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述 1
第一编 建置 5
第一章 建置 沿革 5
第一节 位置境域 5
第二节 政区沿革 5
第三节 行政区划 6
第二章 古县城 12
第一节 治所变迁 12
第二节 县城旧貌 12
第三章 乡(镇)村 16
第一节 乡(镇) 16
第二节 村 25
第三节 部分村名来历 36
第四节 村庄异名 38
第二编 自然环境 41
第一章 地质地貌 41
第一节 地层 41
第二节 构造 43
第三节 地貌 44
第四节 沟壑 45
第二章 气候 46
第一节 气候特征 46
第二节 气候要素 47
第三节 物候 52
第三章 土壤 植被 53
第一节 土壤 53
第二节 植被 54
第一节 土地 55
第四章 自然资源 55
第二节 水源 57
第三节 矿藏 58
第四节 生物 59
第五章 自然灾害 61
第一节 旱灾 61
第二节 水灾 62
第三节 风灾 冰雹 63
第四节 地震 64
第五节 其它灾异 66
第一章 总量 分布 67
第一节 人口变动 67
第三编 人口 67
第二节 人口分布 70
第二章 人口构成 71
第一节 民族 71
第二节 性别 72
第三节 年龄 72
第四节 文化 72
第五节 职业 74
第六节 婚姻 家庭 75
第七节 姓氏 77
第三章 人口控制 81
第一节 组织机构 81
第二节 地方法规 81
第三节 措施 效果 82
第一章 概况 85
第四编 经济综述 85
第二章 所有制 88
第一节 农业所有制 88
第二节 手工业合作化 91
第三节 私营工商业改造 92
第三章 经济结构 94
第一节 产业结构 94
第二节 农业结构 95
第三节 乡镇企业结构 97
第四节 工业结构 99
第四章 经济体制改革 100
第一节 农业改革 100
第二节 支农服务 102
第三节 工业体制改革 104
第四节 商贸体制改革 105
第五章 经济发展水平 107
第一节 社会总产值(出) 107
第二节 国民生产总值 108
第三节 国民收入 108
第四节 工农业总产值 109
第五节 乡镇企业总产值 110
第六节 社会商品零售总额 110
第六章 居民生活水平 111
第一节 居民收入 111
第二节 居民消费 113
第三节 居民储蓄 114
第一节 资源勘探 117
第一章 煤炭 117
第五编 工业 117
第二节 煤炭企业 118
第三节 煤炭开采 120
第四节 安全生产 121
第五节 煤炭加工 122
第六节 储运销售 123
第二章 电力 125
第一节 发电 125
第二节 输电 125
第三节 用电 127
第四节 管理 127
第三章 冶炼 修造 128
第一节 冶炼 128
第二节 修造 129
第四章 化工 132
第一节 化肥 133
第二节 电石 134
第三节 塑料制品 135
第四节 其它化工 136
第五章 建材 137
第一节 水泥生产 137
第二节 水泥制品 138
第三节 耐火材料 138
第四节 砖瓦石灰 139
第五节 马赛克 139
第六节 其它建材 140
第六章 纺织 印染 141
第一节 纺织 141
第二节 印染 143
第七章 陶瓷 144
第一节 陶瓷生产 144
第二节 玻璃制品 146
第八章 其它工业 146
第一节 造纸 印刷 146
第二节 鞋帽 服装 148
第三节 食品 酿造 150
第四节 家具 151
第五节 日用杂品 152
第六节 制香 153
第七节 农具 154
第八节 名优产品 155
第一章 发展概述 157
第六编 乡镇企业 157
第二章 经济地位 160
第一节 布局 160
第二节 经济地位 161
第三章 煤炭生产 162
第四章 煤炭加工 166
第一节 焦炭生产 166
第二节 系列加工 167
第五章 建材 建筑 168
第一节 建材 168
第二节 建筑 169
第六章 其它企业 171
第一节 采掘 171
第二节 商业饮食服务 171
第三节 运输 172
第四节 名优产品 173
第七编 农林牧业 177
第一章 种植业 177
第一节 耕地 劳力 177
第二节 粮食作物 180
第三节 经济作物 183
第四节 耕作方式 186
第五节 病虫害防治 188
第六节 农技推广 190
第七节 农田建设 194
第二章 林业 195
第一节 林地覆盖 195
第三节 植树造林 196
第二节 采种育苗 196
第四节 木材生产 199
第五节 经济树种 200
第六节 林木管护 200
第三章 养殖业 202
第一节 饲草饲料 202
