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治军编 1
一、殚精竭虑篇 1
周恩来殚精竭虑 1
周恩来思虑至周 2
邓小平参谋议谋 3
彭德怀言透意明 5
刘伯承参谋大计 7
聂荣臻棋看三步 8
徐向前实事求是 8
刘伯承高瞻远瞩 13
叶剑英谋有原则 13
二、为公喝彩篇 18
周恩来为公喝彩 18
彭德怀党军为重 20
罗瑞卿永不叛党 21
徐向前强调党性 22
聂荣臻重视政策 23
彭德怀正确表态 24
叶剑英伸张正义 25
孔子文治武功 27
李斯言成帝业 28
孙膑富国强兵 29
刘基从严治国 31
魏征宽容无私 32
诸葛亮隆中决策 33
三、大局为重篇 35
彭德怀大局为重 35
叶剑英事顾全局 35
刘伯承国是棋盘 36
徐向前团结为重 38
聂荣臻五湖四海 39
刘伯承海纳百川 40
张良不封六国 41
李斯法令统一 44
张说稳定政局 45
崔浩安定人心 46
高颖国家一统 48
四、敢于较量篇 49
罗瑞卿敢于较量 49
周恩来主动伸手 53
邓小平针锋相对 54
叶剑英认识敌友 55
周恩来看穿企图 56
周恩来识破伎俩 59
周恩来宴请保镖 60
周恩来以动制动 60
彭德怀揭穿挑拨 62
彭德怀明敌本性 63
聂荣臻分庭抗礼 64
蒯通捷足先得 66
韩非欲取故予 67
张仪借用猜疑 67
曹刿一鼓作气 68
马谡攻心为上 69
伍员完善守备 69
李纲御戎五策 70
李德裕计行怀柔 71
王猛法治乱世 75
五、令人震惊篇 76
周恩来令人震惊 76
周恩来博闻强识 78
周恩来机敏适度 79
邓小平注意影响 80
周恩来当面协商 82
周恩来用词准确 83
罗瑞卿事必躬亲 84
彭德怀远见卓识 85
彭德怀敢于直言 86
彭德怀正气凛然 90
周恩来话管几年 91
彭德怀个别谈话 93
彭德怀事分轻重 94
彭德怀防止偏向 95
聂荣臻注重政策 97
徐向前光辉旗帜 98
聂荣臻接受建议 100
聂荣臻站稳脚跟 101
徐向前气魄宏伟 102
聂荣臻旗插高峰 103
叶剑英报告一流 104
刘伯承举轻若重 106
狐偃后发制人 107
谢安以静待哗 108
邓艾以迂为直 108
邹忌以琴喻政 109
晏婴谢职赈灾 111
晏婴匡正君德 112
寇准刚直足智 113
李泌轻重缓急 114
张说崇文重道 117
李泌见微知著 118
魏征直言进谏 119
魏征广开言路 121
羊舌职计在治本 122
晏平仲折冲尊俎 122
作战训练编 124
一、调兵如神篇 124
周恩来调兵如神 124
邓小平登台点将 128
彭德怀战组百团 131
彭德怀击敌之短 132
彭德怀断敌后路 133
彭德怀计分主辅 135
彭德怀留有余地 136
邓小平不忙表态 136
彭德怀抓组织性 138
彭德怀严肃军纪 139
罗瑞卿毫不迁就 140
彭德怀尊重首创 141
徐向前深思熟虑 142
聂荣臻统一时间 145
徐向前假援进城 146
聂荣臻电台惑敌 146
聂荣臻与敌周旋 148
聂荣臻巧施空城 149
徐向前对敌有法 150
徐向前割脖掏心 152
徐向前坑爆攻城 155
叶剑英建议适时 159
刘伯承料事如神 160
刘伯承术用五行 162
刘伯承因敌变化 163
叶剑英教战学教 164
刘伯承训练高干 166
刘伯承下功神奇 169
刘伯承训练有方 169
刘伯承手攥底细 170
叶剑英训练得法 172
叶剑英功练六会 173
徐向前知难而退 174
韩信巧换旗帜 175
陈平计行韬晦 176
荀?谏阻伐徐 177
狐偃劝主攻楚 178
杜预以计代战 179
崔浩出其不意 180
李泌计平叛乱 181
李德裕整军修武 182
郭子仪上兵伐谋 184
李世民智不及谋 184
韩信暗渡陈仓 185
司马懿缓兵待机 185
二、横刀立马篇 187
彭德怀横刀立马 187
邓小平令人生畏 189
周恩来引人注目 191
周恩来缓和僵局 192
周恩来形成高潮 194
彭德怀临危请战 196
周恩来愤然回击 198
徐向前胆略过人 199
徐向前生死不顾 200
聂荣臻沉着冷静 201
聂荣臻深入敌后 202
徐向前抄棍打狗 204
徐向前战场练兵 205
刘伯承计献长征 206
叶剑英开创局面 207
刘伯承勇谋兼备 208
叶剑英训重现代 210
刘伯承仗靠勇气 211
刘伯承胆大心细 212
管仲示之以武 213
鲁肃联刘抗曹 214
王猛献计灭燕 215
崔浩辩疑解难 218
李泌单骑前往 220
赵普扈从銮驾 220
寇准澶渊退敌 221
三、身先士卒篇 223
彭德怀身先士卒 223
彭德怀指挥靠前 224
