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型临床试验的方法学 1
1.1 大型临床试验的特点和意义 1
1.2 大型临床试验的方法与设计 3
1.3 大型简单随机临床试验及设计程序 14
1.4 大型临床试验的常用统计学方法 26
1.5 大型临床试验的组织与实施 34
1.6 大型临床试验的资料收集、处理及监测 36
1.7 大型临床试验的结果评估 37
2 急性心肌梗死 41
2.1 溶栓治疗 41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试验概况 41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药物临床应用的选择 49
2.1.1 链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欧洲多中心研究(SAMI—ECSG) 57
2.1.2 西华盛顿地区冠脉内链激酶溶栓试验(WWICST) 59
2.1.3 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的疗效(GISSI) 61
2.1.4 TIMI试验1期:静注t—PA和链激酶的比较(住院期间的临床所见) 63
2.1.5 急性心肌梗死静注链激酶的前瞻性、安慰剂对照、双盲多中心试验(ISAM):长期病死率和发病率 65
2.1.6 APSAC静脉溶栓对心肌梗死死亡率影响研究(AIMS) 67
2.1.7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后即刻和延迟作冠脉造影与经皮气囊冠脉成形术的比较(TIMI IA结果) 69
2.1.8 澳大利亚冠脉溶栓研究组rt—PA冠脉溶栓试验(ACTG) 71
2.1.9 急性心肌梗死静注rt—PA和尿激酶:GAUS试验结果 72
2.1.10 西华盛顿静注链激酶随机试验(WWIST) 73
2.1.11 第二次国际梗死生存研究报告(ISIS-2) 75
2.1.12 急性心肌梗死静注rt—PA后侵入性治疗和保守治疗的比较(TIMI?结果) 77
2.1.13 急性心肌梗死静注rt—PA和链激酶的比较(PAIMS) 80
2.1.14 急性心肌梗死链激酶溶栓后晚期再灌注对左心室功能的影响(来自ISAM) 81
2.1.15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溶栓治疗的长期疗效:荷兰心脏病学研究机构5年随访试验 82
2.1.16 第二次西奈山-纽约大学再灌注试验主要试验终点报告 84
2.1.17 北欧早期溶栓试验(ASSET) 85
2.1.18 急性心肌梗死成功再灌注后再闭塞研究(来自TAMI) 86
2.1.19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中肝素及阿司匹林作用研究(HART) 88
2.1.20 急性心肌梗死静脉内应用APSAC的长期疗效(AIMS的最终报告) 89
2.1.21 急性心肌梗死APSAC溶栓治疗研究-2(TEAM-2) 90
2.1.22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和血管成形术随机化试验第五阶段结果报告(TAMI-5) 94
2.1.23 rt-PA早期溶栓治疗以缩小梗死范围(TICO) 96
2.1.24 链激酶、t-PA和APSAC治疗41 299例急性心肌梗死的比较研究(ISIS-3) 98
2.1.25 全科医师采用住地溶栓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Grampian地区早期APSAC试验(GREAT) 100
2.1.26 APSAC和rt—PA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对左室功能、死亡率和一天冠脉再通影响的比较(TEAM-3) 101
2.1.27 西华盛顿心肌梗死链激酶试验中618例长期随访观察(来自WWICST) 104
2.1.28 急性心肌梗死晚期再灌注的随机化试验(来自TAMI-6) 106
2.1.29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达到TIMI-3级后临床结局的改善(来自TEAM-3) 107
2.1.30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或抗凝治疗后脑血管意外的危险性(来自GISSI-2) 109
2.1.31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治疗和结果变化(1987~1990年) 111
2.1.32 首次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死亡率随年龄而增加(来自GISSI-2) 114
2.1.33 疑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晚期溶栓治疗的随机试验(EMERAS) 115
2.1.34 最大限度降低不适当的溶栓治疗风险(来自TAMI) 117
2.1.35 疑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前的溶栓治疗(EMIP) 118
2.1.36 国际随机试验比较四种溶栓方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来自GUSTO) 120
2.1.37 t-PA或SK或两者对急性心肌梗死冠脉再通、心室功能和生存的影响(GUSTO血管造影) 122
2.1.38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后梗死相关冠脉早期再灌注状态对短期死亡率的影响:四项德国多中心研究的回顾分析 124
2.1.39 入院前与入院后的溶栓治疗:心肌梗死的鉴别分类与干预试验 126
