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监察大典 思想卷》PDF下载

  • 购买积分:27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彭勃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4
  • ISBN:756201230X
  • 页数:1097 页
图书介绍:

目录 2

第一编 先秦(五帝、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监察思想 2

一、论监察本质 2

(一)论舆论监督 2

(二)论言谏与国家兴亡 3

(三)论广泛纳谏的作用 7

(四)论利害与监督 8

二、论监察职能 11

(一)论以法监督 11

(二)论责权划分与监督 13

(三)论决策监督 15

三、论建议采纳 16

(一)论言谏的作用 16

(二)论君主纳谏自戒 18

(三)论君主纳谏方法 20

(四)论直谏与技巧 23

(五)论进谏的艰难 25

四、论监督检查 28

(一)论匡规君主过失 28

(二)论宫吏监督 31

(三)论考察百官的权术 32

五、论为政清廉 33

(一)论奉公守职 33

(二)论君臣为天下长虑 34

六、论选任人才 35

(一)论选任忠臣直士 35

(二)论健全选人才制度 37

七、论表彰惩戒 39

(一)论循名责实以为赏罚 39

(二)论以公心行赏罚 41

八、论品格风尚 42

(一)论忠诚公直 42

(二)论坚持道义 43

附:论述人简介 47

韩非《管子》墨子 50

第二编 秦汉监察思想 50

晏子倚相秦穆公商鞅 50

一、论监察本质 50

(一)论监察性质 50

《吕氏春秋》邵公医和孟子周公卻叔虎荀子 50

士燮孔子白公子张丕郑 50

舜禹皋陶士季 50

(二)论监察目的和作用 61

(二)论监察特点 61

二、论监察职能 77

(一)论监察权限 77

(二)论监察责任 82

(二)论监察体制 86

三、论建议采纳 90

(一)论进谏 90

(三)论纳谏 97

(三)论识量 105

四、论监督检查 108

(一)论纠劾 108

(二)论执法 112

五、论为政清廉 116

(一)论清正守职 116

(二)论廉洁奉公 121

六、论选任人才 123

(一)论原则 123

(二)论标准 127

(三)论方法 133

七、论表彰惩戒 138

(一)论性质与原则 138

(二)论目的与作用 143

(三)论标准与方法 150

八、论品格风尚 157

(一)论个人品格 157

(二)论职业道德 159

(三)论交往风尚 164

附:论述人简介 166

贾山袁著袁安晁错 176

胶西王端陶青息夫躬徐干 176

班超桓谭贾谊贾逵 176

涓勋高彪高赐诸葛丰 176

黄琬曹鸾萧望之龚遂 176

胡建钟离意皇甫规班固 176

郑昌郑璩和海赵王彭祖 176

辛庆忌定陶傅太后周举 176

陈蕃陈崇岑宏谷永 176

李淑李斯陈忠陈雅 176

梅福崔寔第五伦梁统 176

彭宣董仲舒鲁丕谢弼 176

番忠傅燮虞翊路粹 176

路温舒臧旻鲍宣窦武 176

蔡邕翟方进繁延寿薛宜 176

霍谞戴长乐魏相 176

第三编 三国两晋南北朝监察思想 176

一、论监察本质 176

(一)论监察性质和特点 176

卢植冯绲严廷年匡衡 176

秦始皇汉武帝汉元帝汉成帝 176

汉哀帝丁仪马严马融 176

于定国王吉王莽王生 176

王充王禁王符王尊 176

王章王嘉元王皇后韦玄成 176

韦彪方赏孔僖公乘兴 176

公孙弘田仁平当弘恭 176

东方朔主父偃左雄史丹 176

杜业杜乔杜诗李寻 176

仲长统毕由刘恺刘般 176

刘陶刘瑜刘焉刘长 176

阳球朱博朱穆朱浮 176

应奉牢修张磐张禹 176

张酶张芝张敞张衡 176

张均张纲张苍张皓 176

何敞陆贾杨伦杨修 176

杨秉杨敞杜延年杜林 176

(二)论监察目的及作用 184

二、论监察职能 187

(一)论监察权限 187

(二)论监察责任 192

(三)论监察体制 195

三、论建议采纳 201

(一)论进谏 201

