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综述 1
第一节 生态系统水平海水养殖业的缘起、内涵与基本思路 1
第二节 我国海水养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6
第三节 浅海滩涂的生态价值 15
第四节 养殖水产品质量安全与渔业可持续发展 18
第五节 江苏沿岸海水养殖池塘绿藻调查初步报告 28
第六节 南麂列岛潮间带底栖海藻生物多样性的长期变化 38
第七节 制定江苏省干紫菜加工卫生安全导则 47
第八节 海南发展深水抗风浪网箱养鱼的优势及产业化现状 51
第九节 黄海南部大型水母暴发区中小型浮游动物生态特征 59
第十节 我国海水灌溉研究进展 65
第十一节 福建牡蛎养殖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69
第十二节 水产食品安全标准危机应对案例浅析 77
第二章 遗传、育种及基础生物学 81
第一节 不同遗传背景马氏珠母贝生长差异的能量学基础 81
第二节 6-DMAP抑制栉孔扇贝(♀)×虾夷扇贝(?)受精卵第一极体排出的细胞学荧光显微观察 87
第三节 中华绒螯蟹C型凝集素前体基因的电子克隆与序列分析 93
第四节 不同温度和盐度条件下马氏珠母贝选系F2与对照群体滤食率比较 98
第五节 杭州湾与海州湾彩虹明樱蛤遗传差异的ISSR分析 102
第六节 红小丑鱼HSP70基因cDNA片段克隆及序列分析 107
第七节 2,3,7,8-四氯二苯并-对-二噁英对鱼类功能基因表达的影响及其机理 115
第八节 大黄鱼(♀)与?鱼(?)人工杂交子代的胚胎发育研究 120
第九节 人工诱导九孔鲍异源雌核发育二倍体的初步研究 126
第十节 两种体色三疣梭子蟹线粒体DNA部分片段序列的比较分析 131
第十一节 稀有鮈鲫β-肌动蛋白启动子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140
第十二节 我国沿海不同地理原种文蛤的SRAP分析 145
第十三节 皱纹盘鲍肝、肾表达序列标签初步分析及神经肽Y(NPY)受体基因的克隆 151
第十四节 微卫星DNA标记用于三疣梭子蟹家系亲子关系的鉴定 158
第十五节 凡纳滨对虾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逐步回归分析 163
第十六节 基于线粒体D-loop区与COI基因序列比较分析养殖与野生银鲳群体遗传多样性 170
第十七节 异源精子诱导漠斑牙鲆雌核发育 175
第十八节 贝类杂交育种研究进展 182
第十九节 星斑川鲽远缘杂交的初步研究 187
第二十节 条斑紫菜耐高温品系的育选 192
第二十一节 中国对虾自然感染与人工感染WSSV抗病力的比较 201
第二十二节 刺参体腔液穿刺抽取后细胞恢复过程的初步研究 208
第二十三节 条石鲷鳔器官早期发育的组织学观察 214
第二十四节 卵形鲳鲹仔鱼的饥饿和补偿生长 221
第二十五节 日本蟳精子冷冻保存方法的研究 227
第二十六节 星斑川鲽和犬齿牙鲆头颅骨骼的比较 234
第二十七节 拟穴青蟹非伤害性取样方法的建立 238
第二十八节 刺参池塘底栖真核生物群落DNA指纹结构与环境理化因子的关系 241
第三章 生殖调控与苗种培育 247
第一节 菲律宾蛤仔大规格苗种培育技术研究 247
第二节 刺参健康无公害育苗技术的研究 254
第三节 鲥鱼工厂化高效育苗技术探讨 257
第四节 魁蚶健康苗种培育技术研究 261
第五节 光裸方格星虫胚胎与早期幼体形态发育特征 265
第六节 不同地理种群青蟹幼体的生态与形态差异的初步研究 270
第七节 铜藻繁殖生物学及种苗培育研究 276
第八节 曼氏无针乌贼繁殖习性及其产卵场修复的研究 284
第九节 黑鲷仔鱼高密度集约化培育技术研究 293
第十节 半滑舌鳎性腺发育及性类固醇周年变化研究 297
第十一节 三疣梭子蟹抱卵体质量与抱卵量、排幼量及Ⅰ期溞状幼体大小的关系 305
第十二节 许氏平鲉早期发育的形态学特征 310
第十三节 曼氏无针乌贼胚胎发育生物学零度和有效积温的初步研究 315
第十四节 大竹蛏生产性人工繁育试验 318
第十五节 渤海矛尾复虾虎鱼生殖力的初步研究 326