2.1.40 早期冠脉造影不能预测溶栓后冠脉的再闭塞:来自GUSTO冠脉造影的观察 127
2.1.41 静注肝素和水蛭素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随机试验(GUSTO-Ⅱa) 129
2.1.42 水蛭素提高溶栓疗效的随机预试验(HIT-Ⅲ) 130
2.1.43 水蛭素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中的作用(来自TIMI—ⅨA) 132
2.1.44 美国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1990~1993年) 133
2.1.45 水蛭素和肝素合用rt-PA与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初步比较试验(TIMI-V) 135
2.1.46 首剂负荷量rt-PA、APSAC以及两者合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溶栓疗效对比(TIMI-Ⅳ) 138
2.1.47 一种简单的心电图方法预测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效果(来自GISSI-2的分析) 139
2.1.48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达到良好再灌注的概率(根据四项德国多中心研究的分析) 141
2.1.49 GREAT试验中采用住地溶栓治疗使一年死亡率降低一半 142
2.1.50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成功后3个月冠脉再狭窄对左心室功能影响 143
2.1.51 血管成形术中辅以溶栓治疗对静息性心绞痛的疗效:TAUSA试验结果 145
2.1.52 急性心肌梗死应用水蛭素和链激酶的初步试验(TIMI—Ⅵ) 148
2.1.53 尿激酶小剂量长程直接灌注使慢性阻塞的冠脉旁路术移植静脉再通(ROBUST) 150
2.1.54 急性心肌梗死静注rt-PA和静注链激酶的随机试验(ECSG-1) 151
2.1.55 rt-PA的急性冠脉溶栓治疗:起初的通畅度及维持治疗对再闭塞率的影响(ECSG-3) 153
2.1.56 急性心肌梗死静注rt-PA和梗死范围、左心室功能及存活率关系的研究(ECSG-5) 154
2.1.57 前瞻性随机试验将半剂量rt-PA和链激酶合用并与全剂量rt-PA作比较(KAMIT) 155
2.1.58 MITI-I:院前开始溶栓治疗的患者特点和可行性 156
2.1.59 院前溶栓治疗的可能性(MITI-Ⅱ) 157
2.1.60 血管造影评估APSAC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再通和再闭塞的作用(ARMS研究结果) 158
2.1.61 澳大利亚链激酶试验(ASK) 159
2.1.62 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注射肝素和APSAC的随机试验:杜克大学临床心脏病学研究之一(DUCCS-1) 160
2.1.63 急性心肌梗死后APSAC和rt-PA保护左心室功能的比较(ENTIM研究) 161
2.1.64 急性心肌梗死静注Fluosol的前瞻性随机试验的前期报告(TAMI-9) 161
2.1.65 以前负荷法应用rt-PA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效果:rt-PA和APSAC通畅率研究结果(TAPS-AMI) 162
2.1.66 尿激酶原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随机双盲试验(PRIMI) 163
2.1.67 德国APSAC和肝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多中心试验(GEMT) 164
2.1.68 急性心肌梗死后6~24小时应用rt-PA晚期溶栓的疗效评估(LATE) 165
2.1.69 可疑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指征:1000例以上随机试验的回顾分析(FTT) 167
2.1.70 全球应用链激酶和t-PA治疗闭塞冠脉临床试验的一年结果(来自GUSTO-I) 168
2.1.71 合用t-PA和前列环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TAMI-4) 169
2.1.72 疑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溶栓治疗对胸痛的影响(TEAHAT的结果) 170
2.1.73 多伦多急性心肌梗死安慰剂对照随机rt-PA试验(TPAT) 171
2.1.74 急性心肌梗死应用尿激酶原和尿激酶作全身性溶栓治疗(STAMP) 172
2.1.75 急性心肌梗死静注尿激酶加肝素和单用肝素的比较(USIM) 172
2.1.76 急性心肌梗死合用rt-PA和尿激酶作静脉溶栓治疗(TAMI-2) 173
2.1.77 心肌梗死应用rt-PA的随机冠脉造影试验(RAAMI) 174
2.1.78 在Saruplase或尿激酶冠脉溶栓治疗过程中血栓素活性的血浆标志物并无预测再梗死的作用(SUTAMI) 176
2.1.79 急性心肌梗死静注APSAC的多中心试验:对梗死范围和左室功能的影响(APSIM) 177
2.1.80 侵入性再灌注研究Ⅱ:急性心肌梗死APSAC和链激酶的多中心欧洲随机试验(IRS Ⅱ) 177
2.1.81 急性心肌梗死静注rt-PA和安慰剂比较的双盲随机试验(ECSG-2) 178
2.1.82 心肌梗死后早期应用肝素和rt-PA的效益评估(SHAPE) 179
2.1.83 急性心肌梗死静注链激酶试验(ISAM):以核素心室造影系列性评估梗死后直至3年的左室功能 180
