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康县志》PDF下载

  • 购买积分:2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湖北省保康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李德荣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世界语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1
  • ISBN:7505200747
  • 页数:713 页
图书介绍:

序一 1

序二 2

凡例 3

概述 4

卷一 建置沿革 14

一、位置面积 14

二、沿革 14

三、行政区划 16

四、县城 集镇 26

(一)县城 26

(二)集镇 27

卷二 人口 34

一、人口变化 34

二、人口构成 34

(二)密度 35

(一)分布 35

三、人口分布 35

四、人口迁徙 38

五、人口控制 38

卷三 自然环境 42

一、气候 42

(一)气候特征 42

(二)气温 43

(三)日照 44

(四)水气压 45

(五)降水 45

(六)风 48

二、地貌 49

(一)地形 49

(二)山脉 49

(三)名山名洞 51

(四)河流 55

(五)植被 58

三、地质 土壤 59

(一)地质 59

(二)土壤 59

四、自然资源 62

(一)矿藏 62

(二)水力 63

(三)森林 64

(四)药材 65

五、自然灾害 66

(一)水灾 66

(二)旱灾 68

(三)风灾 69

(四)雹灾 70

(六)病虫灾 72

(五)冻灾 72

(七)兽灾 73

(八)地震 73

卷四 农业 77

一、农业所有制变革 77

(一)封建土地所有制 77

(二)个体农民所有制 78

(三)集体所有制 79

(四)全民所有制 81

二、生产条件 82

(一)耕地 82

(二)劳力 84

(三)耕牛 84

(四)农具农机 85

(五)农田建设 87

三、种植 90

(一)粮食 90

(三)棉花 93

(二)油料 93

(四)蔬菜 94

四、养殖 95

(一)猪 95

(二)牛羊 96

(三)鸡鸭 97

(四)蚕 蜂 98

(六)畜禽疫病防治 99

(五)兔 鱼 99

五、生产技术 101

(一)耕作制度 101

(二)土壤 肥料 102

(三)良种推广 103

(四)地膜包谷 105

(五)植物保护 105

(六)栽培管理 106

(一)种植业区划 108

六、农业区划 108

(二)养殖业区划 110

卷五 林业 115

一、林木 115

二、树种 117

三、山林权属 126

(一)私有 126

(二)集体 126

(三)国有 127

四、营林 127

(一)宜林荒山 127

(二)种子 127

(三)育苗 128

(四)造林 129

(五)林场 131

(六)幼林抚育 133

(一)封山 135

五、森林保护 135

(三)病虫防治 136

(二)防火 136

六、木材生产 138

(一)采伐 运输 138

(二)加工 销售 140

卷六 土特产 144

一、主要品种 144

二、技术革新 150

三、发展概况 151

卷七 水利 电力 156

一、灌溉设施 156

(一)蓄水 156

(二)引水 158

二、防洪工程 161

(一)堤防 161

(三)提水 161

(二)水土保持 163

(三)防汛 163

三、农村人畜饮水 164

四、小水电建设 165

卷八 工业 168

一、建材工业 168

(一)砖瓦 168

(三)石灰 169

(二)水泥 169

(四)砂石 170

(五)水泥制品 170

(六)装饰材料 170

二、采矿工业 171

(一)磷矿 171

(二)硫铁矿 172

(三)煤矿 172

(四)铁矿 173

三、化学工业 174

(一)炸药 174

(二)糠醛 174

(三)磷酸盐 175

(四)黄磷 175

四、电力工业 176

五、机械工业 177

(一)农机修造 177

(二)汽车修配 177

(三)轻工机械 178

六、食品工业 179

(一)粮油加工 179

(二)糕点酱品 181

(三)酿酒 181

(一)印刷 182

七、印刷 造纸工业 182

(二)造纸 183

八、纺织缝纫工业 183

(一)纺织 183

(二)缝纫 184

九、小五金制品 185

十、木竹棕藤制品 186

十一、工业管理 187

一、传统手工业 192

卷九 乡镇企业 192

二、乡镇企业的发展 193

三、行业 194

(一)工业企业 194

(二)茶叶生产 196

(三)运输业 197

(四)建筑业 197

五、管理 198

四、经营 198

一、陆路交通 204

(一)大路 204

卷十 交通 204

(二)公路 206

(三)桥梁 210

(四)勘测设计 施工 养护 213

(五)运输 215

二、水路交通 218

(一)航道 码头 218

(二)渡口 218

(三)水运 219

三、交通管理 220

(一)运输管理 220

(二)安全管理 220

(三)养路费征收 221

(一)驿递 226

卷十一 邮电 226

一、邮政 226

