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高速交换局域网及其应用》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敖志刚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1
  • ISBN:7118024945
  • 页数:329 页
图书介绍:

第1章 传统局域网与现代交换局域网 1

1.1 为什么采用交换技术 1

1.2 传统的宽带共享式局域网 3

1.3 现代交换局域网 5

1.3.1 从共享型网络到交换型网络的升级 5

1.3.2 全双工交换式网络 6

1.4 多层交换 9

1.4.1 网络分层 9

1.4.2 多层交换简介 10

1.4.3 第2层交换网络 11

1.4.4 第3层交换技术 15

1.4.5 第4层交换的概念 21

1.4.6 交换式网络管理 23

1.5 如何选择网络交换机 25

1.5.1 局域网交换机分类 25

1.5.2 交换机选择 25

1.5.3 交换机应用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29

1.6 交换式局域网设计方法 30

1.6.1 一般的网络设计原则 30

1.6.2 交换式局域网设计原则 32

第2章 数据交换 35

2.1 线路交换 36

2.1.1 空分交换 38

2.1.2 时分交换 40

2.2 存储转发交换 43

2.2.1 报文交换 44

2.2.2 分组交换 47

2.2.3 交换技术的比较 52

2.3 高速数据交换 53

2.3.1 从网桥到路由交换 53

2.3.2 帧中继交换 54

2.3.3 基于信元的交换 54

2.3.4 以太网和令牌环交换 55

2.3.5 虚拟局域网交换技术 56

2.3.6 基于ATM的多协议 57

2.3.7 基于标签的交换 58

2.4 光交换技术 59

2.4.1 光交换技术简介 59

2.4.2 光交换技术发展状况 61

第3章 交换式集线器 64

3.1 智能集线器 64

3.2 交换式集线器的运行机制 66

3.2.1 交换式集线器的分类 67

3.2.2 交换式集线器的实现技术 68

3.3 交换式集线器的应用 72

3.3.1 基于通信控制的网络性能的改善 72

3.3.2 可连接不同运行速度的网段 72

3.4 交换式集线器的性能及其改善 74

3.4.1 交换式集线器的特性 74

3.4.2 网络的速率与流量 74

3.4.3 交换式集线器的高级特性 76

3.5 基于交换式集线器的组网技术 80

3.5.1 网络大流量的处理和管理 80

3.5.2 对目的地址不详的分组的处理 84

3.6 交换式集线器产品 87

第4章 ATM交换技术 89

4.1 ATM交换的基本原理 89

4.1.1 ATM信元 89

4.1.2 虚通道和虚信道 90

4.1.3 ATM连接的建立 91

4.1.4 ATM中的VP/VC交换 92

4.2 ATM缓存交换方式分类及性能 93

4.2.1 输入缓存交换方式 93

4.2.2 输出缓存交换方式 94

4.2.3 中央缓存交换方式 95

4.2.4 输入输出缓存交换方式 96

4.2.5 反馈缓存方式及几种缓存方式的比较 97

4.3 ATM交换结构及其分类 98

4.3.1 时分交换结构 99

4.3.2 空分交换结构 101

4.4 ATM交换芯片 111

4.4.1 ATM芯片交换技术 111

4.4.2 ATM交换芯片产品 115

4.5 ATM交换机 118

4.5.1 ATM交换机的组成 118

4.5.2 ATM交换机的功能结构 120

4.5.3 ATM交换机的性能要求 121

4.6 ATM交换机产品示例 122

4.6.1 NEC公司的ATOMIS-5小型ATM交换机 122

4.6.2 Cisco公司用于工作组和校园网的Light Stream1010ATM交换机 123

4.6.3 Bay网络公司的LAN/ATM交换机 125

4.6.4 3Com公司的LAN/ATM交换机 127

4.6.5 北方电讯公司的Magellan序列ATM交换机 129

4.7 ATM局域网 131

4.7.1 ATM LAN的协议模型 131

4.7.2 ATM LAN的体系结构 133

4.7.3 ATM LAN的扩展及其应用 135

4.7.4 ATM局域网互联方式 136

4.7.5 ATM局域网互联典型应用实例 137

4.8 ATM局域网仿真 140

4.8.1 ATM局域网仿真的基本概念 140

4.8.2 ATM局域网仿真的软硬件 141

4.8.3 ATM仿真的LAN工作过程 142

4.9 基于ATM交换的虚拟局域网 144

4.9.1 SVN模型 144

4.9.2 ATM边界路由器模型 146

4.9.3 ATM虚拟路由器模型 147

4.9.4 相关网络模型 148

第5章 网络交换技术 150

5.1 数据链路交换 150

5.1.1 数据链路交换与源路由网桥的比较 150

5.1.2 DLS交换到交换协议(SSP) 151

5.1.3 DLS的工作原理 151

5.1.4 DLS消息格式 153

5.2 局域网的第3层交换技术 156

5.2.1 3Com的FastIP技术 156

5.2.2 Cisco的NetFlow交换处理 158

5.3 虚拟局域网交换方式 160

5.3.1 基本概念 160

5.3.2 VLAN实现途径 161

