信息化水平 1928

第二节 信息产业的发展增强了市场经济的发展活力 1931

第三节 我国信息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936

第四节 关于发展有中国特色的信息产业的思考 1940

结束语 1954

第一章 1949—1966年会计的初步发展 1961

第一节 1949—1957年社会主义会计的逐步建立 1961

第十五编 新中国会计发展史 1961

第二节 1957—1960年“会计取消论”的出现及其消极影响 1966

第三节 1960—1966年会计工作的恢复和发展 1969

第二章 1966—1978年会计的停滞发展 1974

第三章 1978—1992年会计的恢复与发展 1978

第一节 会计工作的整顿和加强 1978

第二节 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初步发展 1989

第三节 会计理论研究的积极开展 1994

第四章 1992—1998年会计的全面发展 2008

第一节 1992年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 2008

第二节 1993—1996年具体会计准则的制定 2022

第三节 1997—1998年具体会计准则的颁布 2039

第四节 注册会计师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2048

第五节 独立审计准则的制定与颁布 2051

第一章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统计(1949—1952年) 2059

第一节 新中国统计工作的开端 2059

第十六编 新中国统计发展史 2059

第二节 全国统计工作的初步开展 2063

第三节 国家统计局的成立及其工作开展 2072

第四节 对资产阶级统计思想的批判 2076

第二章 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的统计(1953—1957年) 2079

第一节 统计机构和统计业务建设 2079

第二节 统计报表制度的建立 2087

第三节 统计工作和统计研究的其他进展 2095

第三章 大跃进、调整和“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统计(1958—1976年) 2101

第一节 大跃进时期的统计(1958—1960年) 2101

第二节 调整时期的统计(1961—1965年) 2111

第三节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统计(1966—1976年) 2123

第一节 新时期的统计工作 2132

第四章 新时期的统计(1977年至今) 2132

第二节 新时期的统计科研工作 2174

第三节 新时期的统计教育工作 2209

结束语 2222

第十七编 新中国经济法发展史 2227

第一章 新中国经济法的开创(1949—1954年) 2227

第一节 新中国经济法开创时期概述 2227

第二节 土地改革的立法 2229

第三节 劳动的立法 2231

第四节 税收的立法 2235

第五节 金融的立法 2238

第六节 调整其他经济关系的立法 2241

第二章 新中国经济法的推进(1954—1957年) 2245

第一节 新中国经济法推进时期概述 2245

第二节 计划管理的立法 2246

第三节 资源、能源、环境保护的立法 2248

第四节 工商管理的立法 2250

第五节 基本建设和交通运输的立法 2252

第六节 财税和金融的立法 2254

第七节 劳动工资的立法 2256

第八节 农业的立法 2259

第三章 新中国经济法的停滞(1958—1966年) 2261

第一节 新中国经济法的停滞时期概述 2261

第二节 计划管理的立法 2263

第三节 财政金融的立法 2267

第四节 资源、能源和环境保护的立法 2271

第五节 基本建设和交通运输的立法 2276

第六节 工商管理的立法 2282

第七节 劳动的立法 2284

第八节 农业的立法 2289

第四章 新中国经济法遭破坏(1966—1976年) 2291

第一节 新中国经济法遭破坏时期概述 2291

第二节 劳动的立法 2292

第三节 财政金融的立法 2295

第四节 工商管理的立法 2298

第五节 交通运输的立法 2301

第六节 其他经济立法 2303

第五章 新中国经济法的重建(1977—1991年) 2306

第一节 新中国经济法重建时期概述 2306

第二节 民法的立法 2307

第三节 财政的立法 2308

第四节 税收的立法 2314

第五节 金融的立法 2326

第六节 企业管理的立法 2332

第七节 基本建设的立法 2340

第八节 交通运输的立法 2344

第九节 工商管理的立法 2352

第十节 劳动工资的立法 2355

第十一节 环境保护的立法 2362

第十二节 农业的立法 2367

第十三节 自然资源和能源的立法 2371

第十四节 经济合同的立法 2379

第十五节 工业产权的立法 2382

第六章 新中国经济法的发展(1992年至今) 2386

第一节 新中国经济法发展时期概述 2386

第二节 财政的立法 2389

第三节 税收的立法 2395

第四节 金融的立法 2396

第五节 工商管理的立法 2404

第六节 交通运输的立法 2410

第七节 城乡建设的立法 2415

第八节 环境保护的立法 2418

第九节 农业的立法 2420

第十节 自然资源和能源的立法 2426

第十一节 劳动的立法 2430

第十二节 科技与知识产权的立法 2435

第十三节 合同的立法 2439

结束语 2443

参考文献 2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