(二)邮路 227

(三)设备与业务 228

二、电信 230

(一)电报 230

(二)电话 230

卷十二 城乡建设 236

一、县城建设 236

(一)城垣 236

(二)县署 237

(三)街道 237

(四)房屋 238

(五)公用设施 239

(六)园林绿化 241

(一)县辖镇 242

二、集镇建设 242

(二)区辖镇 245

(三)乡村建设 247

三、建筑 248

(一)队伍 248

(二)设计 250

(三)施工 251

(四)重点工程 252

卷十三 商业 254

一、市场 254

(一)集贸 254

(二)商户 256

二、粮油棉购销 260

(一)粮食 260

(二)食油 262

(一)农副产品 265

(三)棉花 265

三、收购 265

(二)土特产品 266

(三)废旧物资 267

四、工业品销售 267

(一)生产资料 267

(二)生活资料 268

(三)物资 269

五、对外贸易 271

六、储运 272

七、饮食服务 274

八、企业内部管理 275

卷十四 工商行政 物价管理 280

一、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280

(一)个体手工业改造 280

二、工商行政管理 281

(一)市场管理 281

(二)私营工商业改造 281

(二)个体工商业管理 283

(三)交易服务 284

(四)企业登记 285

(五)商标管理 286

(六)经济合同 288

三、物价管理 288

(一)市场物价 288

(二)非商品收费 296

(三)价格指数 299

(四)物价监督 300

卷十五 财政 税务 304

一、晚清民国时期的财政税务 304

(一)财政 304

(二)税务 309

(一)财政 314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财政税务 314

(二)税务 321

卷十六 金融 330

一、民国时期的金融 330

(一)货币 330

(二)民间金融业 331

(三)县银行 331

(四)业务 332

(一)机构 333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金融 333

(二)货币 334

(三)信贷 336

(四)结算 342

(五)存款 储蓄 343

(六)信用合作 345

(七)建设资金 347

(八)保险 348

(一)组织状况 352

卷十七 政党 政协 群团 352

一、中国国民党保康县党部 352

(二)代表大会 353

(三)党务活动 353

(四)社会团体 354

二、中国共产党保康县委员会 357

(一)组织状况 360

(二)代表大会 360

〔县委正副书记名录〕 363

(三)党员状况 365

(四)党员教育 366

(五)纪律检查 366

(六)统一战线 367

(七)人民信访 369

(八)党务纪略 370

(一)历届委员会议 383

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保康县委员会 383

(二)历届常委会议 384

(三)协商共事 385

四、群众团体 385

(一)总工会 385

(二)农会 387

(三)共青团 少先队 388

(四)妇女联合会 389

(五)工商业联合会 391

卷十八 政务机关 394

一、清末政务机关 394

(一)咨议机构 394

(二)县署 394

〔知县名录〕 395

二、民国时期政务机关 401

(一)议会 401

(二)县署 县政府 402

〔知事、县长名录〕 403

〔直属机关〕 404

(三)苏维埃政府 404

(四)爱国民主政府 405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政务机关 405

(一)县人民代表大会 405

〔各届人民代表会〕 405

〔人民代表大会〕 407

〔人大常务委员会〕 412

〔正副主任名录〕 415

(二)县人民政府 415

〔正副县长(主任)名录〕 416

〔直属机关〕 418

〔干部职工队伍〕 420

(一)司法 424

(二)治安 424

一、晚清公安司法 424

卷十九 公安 司法 424

二、民国公安司法 425

(一)治安 425

(二)检察 426

(三)审判 426

(四)监狱 427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公安司法 428

(一)公安 428

(二)检察 432

(三)审判 调解 435

(四)司法行政 438

卷二十 民政 442

一、选举 442

(一)国民代表的选举 442

(二)人民代表的选举 443

(一)褒扬 444

二、优抚 444

(二)抚恤 445

(三)优待 446

(四)扶持 447

三、社会福利 447

(一)救济 447

(二)救灾 448

(三)福利 452

四、复员退伍军人安置 453

五、婚姻登记 453

六、支前 支边 援外 454

(一)支前 支边 454

(二)援外 455

七、地名普查 456

一、劳动就业 460

(一)就业 460

卷二十一 劳动人事 460

(二)精简 清退 461

二、下放人员安置 461

(一)下放干部安置 461