5.3.3 VLAN的优缺点 162

5.3.4 VLAN划分方法 163

5.3.5 VLAN的3种交换方式 166

5.4 IP交换技术 167

5.4.1 IP交换的核心结构 167

5.4.2 IP交换的关键技术 168

5.4.3 IP交换的过程 170

5.4.4 IP交换网的配置 171

5.4.5 IP交换的性能分析 172

5.5 标签交换 173

5.5.1 标签交换体系结构 173

5.5.2 标签交换的工作过程 175

5.5.3 路由选择 177

5.5.4 标签交换的性能分析 180

5.6 多协议标记交换 182

5.6.1 MPLS的工作原理 182

5.6.2 MPLS的关键技术 184

5.6.3 MPLS的路由机制 188

5.6.4 MPLS的性能分析 189

第6章 帧中继交换技术 191

6.1 基本概念 191

6.1.1 何谓帧中继 191

6.1.2 帧中继的优点 192

6.1.3 帧中继技术的特点 194

6.1.4 帧中继标准 195

6.2 帧中继协议体系结构 195

6.2.1 控制平面 196

6.2.2 用户平面 196

6.2.3 与X.25的比较 196

6.3 帧中继呼叫控制 197

6.3.1 呼叫控制选择 197

6.3.2 帧中继连接 198

6.4 帧中继数据传送协议 199

6.4.1 帧中继的帧格式 200

6.4.2 帧中继的数据交换过程 202

6.4.3 拥挤问题 203

6.5 帧中继的网络管理 204

第7章 交换式多兆比特数据服务 206

7.1 SMDS的结构 206

7.2 SMDS分组及信元格式 208

7.2.1 SMDS分组格式 208

7.2.2 SMDS分组的分割和重新组装 209

7.2.3 SMDS寻址 210

7.2.4 地址筛选 211

7.2.5 信用管理 212

7.3 SMDS性能及比较 213

7.4 SMDS交换接口 215

7.4.1 SMDS数据交换接口 215

7.4.2 SMDS DXI/SNI 216

7.4.3 SMDS中继接口 216

第8章 全光网络的交换与复用 218

8.1 全光网络 218

8.1.1 何为全光网络 218

8.1.2 全光网络的关键技术 221

8.1.3 标准化问题 224

8.1.4 实现全光网络应采取的正确步骤 224

8.1.5 全光网络的拓扑结构 225

8.1.6 全光网络的管理 227

8.2 光的复用技术 232

8.2.1 光波分复用(OWDM) 232

8.2.2 光频分复用(OFDM) 237

8.2.3 光时分复用(OTDM) 241

8.2.4 光码分多址(OCDM)协议 246

8.2.5 微波副载波复用(SCM)网络 249

8.3 光交换 251

8.3.1 光交换的优点 252

8.3.2 光交换器件 253

8.3.3 时分光交换 256

8.3.4 波分光交换 257

8.3.5 空分光交换 258

8.3.6 结合型光交换 259

8.3.7 自由空间光交换 262

8.3.8 ATM光交换技术 266

8.3.9 各种光交换的比较 268

第9章 交换式以太网 270

9.1 交换式以太网的工作特性 270

9.1.1 交换式以太网系统的特点 270

9.1.2 以太网交换机工作的逻辑机理 271

9.2 以太网络交换机 272

9.2.1 以太网络交换机的外部端口 272

9.2.2 以太网络交换机的内部机制 272

9.2.3 以太网交换机的种类 273

9.2.4 交换机的测试 275

9.2.5 应用交换机常出现的问题 277

9.2.6 以太网络交换机的优缺点 281

9.2.7 以太网交换机基本特性 282

9.2.8 交换机的共同特征 288

9.3 以太网交换机典型产品及其发展 289

9.3.1 以太网交换机的发展 289

9.3.2 以太网交换机产品系列 290

9.3.3 千兆位以太网交换机 293

9.4 以太网交换机的组网应用 296

9.4.1 连入以太网络的方式 296

9.4.2 多层次网络结构 300

9.4.3 组网技术 301

9.5 交换式以太网全双工技术 303

9.5.1 全双工以太网技术的重要性 303

9.5.2 全双工以太网技术特点 304

9.5.3 全双工以太网技术的应用 305

9.6 交换式以太网组网实例 306

第10章 交换式环形网络 308

10.1 令牌环网交换 308

10.1.1 令牌环网交换器的特点 308

10.1.2 IEEE802.5r标准 311

10.1.3 令牌环的运行机制 312

10.2 令牌环交换方案 313

10.2.1 令牌环交换方案及典型结构 313

10.2.2 一种交换式令牌多环网的典型交换结构 316

10.3 令牌环网络交换结构 317

10.3.1 群组组网结构 317

10.3.2 主干交换 318

10.3.3 部门组网结构 318

10.4 ATM交换式环形网络(ATMR) 319

10.4.1 ATMR的体系结构 320

10.4.2 ATMR窗口复位运行机制 322

10.4.3 ATMR优先服务机制 323

10.5 FDDI交换器及其组网技术 325

10.5.1 FDDI交换器的特点 325

10.5.2 FDDI交换器的使用 326

10.5.3 组构FDDI主干网实例 327

10.5.4 一个高度可靠的主干方案 327

参考文献 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