第十六节 光照条件对拟穴青蟹幼体生长发育的影响 329
第十七节 季节因素、地理分布和栖息环境对青蛤繁殖生物学的影响 334
第四章 健康养殖技术与模式 339
第一节 鞍带石斑鱼工厂化养殖技术 339
第二节 扁藻培养系统中微生态调控技术初探 344
第三节 工厂化养殖黑鲪生长特性的初步研究 347
第四节 两种养殖模式养殖半滑舌鳎效果的比较研究 351
第五节 温度胁迫对紫菜丝状体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357
第六节 春季四十里湾浮游植物生物量及群落特性研究 365
第七节 一株中华绒螯蟹幼体益生菌的筛选及其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373
第八节 点斑篮子鱼高位池塘养殖试验 377
第九节 铜藻人工栽培的初步研究 381
第十节 斑点海鳟的生物学与室内养殖初步试验 388
第五章 营养、代谢与消化生理 392
第一节 饲料脂肪水平对星斑川鲽消化酶和血清溶菌酶活性的影响 392
第二节 黄芩苷在中国对虾体内的代谢及残留消除规律研究 398
第三节 蛤肉鱿鱼肉交替投喂对三疣梭子蟹摄食、消化、生长以及能量收支的影响 403
第四节 银鲳与翎鲳肌肉必需氨基酸组成模式的比较分析 409
第五节 宝石鲈脂肪需求量的研究 413
第六节 野生及人工养殖黄姑鱼肌肉营养成分分析 420
第七节 多不饱和脂肪酸对海水仔稚鱼生长发育的影响及机理 427
第八节 多不饱和脂肪酸对鱼饲料转化率的影响及其机理 431
第九节 军曹鱼△6脂肪酸去饱和酶的cDNA序列克隆与基因表达 437
第十节 大米草青贮饲料快速成熟工艺研究 444
第十一节 鲤鱼皮热溶性胶原蛋白的提取和性质研究 448
第十二节 植物激素对浒苔外植体再生及发育的影响 452
第十三节 投喂频率对星斑川鲽幼鱼生长和养殖水环境的影响 455
第六章 疾病预防、控制与免疫 462
第一节 水生甲壳动物新型病原—螺原体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462
第二节 三种有机磷农药对黑鲷幼鱼的急性毒性研究 464
第三节 银鼓鱼病原菌(海豚链球菌)的分离与鉴定 470
第四节 中国对虾“黄海2号”人工感染WSSV病毒的定量检测 475
第五节 盐度波动和中草药制剂对脊尾白虾存活、生长和免疫的影响 483
第六节 条斑紫菜丝状体黄斑病病原体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490
第七节 三种常见农药对中华鳖稚鳖的急性致毒效应研究 497
第八节 四种重金属离子对中华鳖稚鳖的急性致毒效应 503
第九节 海洋放线菌在海水养殖病害防治中的应用前景 512
第十节 海洋蛭弧菌LB d02-1的分离及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516
第七章 养殖生态与环境 522
第一节 生物絮团在海水养殖中的应用及其前景 522
第二节 从养殖源头控制水产品细菌性病害及食品质量安全的生物生态学探讨 524
第三节 不同盐度和饵料对点篮子鱼幼鱼生长的影响 528
第四节 大丰港区海域春季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特征的初步研究 532
第五节 微生态制剂辅助生物挂膜对水处理效果及牙鲆养殖试验 537
第六节 氨氮浓度对文蛤的能量代谢及死亡率的影响 542
第七节 连云港海域生物体中重金属含量及评价 549
第八节 凡纳滨对虾高位池氮、磷营养盐及初级生产力研究 555
第九节 流沙湾悬浮物数量动态变化规律的初步研究 561
第十节 脊尾白虾的行为学观察研究 564
第十一节 南麂列岛铜藻增殖技术的初步研究 567
第十二节 营养盐浓度等因子对条斑紫菜种质扩增影响研究 572
第十三节 高温对鱼类的影响及其预防研究 578
第十四节 南麂列岛铜藻场建设设计与初步实施 585
第十五节 环境因子对星斑川鲽呼吸频率的影响 590
第十六节 盐度骤变和渐变对三疣梭子蟹幼蟹发育和摄食的影响 593
第十七节 低盐和低温对脊尾白虾生长和能量收支的影响 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