(二)论纳谏 206

四、论监督检查 218

(一)论纠劾 218

(二)论执法 231

五、论为政清廉 237

(一)论清正守职 237

(二)论廉洁奉公 239

六、论选任人才 242

(一)论选任原则 242

(二)论选任标准 248

七、论奖励惩戒 253

(一)论奖惩原则 253

(二)论奖励 256

(三)论惩戒 259

(一)论个人品格 264

八、论品格风尚 264

(二)论职业道德 267

附:论述人简介 272

(一)论监察原则 284

一、论监察本质 284

魏文帝吴主孙权魏明帝晋武帝 284

晋元帝晋明帝晋成帝晋兖帝 284

宋武帝宋文帝宋孝武帝宋前废帝 284

宋明帝宋后废帝齐武帝梁武帝 284

陈武帝陈宣帝陈后主 284

北魏文成帝魏献文帝 284

魏教文帝魏宣武帝北齐文宣帝 284

北齐武成帝北周武帝卫觊 284

卫臻王昶王豹王敦 284

王淮之王昙首孔琳之孔默之 284

孔稚圭元晖元子思文立 284

石虎石崇乐逊申钟 284

田益宗江统刘劭刘毅 284

刘颂刘易刘娥刘虞 284

刘曜刘休刘隗刘斌 284

刘损刘孝仪刘琨刘? 284

任防任城王澄许荣纪瞻 284

汝南王亮秃发利鹿孤杜恕 284

杜预卒雄沈冲沈约 284

肖宝夤何曾宋轨宋游道 284

陆逊陆玩陆徽张茂 284

张雕张普惠李冲李重 284

李胤李彪步骘河间王颙 284

苻洪苻健苻坚孟达 284

孟康宗敞宗元饶范宁 284

范晔姜虯骆统封裕 284

姚苌钟繇郭祚闻人奭 284

荀赤松高柔高恭之高尚隆 284

夏侯玄顾和顾悦之桓范 284

诸葛恪诸葛诞袁彖徐陵 284

崔祖思庚纯庚冰庚羲 284

庚亮董寻傅咸温峤 284

温子升蒋济傅嘏谢庄 284

程晓韩显宗韩子熙游肇 284

源怀褚?熊远裴子野 284

潘岳颜骏薛综 284

第四编 隋唐五代监察思想 284

Ⅰ 隋代监察思想 284

(二)论监察目的及作用 286

二、论监察职能 288

(一)论进谏 289

三、论建议采纳 289

(二)论纳谏 290

(二)论执法 291

(一)论纠劾 291

四、论监督检查 291

(一)论清正守职 292

五、论为政清廉 292

(二)论选任原则 293

(一)论选任标准 293

(二)论廉洁奉公 293

六、论选任人才 293

(一)论惩戒 295

七、论表彰惩戒 295

(二)论奖赏 296

(二)论职业品格 297

(一)论交往风尚 297

八、论品格风尚 297

(一)论监察性质 299

一、论监察本质 299

Ⅱ 唐代监察思想 299

(二)论监察目的 301

(三)论监察作用 304

(一)论监察体制 306

二、论监察职能 306

(二)论监察权限 310

(三)论监察职责 311

(一)论求谏 314

三、论建议采纳 314

(二)论进谏 316

(三)论纳谏 319

(四)论识量 327

(五)论言谏方法 333

(一)论君臣监戒 336

四、论监督检查 336

(二)论教戒太子诸王 340

(三)论规谏太子 344

(四)论自律 351

(五)论纠劾 352

(六)论依法监察 354

(一)论廉正兴国 357

五、论为政清廉 357

(二)论仁义兴邦 360

(三)论俭约恤民 361

(四)论奢纵贪鄙 363

(五)论纵乐误国 366

(一)论择官原则 370

六、论选任人才 370

(二)论择官方法 377

(三)论培养人才 378

(一)论褒赐 380

七、论表彰惩戒 380

(二)论告诫 385

(三)论明德慎罚 387

(一)论诚信 392

八、论品格风尚 392

(二)论公平 394

(四)论慎所好 403

(三)论仁义 403

(五)论慎言语 404

(六)论杜谗邪 405

(八)论慎终 408

(七)论悔过 408

(九)论人品 413

(二)论监察目的和作用 416

(一)论监察性质 416

1五代监察思想 416

一、论监察本质 416

(三)论监察特点 418

二、论监察职能 419

(一)论监察体制 420

三、论建议采纳 422

(二)论监察职责 422

(一)论进谏 423

(一)论监督纠劾 425