第二节 牛马驴骡 204
第三节 猪羊鸡兔 206
第四节 其它养殖 208
第五节 疫病防治 209
第四章 农具 农机 210
第一节 传统农具 210
第二节 农业机械 210
第三节 农业机械化程度 212
第四节 农机管理 213
第八编 水利水保 215
第一章 水利建设 215
第一节 防洪排涝 215
第二节 蓄水 217
第三节 引水工程 218
第四节 供水工程 220
第五节 缺水村庄 221
第二章 利用 221
第一节 灌溉 221
第二节 工业生活用水 225
第三节 水力水域利用 226
第四节 节水措施 227
第二节 综合治理 228
第一节 流失情况 228
第三章 水土保持 228
第四章 管理 229
第一节 管理机构 229
第二节 水规水法 231
第三节 收费 232
第九编 城建 环保 233
第一章 城乡建设 233
第一节 城建规划 233
第二节 市政建设 234
第三节 村镇建设 239
第四节 建筑施工 241
第二章 环境保护 244
第一节 环境污染 244
第二节 监测治理 246
第十编 交通 邮电 251
第一章 交通 251
第一节 道路 251
第二节 桥涵渡口 256
第三节 运输 260
第四节 公路管护 267
第二章 邮电 268
第一节 邮政 268
第二节 电信 276
第三节 经营管理 280
第十一编 商业 283
第一章 商业体系 283
第一节 私营商业 283
第二节 富商大贾 285
第三节 合作商业 286
第四节 国营商业 292
第五节 专业公司 293
第二章 商品流通 294
第一节 商品购进 294
第二节 商品营销 297
第三节 庙会集市 302
第三章 饮食服务 304
第一节 饮食业 304
第二节 旅栈业 305
第三节 服务业 306
第四节 修理业 308
第一节 购销 309
第四章 粮食 309
第二节 储运 315
第三节 加工 317
第四节 管理 318
第五章 外贸 320
第一节 范氏对日贸易 320
第二节 商品出口 322
第三节 收购销售 324
第十二编 财政 金融 329
第一章 财政 329
第一节 财政体制 329
第二节 财政收入 330
第三节 财政支出 337
第一节 税种 340
第二章 税务 340
第二节 税务机构 341
第三节 税收宣传与管理 342
第三章 金融 343
第一节 货币 343
第二节 金融机构 344
第三节 金融活动 359
第十三编 经济管理 367
第一章 计划 统计 物资 367
第一节 计划编制 367
第二节 统计 370
第三节 物资 372
第二章 工商行政 374
第一节 市场管理 374
第二节 商标 广告 376
第一节 计量 377
第三章 计量 物价 377
第二节 物价 379
第四章 土地 383
第一节 清查 定级 383
第二节 非农用建设占地 385
第三节 土地保护 386
第五章 劳动 388
第一节 劳动就业 388
第二节 劳动保护 392
第三节 劳动工资调整 394
第四节 劳动保险 395
第六章 审计 396
第一节 组织建设 399
第十四编 政党群团 399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介休市(县)地方组织 399
第二节 党员代表大会 403
第三节 思想建设 409
第四节 纪律检查 410
第五节 统战工作 411
第六节 重要活动纪略 414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介休县党部 416
第三章 群众团体 418
第一节 牺盟会介休县分会 418
第二节 工人组织 419
第三节 农民组织 420
第四节 青少年组织 420
第五节 妇女组织 422
第六节 工商联组织 423
第七节 科技组织 423
第十五编 政权 政事 425
第一章 权力机构 425
第一节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425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 426
第三节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430
第二章 行政机构 434
第一节 县衙 县署 434
第二节 人民政府 435
第三节 基层政权 438
第三章 司法机构 448
第一节 人民检察院 448
第二节 法院 454
第四章 参政议政机构 458