周恩来出面解危 225
周恩来胆大心细 227
徐向前阵地察看 228
徐向前示范作风 230
刘伯承亲自侦察 232
张良先入关中 233
速不台远途侦察 234
刘秀里应外合 236
顾君恩胜后求战 237
四、军政结合篇 238
彭德怀军政结合 238
彭德怀政治奠基 239
徐向前制止内讧 240
徐向前依靠群众 241
聂荣臻不贪人功 242
刘伯承军政团结 243
刘伯承摆法圆圈 244
刘伯承思想破敌 245
刘伯承军队爱民 247
赵充国诛罪抚羌 248
洪承畴抚剿并用 249
五、打小满贯篇 251
邓小平打小满贯 251
彭德怀迎心揍身 253
彭德怀拧绳拴牛 256
徐向前注重开头 257
聂荣臻不背包袱 258
徐向前坚持到底 260
徐向前有恒有成 261
刘伯承拖弱再打 263
叶剑英以智胜敌 265
刘伯承战胜重复 266
檀道济唱筹量沙 266
李充嗣先声后实 267
李世民相机破敌 267
皇甫嵩击其惰归 268
处世应变编 269
一、豁达大度篇 269
周恩来豁达大度 269
彭德怀直抒胸臆 272
罗瑞卿豪爽热情 273
刘伯承友交知己 273
刘伯承气慨非凡 275
刘伯承神似总长 275
周恩来机敏过人 277
周恩来引起反响 278
叶剑英战友情深 279
彭德怀从不自夸 281
彭德怀严于律己 282
刘伯承虚心自持 283
周恩来不抱成见 284
徐向前正气凛然 285
聂荣臻一身正气 286
聂荣臻厚道老成 288
徐向前本色不变 288
徐向前平易近人 290
聂荣臻一笑置之 291
徐向前宽以待人 292
聂荣臻相忍求同 294
聂荣臻广交朋友 297
吕尚相亲成事 298
管仲以德报怨 299
李泌气度不凡 300
李泌竭诚相处 301
彭德怀自谦照人 302
陈赓坦诚对比 303
孟尝君虚怀若谷 305
二、仗剑救民篇 306
刘伯承仗剑救民 306
叶剑英心忧天下 307
刘伯承事明真谛 308
刘伯承路线分明 310
叶剑英大智大勇 313
叶剑英太事明白 314
叶剑英朝正路走 315
叶剑英不计职务 317
叶剑英为百姓谋 318
刘伯承爱憎分明 319
叶剑英策以应急 321
彭德怀心入群众 328
彭德怀与民同乐 329
聂荣臻明确表态 331
徐向前不相为谋 331
聂荣臻接近群众 333
聂荣臻不徇私情 334
聂荣臻先想别人 335
徐向前功为人民 336
徐向前心挂下级 337
聂荣臻革命坚定 338
聂荣臻眷恋乡情 339
狐偃以德导民 341
晏婴设计除暴 342
范蠡不结权贵 344
裴寂义举之谋 345
李泌公直无私 346
李泌善识忠奸 348
三、稳如泰山篇 349
邓小平稳如泰山 349
邓小平沉着坚定 350
邓小平不为所动 351
邓小平坚如磐石 352
邓小平沉默惊人 354
周恩来谈判自若 355
周恩来临危不乱 358
周恩来泰然处置 358
周恩来临危不惧 361
叶剑英沉着应付 363
聂荣臻态度坚定 364
聂荣臻指挥果断 365
晏婴处变不惊 367
荀?智平叛乱 368
张良斗智鸿门 369
姚枢力消隐患 372
封常清诛大赏小 373
孟子喝断淳于? 374
四、师出有名篇 375
叶剑英师出有名 375
叶剑英戏要演好 376
周恩来婉绝敬酒 377
叶剑英毛遂自荐 379
叶剑英舌战群儒 381
刘伯承巧妙回答 384
刘伯承决不上当 385
叶剑英小事周到 386
彭德怀重视规定 388
彭德怀勇于负责 388
聂荣臻据理力争 389
徐向前具体分析 390
聂荣臻仁至义尽 392
徐向前打抱不平 395
刘伯承欲擒故纵 397
伍员不中圈套 397
管仲教主新增尊王 399
管仲一箭双雕 400
范文程事出有因 401
周恩来巧换话题 402
夏完淳反语进击 402
五、学则必成篇 403
刘伯承学则必成 403
叶剑英关过险阻 404
刘伯承攻书求用 406
刘伯承昼夜不息 408
刘伯承学感不足 410
叶剑英挤时学习 411
彭德怀学会游泳 412
彭德怀自己不腐 413
彭德怀旧衣再穿 414
彭德怀两袖清风 415
彭德怀检查求实 416
罗瑞卿学习韬略 418
罗瑞卿知多识明 420
彭德怀鞠躬尽瘁 421
聂荣臻自我批评 423
范蠡功成身退 424
陈平让功明职 425
杜预遗嘱施谋 427
苏绰廉洁奉守 428
姚枢读书蓄能 429
宋濂清静寡欲 431
道衍急流勇退 431
金之俊富贵有节 433
王安石教而不语 434
管仲留有后路 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