四、论监督检查 425

(二)论纳谏 425

(二)论执法检查 428

五、论为政清廉 429

(一)论选任方法 431

六、论选任人才 431

(二)论选任标准 432

(一)论表彰 434

七、论表彰惩戒 434

(二)论职业道德 436

(一)论个人品格 436

(二)论惩戒 436

八、论品格风尚 436

(三)论礼仪 437

附:论述人简介 439

(一)论肃整纲纪 448

一、论监察本质 448

杨坚杨广李世民长孙皇后 448

李治李显李旦李隆基 448

李亨李豫李适李纯 448

李恒李昂李炎李漼 448

李儇李晔搂温李存勗 448

石敬瑭刘承祐柴荣于志宁 448

于遘马周元结元寿 448

王义王珪王琳王朴 448

牛希济孔颖达长孙无忌乐运 448

冯道龙敏卢程卢灿 448

卢文纪白居易吕梦奇危全讽 448

刘行本刘知几刘仁轨刘洎 448

江文蔚刘赞杜如晦杜正伦 448

张玄素张允张昭杨昭俭 448

张玄素张允张昭杨昭俭 448

李白药李大亮李德裕李峤 448

李同李琪何泽何妥 448

谷那律吴兢陈子昂陈致雍 448

宋齐邱宋务光狄仁杰周知微 448

孟知祥郎茂房彦谦房玄龄 448

赵凤赵砺赵延义独孤及 448

柳宗元柳泽柳或段徊 448

姚班姚思廉贾崇贾元 448

郭崇韬徐惠萧瑀萧希甫 448

常准崔沂康澄敬翔 448

褚遂良蒲禹卿窦俨虞世南 448

颜真卿薛冲薛延戴? 448

魏徨魏逅 448

第五编 宋代监察思想 448

二论重托权任 456

(一)论设官定员 462

二、论监察职能 462

(二)论授职尽责 467

(一)论广开言路 471

三、论建议采纳 471

(二)论进谏直言 475

(三)论纳谏求治 479

(一)论举善劾奸 482

四、论监督检查 482

(二)论察考职事 486

(三)论慎刑释冤 489

(一)论抑贪尚廉 493

五、论为政清廉 493

(二)论惩处赃罪 495

(一)论台官选择 498

六、论选任人才 498

(二)论唯贤是举 502

(一)论奖励朝臣 505

七、论表彰惩戒 505

(二)论戒饬示禁 510

八、论品格风尚 512

(一)论节操自律 512

(二)论刚直公正 515

附:论述人简介 517

(一)论肃整纲纪 528

一、论监察本质 528

赵匡胤赵匡义赵恒赵祯 528

赵曙赵顼赵煦赵信 528

赵桓赵构赵奋赵扩 528

文天祥王安中王安石司马光 528

冯山石介田况包拯 528

田锡叶适孙升安尧臣 528

邢恕刘挚刘安世刘随 528

朱熹杨万里张方平吕公著 528

李纲余应求李鸣复陈亮 528

苏洵苏轼李焘陆游 528

陈彭年李新苏辙陈豪 528

范仲淹欧阳修欧阳彻范纯仁 528

宗泽范宗尹范镇赵元镇 528

胡安国胡寅胡铨徐铉 528

秦观真德秀龚夬曹勋 528

章惇曾巩彭龟年韩维 528

富弼游酢程颐蔡裹魏了翁 528

第六编 辽金元监察思想 528

(二)论重托权任 529

(三)论执法施教 532

(一)论设官定员 533

二、论监察职能 533

(二)论授职尽责 536

(一)论进谏直言 538

三、论建议采纳 538

(二)论纳谏求治 541

(三)论卓识远虑 542

(一)论举善劾奸 544

四、论监督检查 544

(二)论察考职事 547

(三)论慎刑释冤 552

(一)论抑贪尚廉 554

五、论为政清廉 554

(二)论惩处赃罪 556

(一)论台官择选 558

六、论选任人才 558

(二)论唯贤是举 561

(一)论奖惩朝臣 564

七、论表彰惩戒 564

(二)论戒饬示禁 567

(一)论节操自律 570

八、论品格风尚 570

(二)论临危不惧 573

(二)论刚直公正 573

附:论述人简介 577

(一)论监察性质 586

一、论监察本质 586

耶律璟耶律隆绪耶律宗真耶律洪基 586

完颜亶完颜亮完颜雍完颜璟 586

完颜珣忽必烈铁穆耳海山 586

爱育黎拔力八达马祖常王恽 586

王磐叶李术虎高琪许古 586

刘宣刘秉忠刘祁许衡 586

陈天祥张行信张炜彻里 586

李英陈规陈祜陈思谦 586

张圭张养浩李谦李愈 586

完颜守贞完颜纲完颜素兰完颜裹 586

