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石兴邦 1
继往开来,团结前进(开幕词) 石兴邦 3
在陕西省考古研究所成立三十周年纪念会上的贺词 高广仁 11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成立三十周年贺词 严文明 13
让古文化重现光彩 赵炳章 15
承前启后 继往开来 彭树智 18
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 梅勒威尼·艾金斯 21
闭幕词 刘云辉 23
联合起来到上新世露天堆积中寻找最古老的人类遗骸和遗物 贾兰坡 27
大荔旧石器文化再研究 周春茂 29
砍砸器与手斧 尹申平 42
在制作工具过程中有意识地对硅石进行热处理 冷健 48
再论中国稻作农业的起源 严文明 56
论中国新石器时代住宅建筑与聚落的产生、发展及演变 巩启明 王小庆 69
龙岗寺新石器时代公共墓地的发掘与初步研究 魏京武 杨亚长 91
香港新石器时代东湾遗址的尖嘴手斧(PICK) 邓聪 区家发 孙德荣 112
仰韶文化彩陶纹饰辩证的发展及其源流的考察 石兴邦 118
后冈一期文化研究 张忠培 乔梁 147
案板遗址发掘的主要收获及其意义 王世和 张宏彦 166
黄河流域史前文化中的彩陶 曾骐 174
两性同体与繁殖巫术 宋兆麟 183
简论长安斗门花园村客省庄二期文化遗址出土骨刻原始文字 郑洪春 穆海亭 196
西安老牛坡商代墓葬断代分期研究——附说老牛坡商代车马坑 戴彤心 201
商代日名研究的再检讨 张懋镕 210
陕北和晋西北黄河两岸出土的殷商铜器及其有关问题的探索 戴应新 219
殷商两周的车马祭祀 李自智 236
先周文化与周边地区的青铜文化 卢连成 243
早周文化的特征及渊源的再探索——兼论文、武时期青铜器的特征 徐锡台 280
论郑家坡先周遗存与刘家遗存 王占奎 321
论碾子坡与岐邑、丰邑先周文化遗址(墓葬)的年代分期 胡谦盈 332
李家崖文化的社会经济形态及发展 吕智荣 356
周原出土甲骨文中反映的商周关系 田昌五 360
周原出土金文和西周政治法律制度 伊藤道治 369
文王迁丰至武王灭商前后铜器例证 刘启益 376
关于井叔家族墓地 张长寿 398
西周铜器中册命制度及其关键问题新考 黄盛璋 402
说大师——西周官制杂考之一 李西兴 428
用金文资料来研究西周政治法律制度 吴镇烽 437
鬲族之铜器及其分化迁徙的初步考察 陈全方 尚志儒 451
从窑洞看“土方”地望与族名的起源 王克林 466
论陕西先秦玉雕的特色 杨建芳 471
瓦的起源的东西方比较 坪井清足 477
秦都雍城布局与结构探讨 尚志儒 赵丛苍 481
凤翔秦公一号大墓的椁木鉴定 冯宗游 金育欣 492
战国时期燕、赵、中山国都城的发现与研究 郑绍宗 497
《竹书记年》琐议 倪德卫 511
研究古文字通假的必要性与应遵循的原则 王辉 517
从秦俑坑的骑兵俑看秦骑兵的发展 袁仲一 530
播校相连 营壁必坚——兼论秦俑二号坑的象征意义 王学理 539
试论秦俑二号坑出土的轻车 张占民 551
秦陵概论 韩伟 程学华 555
《日书》反映的秦民宅建筑初探 呼林贵 570
试论西汉早期的丧葬特征及其形成 蔡永华 575
西汉京师仓的发掘和研究 杜葆仁 588
汉长安城的宫城和市里布局形制述论 刘庆柱 李毓芳 600
南越文王墓虎节考释 饶宗颐 614
唐代金银器研究小议 赵超 叶娃 616
耀州窑遗址的考古发现与初步研究 禚振西 杜葆仁 625
石片形制探究——旧石器研究的一种新的理论和方法 王建 王益人 637
西周金文中的土地制度——《金文制度考》之一 李零 658
美国北部大盆地沙漠沼泽外围古代狩猎——采集形式和聚落的流动性,结合民族学的考古学考察 C.梅尔文·艾金斯 679
北美史前史,概要 杰西·詹宁斯 717
西北亚和北美西北部旧石器晚期——新石器时代细石叶工业 罗伯特·E·阿克曼 721
东亚古民族植物学钩沉 加里·W·克劳福德 735
扶风强家一号墓的西周玉器:西周礼制转变的新证据 杰西卡·罗森 744
朝鲜青铜时代及其与中国的某些联系 李松来 753
弥生时代长安到日本的“青铜之路” 马渊久夫 785
附录:会议代表名单 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