2.1.84 重组尿激酶原和链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随机双盲试验(PRIMI) 181
2.1.85 Saruplase一种新型纤维蛋白特异性溶栓剂(PASS研究的结果) 182
2.1.86 急性心肌梗死静注t-PA和早期静注肝素的随机对照试验(TAMI-3) 183
2.1.87 rt-PA强化治疗作静脉内溶栓(TAMI-7) 184
2.2 β受体阻滞剂 185
β受体阻滞剂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 185
2.2.1 美托洛尔对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的影响(来自GMT) 198
2.2.2 噻吗洛尔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成活者的死亡率和再梗死率(NTS) 199
2.2.3 普萘洛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随机试验之一:死亡率结果(BHAT) 202
2.2.4 心肌梗死后索他洛尔一年治疗的对照研究 203
2.2.5 挪威多中心研究的初步报告:心肌梗死后普萘洛尔的一年治疗结果(来自NMS) 204
2.2.6 哥德堡美托洛尔试验:对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和发病率的影响(GMT) 206
2.2.7 普萘洛尔降低老年心肌梗死死亡率的影响(BHAT试验的经验) 208
2.2.8 静注普萘洛尔预防急性心肌梗死期间的心室颤动(PREMIS) 209
2.2.9 哥德堡美托洛尔试验:死亡率和死亡原因分析(来自GMT) 210
2.2.10 16 027例可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注阿替洛尔的随机试验(ISIS-1) 211
2.2.11 普萘洛尔对急性心肌梗死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来自BHAT) 213
2.2.12 心肌梗死后的生活质量:长程美托洛尔治疗对死亡率和发病率的影响 214
2.2.13 BBPP:心肌梗死后普萘洛尔治疗随机试验各亚组的研究结果 216
2.2.14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后即刻和延迟应用β受体阻滞剂的比较(TIMI Ⅱ-B) 217
2.2.15 静注阿替洛尔和链激酶与单用链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比较研究(ATEST) 220
2.2.16 美托洛尔和萨莫洛尔梗死研究(MEXIS) 220
2.2.17 急性心肌梗死的美托洛尔随机安慰剂对照国际试验(MIAMI) 221
2.2.18 美托洛尔干预试验:美托洛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存活者的多中心研究(LIT) 222
2.2.19 疑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很早期应用美托洛尔治疗(BMS) 222
2.2.20 低剂量醋丁洛尔对高危急性心肌梗死后的二级预防(APSI) 223
2.2.21 心肌梗死后美托洛尔长程治疗试验(SMT) 224
2.2.22 噻吗洛尔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范围和晚期室性心动过速的有益影响(TIARA) 225
2.2.23 普萘洛尔对心肌梗死范围影响的随机盲法多中心试验(MILIS) 226
2.3 抗血小板药物 227
心肌梗死的抗血小板临床试验总结 227
2.3.1 阿司匹林对心肌梗死后继发死亡的影响 230
2.3.2 双嘧达莫和阿司匹林对冠心病的作用(PARIS-I) 230
2.3.3 心肌梗死恢复后阿司匹林的随机对照试验(AMIS) 232
2.3.4 苯磺唑酮对心肌梗死后猝死的预防(SPSMI) 234
2.3.5 双嘧达莫、阿司匹林对冠心病的二级预防作用(PARIS-Ⅱ) 235
2.3.6 国际心肌梗死生存研究-Ⅱ(ISIS-2) 237
2.3.7 英国男性医生每日预防性使用阿司匹林的随机试验(ABD) 239
2.3.8 美国内科医师阿司匹林健康研究的初步报告(PHS) 240
2.3.9 阿司匹林预防女性心血管病的研究(APPCDW) 241
2.3.10 APSAC溶栓治疗后应用阿司匹林或抗凝剂的比较(AFTER) 242
2.3.11 溶栓治疗后应用单克隆抗体m7E3Fab大量抑制血小板凝集(TAMI-8) 242
2.3.12 Ridogrel和阿司匹林作为溶栓治疗的辅助药物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的随机试验(RAPT) 244
2.3.13 华法令对心肌梗死后死亡率和再梗死的影响(WARIS) 245
2.4 硝酸酯类 246
硝酸酯类治疗急性心肌梗死随机临床试验汇总 246
2.4.1 硝普钠对急性心肌梗死病死率的作用(SNMI) 249
2.4.2 短期注射硝普钠对急性心肌梗死伴发左室功能不全病人病死率的作用(VACS) 250
2.4.3 静脉硝酸甘油治疗急性心肌梗死随机试验(PINMI) 252
2.4.4 硝酸异山梨酯对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梗死范围的影响(IDIMI) 254
2.4.5 静脉硝酸甘油对心肌梗死梗死范围、扩张和并发症的影响(INGMI) 256
2.4.6 硝酸酯对急性心肌梗死生存影响的研究(来自ISIS-4) 258
2.4.7 卡托普利和硝酸异山梨酯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室性心律失常的作用 259