张德辉耶律楚材尚文相威 586

胡祗通高汝砺徒单克宁徒单镒 586

贾铉粱肃崔?董文用 586

塔思不花程寀程辉揭傒斯 586

廉希宪 586

第七编 明代监察思想 586

(二)论监察目的和作用 592

(一)论监察体制 597

二、论监察职能 597

(二)论监察权责 605

(三)论执法监察 609

(一)论进谏 611

三、论建议采纳 611

(二)论纳谏 620

(三)论识量 625

(一)论访查考察 631

四、论监督检查 631

(二)论核实举刺 635

(三)论执法公直 638

(四)论自查自律 642

(一)论廉洁约己 646

五、论为政清廉 646

(三)论大官守法 647

(二)论正己正人 647

(一)论任贤退不肖 649

六、论选任人才 649

(二)论严其黜陟 651

(三)论慎择人 657

(五)论举荐不当 664

(四)论“唯才是使 664

(一)论旌赏廉能 666

七、论表彰奖励 666

(二)论惩戒奸邪 667

(三)论从公询访 670

(四)论滥赏滥刑之弊 674

(五)论立禁约,振国法 675

(一)论存大体,勿沽名 677

八、论品格风尚 677

(二)论公直无私 679

(四)论敦厚谦逊 681

(三)论忠于职守 681

(六)论“刚”与“柔” 684

(五)论知廉耻,绝邪人 684

附:论述人简介 685

(一)论监察性质 693

一、论监察本质 693

朱元璋朱允炆朱棣朱高炽 693

朱瞻基朱祁镇朱祁钰朱祐樘 693

朱厚熜朱翊钧朱由校朱由检 693

马经纶万镗王廷相王邦直 693

毛伯温方征王祎毛宪 693

叶向高叶伯巨叶春及史孟麟 693

卢象升左鼎丘橓孙丕扬 693

刘玉吕坤刘珝刘概 693

孙?许赞杨埼陈于陛 693

邹元标张元祯陈以勤张纯 693

吴时来李时勉李贤张居正 693

何孟春李永勋况钟余珊 693

李宾李梦阳杨爵周洪谟 693

范景文胡世宁钟羽正赵贞吉 693

骆问礼姜洪赵南星唐顺之 693

高拱浦鋐桂萼高攀龙 693

曹于忭章纶黄宗羲商辂 693

戚继光章溢彭时霍韬 693

蹇义魏见贞魏时亮 693

第八编 清代监察思想 693

(二)论监察的目的和作用 697

(三)论监察特点 699

()论监察职责 700

二、论监察职能 700

(四)论监察的历史发展 700

(二)论监察体制 704

(三)论制约 708

(四)论纠参 709

(五)论清末监察制度改革 711

(一)论纳谏 717

三、论建议采纳 717

(二)论进谏 724

(三)论识量 734

(四)论清不谏言改革 738

(一)论督察 740

四、论监督检查 740

(二)论执法 744

(三)论自察 750

(四)论举劾 751

(一)论廉洁勤政 756

五、论为政清廉 756

(一)论举贤荐能 759

六、论选任人才 759

(二)论严惩贪官 759

(二)论慎选言官 767

(三)论任贤去邪 769

(四)论考核 774

七、论表彰惩诫 776

(一)论奖惩原则 776

(二)论奖励 776

(三)论惩戒 776

八、论品质风格 784

(一)论为吏之道 784

(二)论忠于职守 786

(三)论名节品格 787

(四)论直言无私 788

附:论述人简介 790

黄机康有为曾国藩管同 795

胡礼垣荣庆洪秀全洪亮吉 795

姜?英施维翰姚鼎倭仁歼 795

郭琇徐继畲郭嵩焘秦蕙田 795

郑观应周祖培李振宜洪仁 795

谭嗣同魏象枢魏源魏裔介 795

第九编 中华民国时期监察思想 795

Ⅰ 国民党政府统治区监察思想 795

一、论监察本质 795

(一)论监察性质 795

李森先杨雍建范文程林则徐 795

张玉书陈宏谋何启陆润庠 795

刚毅祁隽藻张之洞吴廷栋 795

朱之弼刘光第刘锡鸿朱琦 795

王韬田从典卢坤冯桂芬 795

同治光绪慈禧太后 795

乾隆嘉庆道光咸丰 795

皇太极顺治康熙雍正 795

(二)论监察目的和作用 799

(三)论监察特点 803

二、论监察职能 805

(一)论监察体制 805

(二)论监察工作程序 830

(三)论监察权限 831

三、论建议采纳 841

(一)论批评建议的目的和作用 883