第一节 参议员 458
第二节 政协介休县(市)委员会 459
第五章 民政 464
第一节 基层选举 464
第二节 优抚安置 465
第三节 救灾 救济 468
第四节 社会福利 469
第五节 婚丧管理 471
第六章 综合政务 472
第一节 人事 监察 472
第二节 信访 485
第三节 外事 486
第四节 档案 489
第一章 公安 491
第一节 组织机构 491
第十六编 公安 司法 491
第二节 社会治安 493
第三节 消防管理 496
第四节 交通管理 499
第二章 司法行政 501
第一节 法制宣传 501
第二节 公证 502
第三节 律师 502
第四节 调解 503
第一章 兵要地志 505
第一节 关隘 要塞 505
第十七编 军事 505
第二节 军事设施 506
第二章 兵役 507
第一节 招募 507
第二节 志愿兵 508
第三节 义务兵 508
第四节 预备役 509
第三章 兵防 510
第一节 驻军 510
第二节 地方武装 511
第三节 民兵建设 517
第四章 兵事纪略 519
第二节 义学 523
第一节 私塾 523
第一章 儒学教育 523
第十八编 教育 523
第三节 书院 524
第四节 县学 524
第二章 初等教育 538
第一节 幼儿园 学前班 538
第二节 小学 540
第三章 中等教育 546
第一节 中学教育 546
第二节 专业教育 550
第四章 成人教育 553
第一节 农村扫盲 553
第二节 干部职工教育 554
第一节 教师队伍 555
第三节 电大 自学考试 555
第五章 教师 555
第二节 经济待遇 557
第六章 教育管理 558
第一节 行政管理 558
第二节 经费 559
第三节 教学设备 561
第四节 介休教育电视台 561
第五节 集资办学 562
第十九编 科技 565
第一章 机构 565
第一节 行政机构 565
第二节 群众组织 565
第三节 研究机构 566
第二章 科技队伍 567
第三章 科技活动 571
第一节 信息交流传播 571
第二节 科技兴介 571
第三节 科技培训 572
第四节 科技奖励 572
第五节 科技推广 573
第六节 科技测报 575
第四章 科研成果 577
第一节 科研项目 577
第二节 科研著述 580
第一章 防疫保健 581
第一节 卫生防疫 581
第二十编 卫生 体育 581
第二节 妇女保健 590
第三节 儿童保健 591
第二章 医疗 593
第一节 医疗机构 593
第二节 医疗队伍 599
第三章 医政药政 601
第一节 医护人员管理 601
第二节 卫生经费 601
第三节 药品管理 604
第四章 体育 604
第一节 群众体育 604
第二节 学校体育 606
第三节 体育竞赛 607
第四节 体育机构 610
第二十一编 文化 611
第一章 群众文化 611
第一节 组织机构 611
第二节 社火 灯火 612
第三节 业余文艺演出 614
第四节 民间集藏 615
第二章 著述 616
第一节 文学创作 616
第二节 民间文学 618
第三节 史志编纂 621
第四节 著述一览 623
第三章 艺术 图书 632
第一节 戏曲 杂技 632
第二节 音美书影 637
第三节 电影 641
第四节 图书 642
第四章 新闻 643
第一节 报刊通讯 643
第二节 广播 644
第三节 电视 645
第五章 文物胜迹 646
第一节 古遗址 古墓葬 646
第二节 古建筑 648
第三节 其它文物 654
第四节 文物保护 657
第五节 胜迹 659
第一节 风尚 661
第二十二编 社会风俗 661
第一章 民情 661
第二节 宗教 664
第二章 民俗 667
第一节 生活习俗 667
第二节 人生礼仪 671
第三节 岁时节日 674
第三章 方言 谣谚 676
第一节 语音 676
第二节 语法 681
第三节 分类词语 684
第四节 谣谚 687
第一章 传略 691
第二十三编 人物 691
第二章 烈士英名录 718
第三章 副地师级以上干部(含享受待遇)名录 749
第四章 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名录 752
大事记 757
周至清 757
中华民国 766
中华人民共和国 772
附录 789
一、重要文献选录 789
二、历代县志序选 800
三、艺文选录 805
本志编纂始末 821
跋 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