(二)下放知识青年安置 462

(三)下放城镇居民安置 462

三、劳动管理 462

(一)劳动纪律 462

(三)技术培训 463

(二)职工调配 463

四、工资 464

(一)工资状况 464

(二)调整工资 467

(三)其他工资 468

五、福利 469

(一)退休退职 469

(二)伤亡抚恤 469

(四)假期待遇 470

(三)劳动保护 470

六、人事 471

(一)干部管理 471

(二)评定职称 472

卷二十二 军事 476

一、晚清时期的军事 476

二、民国时期的军事 480

(一)军事机构 480

(二)地方武装 480

(三)兵役 483

(四)驻军 484

(五)过境军队 486

(六)战事 487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军事 492

(一)军事机构 492

(二)民兵建设 495

(三)兵役 496

(四)驻军 497

(五)平息叛乱 498

卷二十三 教育 501

一、晚清时期的教育 501

(一)县学 书院 501

(二)私塾 501

(三)小学堂 502

(四)学产 503

二、民国时期的教育 503

(一)小学教育 503

(二)县立初中 504

(三)民众补习教育 505

(四)教师 教学 506

(五)学制 管理 507

(六)教育经费 507

(一)幼儿教育 508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教育 508

(二)小学教育 509

(三)普通中学 513

(四)职业中学 518

(五)师范教育 519

(六)农民业余教育 521

(七)干部职工教育 522

(八)教师 教学 524

(九)学制 管理 528

(十)勤工俭学 530

(十一)经费收支 530

卷二十四 科学技术 534

一、科技组织 534

(一)科技管理机构 534

(二)科研单位 534

(四)学术团体 537

(三)科技队伍 537

二、科技成果 538

(一)获奖成果 538

(二)试验项目 540

(三)论著 541

三、科技普及 542

(一)知识传授 542

(二)技术推广 543

四、科技管理 545

五、计量管理 546

(一)计量制度 546

(二)量值传递 546

(三)计量检查 547

六、能源利用 548

(一)开源 548

(二)节能 548

七、气象测报 549

八、水文测报 551

卷二十五 文化 554

一、文艺 554

(一)文化馆、站 554

(二)群众文艺 555

(三)民间游艺 556

(四)文艺创作 556

二、戏剧 558

三、电影 560

四、档案 562

五、图书 563

(一)阅览 563

(二)发行 564

六、文物古迹 565

(一)文物 565

(二)古迹 566

(三)名胜 568

(四)烈士陵园 570

(五)县治、县城八景 570

七、诗文选录 572

卷二十六 报刊 广播 电视 578

一、报刊 578

(一)《保康周刊》 578

(二)《扫荡简报》 578

(三)《保康简报》 578

(四)《保康土改报》 578

(五)《保康报》 579

(六)通讯报道 579

二、广播 579

(一)机构设置 579

(二)通讯队伍 580

(三)网路普及 580

(五)宣传报导 581

(四)节目设置 581

(六)经费 设备 582

三、电视 583

(一)电视差转站 583

(二)录像 583

卷二十七 卫生 586

一、民国时期的卫生 586

(一)中医中药 586

(二)西医西药 588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卫生 589

(一)卫生队伍 589

(二)卫生防疫 593

(三)医疗 599

(四)妇幼保健 603

(五)医药 605

(一)职工体育 608

一、群众体育 608

卷二十八 体育 608

(二)农村体育 609

(三)老年体育 609

二、学校体育 610

(一)幼儿体育 610

(二)中小学体育 610

三、体育运动会 611

(一)县内运动会 611

(二)参加省、地(市)运动会 614

四、体育经费 616

(一)事业费 616

(二)资助经费 616

(三)体育基建投资 616

五、体育设施 616

(一)运动场地 616

(二)体育器材 617

一、方言 620

(一)语音 620

卷二十九 风俗习尚 620

(二)词汇 621

(三)语法 622

二、谚语 623

(一)民谚 623

(二)农谚 624

(三)气象谚语 625

(四)地震谚语 626

三、习俗 626

(一)生产习俗 626

(二)生活习俗 627

(三)岁时节令 628

(四)嫁娶 629

(六)丧葬 630

(五)寿诞 630

(七)社交 631

四、道德风尚 633

(一)急公好义 633

(二)文明服务 634

(三)抢险 634

卷三十 人物 638

一、人物传 638

二、人物表 655

附录 702

一、旧志简介 702

二、旧志序选辑 703

三、奇异 704

四、文献要目 705

五、县志编纂委员会 707

六、本届修志始末 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