2.4.8 硝酸甘油贴膏对急性心肌梗死生存影响的研究(来自GISSI-3) 260
2.5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261
转换酶抑制剂治疗心肌梗死的临床试验 261
2.5.1 卡托普利对前壁心肌梗死后进行性心室扩张的作用 265
2.5.2 转换酶抑制剂对心肌梗死后左室功能不良的早期预防 267
2.5.3 早期使用依那普利对急性心肌梗死病死率的影响(CONSENSUS-2) 268
2.5.4 卡托普利对心肌梗死后左心室功能不全病死率和发病率影响的研究(SAVE) 270
2.5.5 雷米普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效果(AIRE) 271
2.5.6 赖诺普利和三硝酸甘油贴剂单用和合用对急性心肌梗死后6周病死率及左室功能的影响(GISSI-3) 273
2.5.7 中国心脏研究-I: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卡托普利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病死率及并发症的影响(CCS-1) 275
2.5.8 心肌梗死后的左室重构、神经内分泌激素活性和依那普利的早期应用(来自CONSENSUS-2) 277
2.5.9 卡托普利对首次前壁心肌梗死溶栓病人的急性干预作用(CATS) 279
2.5.10 心肌梗死生存的长期评估研究(SMILE) 280
2.5.11 卡托普利、硝酸酯类、硫酸镁对急性心肌梗死生存影响的研究(ISIS-4) 282
2.5.12 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之前应用卡托普利的疗效(CAPTIN研究的经验) 284
2.5.13 在SAVE研究中β受体阻滞剂对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附加有益影响(来自SAVE) 285
2.5.14 心脏病转归的预防评价研究(HOPE) 286
2.5.15 急性心肌梗死后雷米普利治疗心力衰竭随机试验的随访研究:AIRE的扩展研究(AIREX) 287
2.6 钙拮抗剂 288
钙拮抗剂治疗心肌梗死临床试验 288
2.6.1 维拉帕米治疗急性心肌梗死(DAVIT-1) 291
2.6.2 急性心肌梗死后早期应用硝苯地平对梗死范围进展影响的研究(NNMT) 293
2.6.3 硝苯地平治疗疑似心肌梗死和急性心肌梗死 294
2.6.4 地尔硫?对非Q波心肌梗死病人再梗死的作用(DRS) 296
2.6.5 硝苯地平对可疑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治疗作用 298
2.6.6 硝苯地平早期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试验(TRENT) 299
2.6.7 地尔硫?对心肌梗死后病死率及再梗死的影响(MDPIT) 301
2.6.8 硝苯地平对急性心肌梗死左室功能、梗死范围及梗死扩张的影响 302
2.6.9 以色列硝苯地平二级预防再梗死试验(SPRINT) 304
2.6.10 维拉帕米对急性心肌梗死后重要事件和病死率的作用(DAVIT-Ⅱ) 305
2.6.11 心肌梗死后维拉帕米的二级预防(来自DAVIT—Ⅱ) 307
2.6.12 地尔硫?对有或无高血压史的急性心肌梗死后病人的长期治疗效果(来自MDPIT) 308
2.6.13 急性心肌梗死后口服地尔硫?的长期疗效(来自MDPIT) 309
2.6.14 可疑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应用硝苯地平研究(SPRINT—Ⅱ) 311
2.6.15 钙拮抗剂尼索地平改善心肌梗死后患者的心脏舒张功能(DEFIANT) 312
2.6.16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应用硝苯地平试验(TRENT) 312
2.7 镁盐 313
静脉镁治疗急性心肌梗死随机临床试验回顾 313
2.7.1 静脉氯化镁治疗270例可疑急性心肌梗死一年病死率 315
2.7.2 硫酸镁对急性心肌梗死生存影响的研究(来自ISIS-4) 316
2.7.3 累斯特静脉硫酸镁试验之二(LIMIT—Ⅱ) 317
2.8 PTCA及其他介入性方法 318
2.8.1 静注t-PA再灌注失败患者的特点和转归(来自TAMI-l结果) 318
2.8.2 溶栓和血管成形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来自TAMI) 319
2.8.3 血小板Ⅱb/Ⅲa抗体预防心肌缺血合并症及PTCA后再狭窄的随机临床研究(EPIC) 321
2.8.4 闭塞和非闭塞冠状动脉PTCA后西拉普利对再狭窄、再闭塞及心血管事件的影响(MARCATOR) 323
2.8.5 急性心肌梗死应用rt-PA和尿激酶溶栓治疗继以心导管检查和PTCA的研究(CRAFT) 325
2.8.6 急性心肌梗死后静注链激酶和血管扩张成形术与单纯血管扩张成形术比较的前瞻性安慰剂对照随机试验(SAMI研究组) 326
2.8.7 急性心肌梗死链激酶溶栓治疗后侵入性和保守疗法的比较(SIAM) 328
2.8.8 急性心肌梗死APSAC溶栓治疗后择期选择性干预和保守治疗的临床试验(SWIFT) 329
2.8.9 急性心肌梗死后即刻作冠脉扩张成形术和溶栓治疗的比较(PAMI) 330
2.8.10 急性心肌梗死应用rt-PA溶栓治疗:即刻冠脉扩张成形术并无额外的效益(ECSG-4) 331
2.9 抗凝剂 332
急性心肌梗死后长期抗凝治疗试验回顾 332
2.9.1 老年心肌梗死后长期口服抗凝剂双盲临床观察 334
2.9.2 小剂量肝素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再梗死的影响 335