(二)论接受批评建议的态度、方法 883

四、论监督检查 884

(一)论依法监察 886

(二)论运用监察权力 893

五、论为政清廉 901

(一)论官员廉洁自律 901

(二)论监察官为政清廉 913

六、论选任人才 914

(一)论择官标准 914

(二)论择官原则 918

(三)论择官方法 924

七、论表彰惩戒 925

(一)论官员的表彰 925

(二)论官员的惩戒 926

八、论品格风尚 929

(一)论官员品格 929

(二)论职业道德风尚 932

附:论述人简介 934

Ⅱ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革命 937

根据地监察思想 937

傅斯年蔡元培 937

一、论监察本质 937

(一)论监察性质 937

胡汉民高一涵章太炎黄绍竑 937

张继但焘宋教仁张维翰 937

甘乃光邵元冲李宗黄杨度 937

孙中山蒋中正于右任王宠惠 937

(二)论监督监察的作用 940

二、论监察职能 942

(一)论监察体制 942

(二)论监督监察机关任务 943

三、论建议采纳 946

(一)论批评与自我批评 946

(二)论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用 949

四、论监督检查 952

(一)论监督 952

(二)论检举纠察与弹劾 954

五、论为政清廉 957

(一)论党风党纪与廉政 958

(二)论反对腐败与官僚主义 958

六、论表彰惩戒 963

(一)严肃法纪 963

(二)论惩处 966

附:论述人简介 967

一、论监察本质 970

第十编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思想 970

(一)论监督监察的性质 970

何叔衡项英 970

(二)论监督监察的作用 975

(三)论监督监察的特点 983

二、论监督监察职能 987

(一)论监督监察机关权力与手段 987

(二)论监督监察机关的任务 991

(三)论监督监察制度建设 1001

(四)论监督监察机制与运行程序 1005

三、论建议采纳 1014

(一)论批评与自我批评 1014

(二)论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态度与方法 1017

(三)论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目的和作用 1023

四、论监督检查 1026

(一)论检查审查 1026

(二)论党纪监察 1028

(三)论检举、控告、弹劾 1030

(四)论罢免、撤换 1031

(五)论自查自律 1032

五、论为政清廉 1033

(一)论党风廉政建设 1033

(二)论反对官僚主义 1041

(三)论反对腐败的现象 1047

六、论选任人才 1054

(一)论选择任用干部 1054

(二)论培养训练监察干部 1055

七、论表彰惩戒 1056

(一)论严肃法纪 1057

(二)论惩戒的目的 1062

八、论品格风尚 1062

(一)论遵纪守法 1066

(二)论廉洁奉公 1067

(三)论秉公执法 1070

附:论述人简介 1074

附:台湾监察思想 1080

谭平山刘景范钱瑛尉健行 1080

一、论监察本质 1080

(一)论监察性质 1080

胡耀邦江泽民李鹏乔石 1080

董必武邓小平陈云彭真 1080

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 1080

(二)论监察目的和作用 1082

(三)论监察特点 1084

二、论监察职能 1086

(一)论机构设置 1086

(二)论机制运转程序 1090

(三)论机构隶属关系 1090

三、论监督检查 1091

四、论为政清廉 1092

五、论选任人才 1092

六、论表彰惩戒 1093

七、论品格风尚 1094

(一)论官员品格 1095

(二)论职业道德风尚 1096

附:论述人简介 1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