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1
第一章 市场经济知识 1
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总目标 1
(一)市场经济的产生和发展 1
(二)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要性 3
(三)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
二、市场经济的经济规律和经济机制 6
(一)市场经济发展中的经济规律 6
(二)市场经济运行中的经济机制 9
三、所有制结构调整与国有企业改革 11
(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所有制基础 11
(二)调整和完善我国的所有制结构 13
四、加强宏观调控与政府职能转变 19
(一)加强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20
(二)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任务和基本目标 21
(三)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手段 23
(四)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完善宏观调控体系 25
五、搞好市场经济的其他改革 28
(一)发展和完善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 29
(二)建立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30
(三)建立健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法律体系 31
第二章 公共财政与税收知识 33
一、公共财政概述 33
(一)公共财政的含义及基本特征 33
(二)市场经济需要公共财政 34
(三)财政的职能 35
(四)建立稳固、平衡、强大的国家财政 37
二、财政政策 38
(一)财政政策的含义 38
(二)财政政策的分类 39
(三)财政政策工具 40
(一)财政管理体制的概念和内容 42
三、财政管理体制 42
(二)国家预算管理体制的类型 43
(三)进一步完善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 44
四、税收概述 46
(一)税收的概念与特征 46
(二)税收职能与作用 47
五、税收制度 48
(一)税收制度概述 48
(二)我国现行税制与税制改革方向 49
六、税收管理 51
(一)税收管理体制 51
(二)税收业务管理 53
(三)税收行政管理 54
一、金融与货币信用 55
第三章 金融与证券知识 55
(一)货币 56
(二)信用 57
二、金融机构 58
(一)中央银行 58
(二)商业银行 58
(三)政策性银行 59
(四)非银行金融机构 59
三、金融市场 60
(一)货币市场 60
(二)资本市场 62
(三)外汇市场 62
四、货币政策 63
(一)货币政策目标 63
(二)货币政策工具 63
五、外汇与国际收支 66
(三)我国近年来货币政策的运用 66
(一)外汇与汇率 67
(二)国际收支 67
六、证券知识 69
(一)证券的主要种类 69
(二)证券市场的定义与功能 71
(三)证券市场的分类 72
(四)证券市场监管 73
第四章 对外经济贸易知识 75
一、现代国家的对外经济关系 75
(一)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必要性 75
(二)当代国家对外经济关系的新特点 77
(三)对外经济关系的主要内容 78
(一)对外贸易的两重性 79
二、对外贸易 79
(二)对外贸易的作用 81
(三)对外贸易政策 82
三、利用外资与对外跨国经营 85
(一)利用外资 85
(二)对外跨国经营 91
四、国际技术转让 94
(一)国际技术转让概述 95
(二)我国的技术引进和技术出口 97
五、国际承包与劳务合作 98
(一)国际承包与劳务合作的含义 98
(二)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合作 100
六、国际税收关系 101
(一)税收管辖权的选择与协调 101
(二)国际重复征税的缓解和消除 102
(三)国际税收壁垒的避免和消除 102
一、国民经济增长的速度分析 103
第五章 统计与财务知识 103
(一)发展速度指标 104
(二)增长速度指标 106
二、国民经济比例分析 107
(一)国民经济比例关系的评价标准 107
(二)国民经济的生产结构比例 108
(三)国民经济的分配和使用比例 109
三、国民经济效益分析 110
(一)国民经济效益的有关范畴 110
(二)国民经济效益指标分析 112
四、财务概述与财务核算 113
(一)财务概述 113
(二)财务核算 115
五、财务监督、财务预算、财务控制与分析 120
(一)财务监督 120
(二)财务预算 121
(三)财务控制和分析 123
第六章 知识经济 125
一、知识经济的涵义及特征 125
(一)知识经济的内涵 126
(二)知识经济的特征 127
二、知识经济的现状、影响与发展趋势 129
(一)知识经济的现状 129
(二)知识经济的影响 130
(三)知识经济的发展趋势 133
三、我国发展知识经济的战略选择 134
(一)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34
(二)积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138
(三)建立和健全面向21世纪的国家创新体系 140
四、适应知识经济需要的领导者 143
(一)知识经济时代中领导观念的更新 143
(二)知识经济对领导者的能力要求 145
(三)面向知识经济的领导者培训 147
第七章 现代科技知识 149
一、现代科学的核心理论 150