2.9.3 急性心肌梗死后长期华法令治疗对病死率和再梗死的影响 336
2.9.4 急性心肌梗死后皮下注射肝素钙随机对照临床试验(SCATI) 338
2.9.5 rt-PA后早期静注肝素对冠脉通畅、梗死范围和出血性合并症的影响:随机双盲欧洲合作研究组试验的结果(ECSG-6) 339
2.9.6 心肌梗死后长期应用口服抗凝剂对死亡率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影响(ASPECT) 340
2.9.7 溶栓治疗成功后应用阿司匹林和华法令预防再闭塞和再发性心肌缺血的疗效比较(来自APRICOT的前瞻性安慰剂对照血管造影研究) 341
2.9.8 糖尿病对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的影响(来自GISSI-2资料) 342
3 心绞痛 344
3.1 β受体阻滞剂 344
3.1.1 美托洛尔和硝苯地平联合试验(HINT) 344
3.1.2 药物治疗减轻心肌缺血总负荷试验(TIBBS) 345
3.1.3 普萘洛尔、地尔硫?和硝苯地平治疗稳定型心绞痛心肌缺血的比较(ASIS) 347
3.1.4 阿替洛尔对轻度有心肌缺血症状患者日常生活的影响(ASIST) 349
3.1.5 比索洛尔和阿替洛尔治疗稳定型运动诱发的心绞痛之安全性与有效性比较(MIRSA) 350
3.1.6 静息和劳累性心绞痛日常生活中的暂时性心肌缺血及美托洛尔和硝苯地平疗效的比较(IMAGE) 351
3.1.7 无症状心肌缺血预防研究的若干结果(来自ACIP) 352
3.1.8 欧洲总缺血负荷试验(TIBET) 353
3.1.9 抗心绞痛治疗对慢性心绞痛患者室性早搏和ST段压低的影响(APSIS) 354
3.2 钙拮抗剂 355
钙拮抗剂与心绞痛 355
3.2.1 硝苯地平治疗冠状动脉痉挛 356
3.2.2 硝苯地平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357
3.2.3 硝苯地平和传统方法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随机双盲比较 358
3.2.4 硝苯地平治疗可能发生的心肌梗死和急性心肌梗死 359
3.2.5 吡利啶(200mg、300mg、400mg)治疗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效果比较 360
3.2.6 硝苯地平阻止冠脉病变进展的冠脉造影证据(INTACT) 361
3.2.7 硝苯地平控释片(拜心通)改善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肌缺血昼夜发作节律的临床研究(N-CAP) 363
3.2.8 氨氯地平减少冠心病患者一过性心肌缺血的发生(CAPE) 365
3.2.9 心绞痛患者地尔硫?缓释片的双盲安慰剂试验(SRDS) 367
3.2.10 冠心病死亡率随硝苯地平剂量而增加 368
3.2.11 拉西地平耐受性及其降压疗效评价 372
3.2.12 内科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长期存活率和临床及心电图资料的预后重要性(CNR-ODI) 373
3.2.13 多中心依拉地平和利尿剂粥样硬化研究的设计特点与基线资料(MIDAS) 374
3.2.14 尼索地平对总缺血负荷的影响(ROCKET研究的结果) 374
3.2.15 动脉粥样硬化和钙拮抗剂研究(VHAS) 375
3.2.16 地尔硫?的衍生物Clentiazem在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的剂量-反应研究(CAMCAT) 375
3.2.17 硝苯地平治疗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研究(NAMIS) 377
3.3 抗血小板药物和抗凝剂 379
抗血小板制剂与心绞痛 379
长期抗血小板治疗对血管病的二级预防(临床试验汇总分析) 380
附1 抗血小板临床试验名称代码 387
附2 主要抗血小板临床试验及概况 389
3.3.1 阿司匹林对男性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和死亡的预防作用 417
3.3.2 阿司匹林、苯磺唑酮或两者合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CMT) 418
3.3.3 阿司匹林和(或)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419
3.3.4 噻氯匹啶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试验(STAI) 420
3.3.5 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慢性稳定型心绞痛 422
3.3.6 低分子肝素与普通肝素、阿司匹林对不稳定型心绞痛及无症状缺血作用的比较 423
3.3.7 稳定型慢性心绞痛患者阿司匹林对心肌梗死一级预防作用的双盲试验(SAPAT) 425
3.3.8 小剂量华法令和肝素对缺血性心脏病的一级预防作用(TPT) 426
3.3.9 男性不稳定型冠心病患者应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和静注肝素的心肌梗死危险与死亡(RISC) 426
3.4 溶栓治疗 428
溶栓方法治疗心绞痛 428
3.4.1 不稳定型心绞痛溶栓治疗(TUA) 430
3.4.2 t-PA加常规治疗对静息性心绞痛患者相关冠脉损害的早期影响(TIMI ⅢA) 431
3.4.3 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治疗筛选研究(ACIP) 433
3.4.4 静息性心绞痛在PTCA术中应用辅助性溶栓治疗的效果评价(来自TAUSA) 434
