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近代社会主义思潮在中国出现的历史背景 1
第一节 欧美社会革命运动蓬勃高涨 8
第二节日本社会革命运动兴起与发展 11
第三节 社会主义诸家学说在中国开始得到传播 15
第四节中国历史土壤的影响 19
第二章 辛亥革命时期民主革命派与社会主义思潮 37
第一节 孙中山“极思”“社会主义” 38
第二节 朱执信宣传“科学的社会主义” 59
第三节 胡汉民主张“国家民生主义” 77
第四节 宋教仁追求“真正之社会主义” 85
第五节 廖仲恺署名“屠富” 92
第六节 冯自由研究“国家民生主义” 98
第七节 吴稚晖鼓吹“无政府主义” 102
第八节 张继“欲行无政府革命” 106
第九节 戴季陶“陈说社会主义之大纲” 109
第三章 民国初年民主革命派与社会主义思潮 119
第一节 孙中山倡导“国家社会主义” 120
第二节 黄兴主张“打破富贵贫贱各阶级” 134
第三节 宋教仁选择“国家社会主义” 140
第四节 戴季陶“提倡世界革命” 143
第五节 吴稚晖坚称“相信无政府主义” 147
第六节胡汉民和廖仲恺试图实践民生主义 149
第四章 五四时期民主革命派与社会主义思潮 151
第一节 孙中山主张“以俄为师” 154
第二节 朱执信“主张阶级斗争” 161
第三节 胡汉民力主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革” 180
第四节 戴季陶研究“科学的社会主义” 194
第五节 廖仲恺效法苏俄“土地国有” 205
第六节 林云陔强调“社会主义之精神” 209
第七节 李人杰主张“打破”“私有制度” 217
第八节马君武倡导解决“国民之生计” 219
第九节 徐苏中介绍“唯物史观” 221
第五章 大革命时期民主革命派与社会主义思潮 225
第一节 孙中山赞扬“马克思派” 227
第二节 廖仲恺预言“中国将来之光”在于“社会主义” 253
第三节 宋庆龄提倡“社会的基本变革” 263
第四节 何香凝赞扬“共产党的宗旨” 267
第五节 柳亚子“独拜弥天马克思” 269
第六节 陈友仁“终不同意”“分共” 272
第七节 胡汉民起初认为“共产主义”与“民生主义相近” 273
第八节 戴季陶一度表面服从“新三民主义” 281
第六章 大革命失败后民主革命派与社会主义思潮(1927~1949) 288
第一节 宋庆龄主张“无产阶级革命” 289
第二节 何香凝坚持要“向苏联学习” 296
第三节 邓演达向往“集体经济” 300
第四节 柳亚子预言“光明终古属延安” 311
第五节 陈友仁主张“超越资本主义” 314
第六节 彭泽民“拥护共产党” 316
第七章 总论 320
第一节 社会主义思潮对民主革命派的影响 320
第二节民主革命派传播社会主义学说的社会作用 339
第三节民主革命派传播社会主义学说的历史地位 361
第四节民主革命派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启示 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