(一)相对论 150
(二)量子力学 152
(三)基因理论 154
二、当代高新技术的重点领域 157
(一)信息技术 157
(二)生物技术 160
(三)新材料技术 162
(四)新能源技术 166
三、我国高新技术的发展 170
(一)863计划及其重大进展 170
(二)火炬计划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76
(三)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 177
一、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182
第八章 电子计算机知识 182
(一)计算机的硬件系统 183
(二)计算机的软件系统 184
二、办公集成软件 186
(一)文字处理软件 186
(二)电子表格处理软件 187
(三)幻灯文稿演示软件 188
(四)个人事务数据管理软件 188
(五)WWW浏览器软件 188
(六)电子邮件软件 189
三、其他常作工具软件 190
(一)防毒与杀毒软件 190
(二)翻译软件 190
(三)文件压缩软件 191
(四)娱乐软件(CD、VCD、DVD、压缩电影) 191
四、计算机网络与因特网 192
(五)资源管理器与磁盘管理器软件 192
(一)数据通信管理模式 193
(二)IP地址和域名 194
(三)因特网提供的服务 194
(四)客户服务器管理模式 195
(五)WWW服务 196
(六)网络安全与网络道德 197
(七)计算机与软件技术发展趋势 198
第九章 法学知识 200
一、法学基础理论 200
(一)关于法的一般原理 201
(二)社会主义法 201
(三)社会主义法制 203
二、宪法知识 204
(一)宪法的一般原理 204
(二)我国的国家性质 205
(三)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 206
(四)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 206
(五)我国的经济制度和精神文明建设 207
(六)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207
(七)我国的国家机构 208
三、行政法知识 209
(一)行政法一般原理 209
(二)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 210
(三)行政行为 210
(四)抽象行政行为 211
(五)具体行政行为 212
(六)行政违法与行政责任 213
(七)行政法制监督 213
四、刑法知识 214
(一)刑法的一般性规定 214
(二)犯罪及犯罪构成 215
(四)犯罪的预备、未遂和中止 216
(三)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 216
(五)共同犯罪 217
(六)单位犯罪 217
(七)刑罚制度 217
(八)犯罪的种类 218
五、民法知识 218
(一)民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 219
(二)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 219
(三)民事法律行为和代理 220
(四)物权与所有权 220
(五)债权与合同 221
(六)知识产权 221
(七)财产继承权 222
(八)人身权 222
(一)经济法的概念、对象及其体系 223
六、经济法知识 223
(九)民事责任 223
(二)经济法的地位、作用及原则 224
(三)公司及企业法律制度 225
(四)市场运行法律制度 225
(五)市场经济秩序法律制度 226
(六)宏观调控的法律制度 226
(七)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律制度 227
七、诉讼法知识 227
(一)诉讼与诉讼法 227
(二)诉讼法的任务及其基本原则 228
(三)受案范围与管辖 229
(四)诉讼参与人 229
(五)诉讼中的证据及举证责任 230
(六)诉讼程序 230
(一)人口的概念 232
一、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与当前我国面临的人口问题及对策 232
第十章 人口、资源和环境保护知识 232
(二)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主要观点 233
(三)21世纪上半叶中国主要人口问题概述 236
二、自然资源的概念、特点及自然资源的保护 239
(一)自然资源的概念 239
(二)各种自然资源的特点 240
(三)自然资源的保护问题 244
三、环境问题和环境保护 246
(一)环境的概念 246
(二)当代中国主要环境问题 247
(三)环境保护的理论基础和具体措施 250
四、实施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52
(一)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涵义 253
(二)当代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实施 253
一、应用写作的基本知识 255
第十一章 应用写作知识 255
(一)应用写作的特点 256
(二)应用文的种类 257
(三)应用文体的基本要素及写作要求 257
(四)应用文的表达方式 261
二、机关公务文书的写作 262
(一)把好政策关 262
(二)把好主题关 263
(三)把好格式关 264
(四)把好语言关 266
三、常用事务文书的写作 266
(一)事务文书的写作要求 267
(二)几种常用事务文书的写作方法 268
四、理论文章的写作 271
(一)党政干部理论文章的特点 272
(二)理论文章的写作步骤 272
后记 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