3.4.5 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Q波心肌梗死t-PA的作用以及早期侵入性治疗和保守治疗的比较(TIMI-ⅢB试验的结果) 435
3.4.6 静息心绞痛和非Q波性心肌梗死应用抗栓治疗预防死亡和心肌梗死(ATACS的前期研究) 437
3.4.7 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溶栓治疗改善了冠脉造影结果而未改善临床转归(UNASEM) 439
3.4.8 不稳定型冠脉病的rt-PA溶栓治疗对心肌缺血和需作冠脉再通术的影响(TRIC) 440
3.5 PTCA及其他介入性方法 442
3.5.1 快速冠脉内膜旋切术 442
3.5.2 奎那普利缺血事件试验的设计和方法:冠脉介入治疗后长期应用转换酶抑制剂的评价(QUIET) 443
3.5.3 第二次心绞痛随机干预治疗:冠脉扩张成形术和内科持续治疗的比较(RITA-2) 444
3.5.4 皮质类固醇预防冠脉扩张成形术后再狭窄的对照试验(M-HEART) 444
3.5.5 冠脉扩张成形术后应用血栓素阻断剂预防再狭窄的安慰剂对照试验(M-HEART Ⅱ) 445
3.5.6 新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西拉普利能够预防冠脉扩张成形术后的再狭窄吗(MERCATOR) 446
3.5.7 低分子肝素和MaxEPA预防冠脉扩张成形术后的再狭窄(EMPAR) 447
3.5.8 长期应用血栓素A2受体阻滞剂对冠脉球囊扩张成形术后再狭窄和临床事件的影响(CARPORT研究) 448
3.5.9 冠脉旁路术后静脉移植血管闭塞的一年预防研究:比较小剂量阿司匹林/小剂量阿司匹林加双嘧达莫/口服抗凝剂的疗效(CABADAS) 448
3.5.10 血管成形术和药物治疗单支冠脉病变的比较(ACME) 450
3.5.11 噻氯匹啶和安慰剂预防PTCA后急性闭塞和再狭窄的随机试验(TACT) 451
3.6 外科搭桥手术 452
3.6.1 内科与外科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来自VACS) 452
3.6.2 冠状动脉外科研究(CASS)的设计 454
3.6.3 稳定型心绞痛冠脉旁路术后的前瞻性随机研究(关于生存率的报告,ECSS) 455
3.6.4 累及左前降支的单支或双支冠脉病变者应用PTCA或内科治疗长程疗效的比较(来自Emory-CASS) 456
3.6.5 血管内支架再狭窄研究(STRESS) 457
3.6.6 冠心病药物和外科治疗对男性和女性五年生存情况比较(CASS登记研究) 459
3.6.7 小剂量阿司匹林和抗凝剂预防冠脉移植血管闭塞的疗效比较(ASAAC) 460
3.6.8 小剂量阿司匹林和双嘧达莫预防主动脉冠脉旁路的早期闭塞(GESIC) 461
3.6.9 联合国卫生组织MONICA方案中的心肌梗死和冠心病死亡(MONICA) 463
3.6.10 冠心病长程流行病学预测的伯明翰研究(Framingham Study) 464
3.6.11 德国心血管预防研究(GCP) 465
3.6.12 强化降低多种危险因素对冠心病患者冠脉粥样硬化和临床心脏事件的影响(SCRIP) 465
3.6.13 前瞻性心血管研究(PROCAM) 467
4 轻、中度高血压 469
4.1 利尿剂 469
利尿剂治疗轻、中度高血压临床试验 469
4.1.1 降压治疗对临床事件的影响研究结果之一(VA-Ⅰ) 474
4.1.2 降压治疗对临床事件的影响研究结果之二(VA-Ⅱ) 476
4.1.3 降压治疗对临床事件的影响研究结果之三(VA-Ⅲ) 477
4.1.4 高血压监测和随访计划的五年结果(HDFP) 479
4.1.5 澳大利亚轻型高血压治疗试验(ATTMH) 481
4.1.6 轻型高血压治疗的五年对照药物试验(Oslo Study) 483
4.1.7 多种危险因素干预试验——危险因素变化和病死率结果(MRFIT) 484
4.1.8 轻型高血压治疗试验(MRC-MH) 487
4.1.9 氨苯喋啶和氢氯噻嗪联合治疗70 898例病人的市场后调查(PACT) 489
4.1.10 极低剂量氢氯噻嗪的抗高血压疗效(PHICOG试验的结果) 490
4.1.11 依拉地平和美托洛尔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和耐受性(FISH) 491
4.2 β受体阻滞剂 492
β受体阻滞剂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临床试验 492
4.2.1 美托洛尔对高血压患者的一级预防(MAPHY) 496
4.2.2 以β受体阻滞剂氧烯洛尔为治疗基础的随机化试验中心血管危险与危险因素——高血压国际前瞻性一级预防研究(IPPPSH) 498
4.2.3 β受体阻滞剂和利尿剂治疗男性高血压的对比研究(HAPPHY试验的主要结果) 501
4.2.4 冠心病预防和高血压研究试验(CPHRP) 502
4.2.5 Tertatolol国际多中心研究:有效治疗的预测因素(TIMS) 503
4.2.6 β受体阻滞剂增加了男性高血压患者的生存率(DHCCP) 503
4.3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504
转换酶抑制剂治疗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的研究概况 504
4.3.1 依那普利、氢氯噻嗪单用或合用治疗轻、中度高血压作用的比较 511
4.3.2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与生活质量——欧洲试验(ET) 512
4.3.3 卡托普利治疗高血压 513
4.3.4 依那普利治疗轻、中度高血压(半年双盲试验结果) 513
4.3.5 赖诺普利抗高血压多中心研究 514
4.3.6 达唑嗪和卡托普利对中度高血压伴高胆固醇血症病人的作用 515
4.3.7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进展性肾功能不全(AIPRI) 517
4.3.8 卡托普利预防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高血压的前瞻性治疗试验(CAPPP) 518
4.3.9 高血压的血管壁增厚:欧洲培哚普利逆转血管壁增厚试验(PROTECT) 519
4.3.10 芦沙坦减少高血压患者终点事件的研究(LIFE) 519
4.3.11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对轻度收缩期高血压伴有合并疾病的治疗疗效、耐受性和安全性的新试验(PUTS) 520
4.4 钙拮抗剂 521
钙拮抗剂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研究概况 521
4.4.1 小剂量尼群地平治疗轻度高血压的双盲安慰剂对照比较研究 523
4.4.2 钙拮抗剂和转换酶抑制剂联合应用是否可以控制高血压并提高生活质量 524
4.4.3 阿莫地平或依那普利对轻、中度高血压病人治疗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525
4.4.4 地尔硫?治疗高血压的前瞻性研究(NORDIL) 527
4.4.5 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高血压(MATH) 527
4.4.6 维拉帕米和氢氯噻嗪治疗高血压长程双盲比较试验(VERDI) 528
4.4.7 瑞典依拉地平治疗高血压研究:评估生活质量、安全性和疗效(SWISH) 529
4.4.8 高血压理想治疗研究(HOT) 530
4.5 非药物疗法 531
轻型高血压的非药物疗法概况 531
4.5.1 生物反馈-行为疗法的降压研究 538
4.5.2 做功能力与高血压发生率——正常血压健康人群的研究 539
4.5.3 饮食疗法延缓停用降压药后高血压的复发 540
4.5.4 轻型高血压的药物和饮食治疗——心血管危险因子的改变 542
4.5.5 高血压预防试验(HPT)——三年饮食改变对血压的影响 543
4.5.6 轻型高血压病治疗研究(TOMHS) 545
4.6 其他 546
4.6.1 高血压与脂质试验(来自HALT) 546
4.6.2 临床实践中冠心病预防指南 548
4.6.3 强化抗高血压治疗的前瞻性随机研究(BBB) 553
4.6.4 加拿大家庭和办公室血压研究(CANAHOP) 553
4.6.5 抗高血压干预和治疗试验(TAIM) 554
4.6.6 瑞典哥德堡多因素一级预防试验(GPP) 555
5 老年性高血压 556
老年高血压临床试验总结 556
5.1.1 瑞典老年高血压并发症和病死率(STOP-Hypertension) 559
5.1.2 欧洲工作委员会老年高血压试验关于病死率和发病率结果(EWPHE) 560
附 EWPHE试验其他方面的总结 562
5.1.3 抗高血压药物治疗对老年收缩期高血压患者脑卒中的预防作用(SHEP) 564
5.1.4 老年高血压治疗试验主要结果(MRC-HOA) 566
5.1.5 中国老年收缩期高血压临床试验(Syst-China) 568
5.1.6 日本老年高血压治疗试验(NICS中期报告) 569
5.1.7 老年高血压“老药”和“新药”治疗的前瞻性干预试验(STOP-2) 570
5.1.8 上海老年高血压硝苯地平试验(STONE) 571
6 重症高血压 573
重症高血压治疗研究概况 573
6.1.1 降压药物的双盲对照研究(VACSAA) 576
6.1.2 拉贝洛尔静脉给药治疗重症高血压及高血压急症 578
6.1.3 呋塞米、氯甲苯噻嗪或双肼苯哒嗪治疗伴有脑部症状的重症高血压(DMS) 580
7 左室肥厚 582
左室肥厚的研究与治疗概况 582
7.1.1 阿替洛尔逆转高血压左室肥厚的时间过程 586
7.1.2 培哚普利治疗一年对高血压心脏重量及动脉顺应性的作用 588
7.1.3 地尔硫?对轻、中度高血压左室质量的作用 588
7.1.4 老年人群中左心室重量与冠心病发病率的研究(来自FHS) 589
7.1.5 超声心动图确定左室重量的预后价值(来自FHS) 590
7.1.6 吲哒帕胺逆转高血压左室肥厚的多中心研究 592
7.1.7 高血压伴左室肥厚患者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可减少左室肌重量且与血压改变无关(HYCAR) 593
8 脑卒中 594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临床试验回顾 594
缺血性脑卒中二期预防的大型临床试验 596
8.1 抗血小板药物和抗凝剂 599
应用抗血小板药物预防再发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试验总结 599
阿司匹林与脑卒中的治疗和预防 601
8.1.1 双嘧达莫和阿司匹林治疗脑缺血试验(PAT) 602
8.1.2 脑卒中资料库(SDB):设计、方法和基本特征 604
8.1.3 英国暂时性脑缺血发作的阿司匹林试验(UK-TIA) 605
8.1.4 加拿大、美国应用噻氯匹啶对血栓栓塞性脑卒中的研究(CATS) 607
8.1.5 噻氯匹啶与阿司匹林预防高危病人发生脑卒中的对比随机试验(TAPS-Stroke) 608
8.1.6 华法令和阿司匹林预防慢性心房颤动发生血栓栓塞合并症的安慰剂对照随机试验(哥本哈根AFASAK试验) 610
8.1.7 噻氯匹啶和阿司匹林预防高危患者脑卒中的随机比较试验(TASS) 611
8.1.8 欧洲脑卒中预防研究(ESPS) 613
8.1.9 心房颤动患者预防脑卒中的初步报告(SPAF) 615
8.1.10 噻氯匹啶和阿司匹林预防可逆性脑血管缺血事件的效果(来自TASS) 616
8.1.11 小剂量阿司匹林对老年人冠心病和脑血管疾病一级预防研究(PACE) 617
8.1.12 无症状颈部杂音患者的自然病程和阿司匹林的疗效(ASCB) 618
8.1.13 非风湿性心房颤动患者小剂量华法令对脑卒中危险性的影响(BAATAF) 618
8.1.14 加拿大心房颤动抗凝治疗研究(CAFA) 619
8.1.15 国际脑卒中试验(IST) 620
8.1.16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溶栓和抗血小板治疗:意大利多中心急性脑卒中试验(MAST-Ⅰ) 621
8.1.17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抗凝剂和水杨酸制剂对动脉血栓栓塞的一级预防作用(PATAF) 621
8.1.18 可逆性脑缺血患者脑卒中预防试验(SPIRIT) 622
8.1.19 间歇性跛行患者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的预防及噻氯匹啶的作用(STIMS) 622
8.1.20 暂时性脑缺血发作或轻微脑卒中之后非风湿性心房颤动的二级预防(EAFT) 623
8.1.21 心房颤动预防脑卒中研究(来自SPAF) 624
8.1.22 华法令和阿司匹林预防心房颤动血栓栓塞症的比较:心房颤动的脑卒中预防研究(SPAF Ⅱ) 625
8.1.23 瑞典脑血管缺血事件二级预防的小剂量阿司匹林试验(SALT) 627
8.2 钙拮抗剂 628
8.2.1 尼莫地平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对照试验(NAIS) 628
8.2.2 尼莫地平治疗急性脑卒中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TRUST) 629
8.2.3 尼莫地平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试验(ANS) 631
8.3 外科及其他方法 632
8.3.1 颅外-颅内动脉旁路术未能降低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性(EC/IC) 632
8.3.2 血液稀释法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多中心研究(SSSG) 633
8.3.3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自发性改善的小规模试验 635
8.3.4 北美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临床试验(NASCET) 636
8.3.5 欧洲颈动脉手术试验(ECST) 638
8.3.6 脑卒中发作90分钟内应用rt-PA治疗的临床试验(UTS-Ⅰ) 639
8.3.7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作后91~180分钟应用rt-PA治疗的预试验(UTS-Ⅱ) 641
8.3.8 粥样硬化合并症的预防:酮色林的对照试验(PACK) 642
8.3.9 小剂量β受体阻滞剂对脑卒中疗效的评价(BEST) 643
8.3.10 多中心急性脑卒中试验的方案:溶栓研究(MAST-Italy) 644
8.3.11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无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症随机前瞻性试验的研究设计(ACAS) 644
8.3.12 急性脑卒中的血液稀释疗法:意大利血液稀释试验的结果(IASSH) 645
9 充血性心力衰竭 647
9.1 利尿剂 647
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利尿剂治疗 647
9.1.1 卡托普利和螺内酯治疗顽固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649
9.1.2 心力衰竭的流行病学(Framingham Study) 651
9.1.3 晚期心力衰竭患者生存的改善 654
9.2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656
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治疗 656
9.2.1 依那普利对严重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死亡率的影响(CONSENSUS) 662
9.2.2 依那普利和肼苯达嗪加硝酸异山梨酯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比较(V-HeFT-Ⅱ) 664
9.2.3 依那普利对左室射血分数减低和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存活率的影响(SOLVD-treatment) 666
9.2.4 依那普利对无症状左室功能不良病人的病死率及心力衰竭发展的影响(SOLVD-prevention) 668
9.2.5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停服地高辛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疗效观察(RADIANCE) 670
9.2.6 SAVE试验的亚组分析:卡托普利效益的一致性 671
9.2.7 充血性心力衰竭生存和治疗的研究(ESTIC) 672
9.2.8 转换酶抑制剂对慢性心力衰竭进展的影响:轻度心力衰竭试验的结果(MHFT) 673
9.3 钙拮抗剂 674
9.3.1 硝苯地平或硝酸异山梨酯单用或联合使用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与安全性的前瞻性随机双盲交叉试验 674
9.3.2 氨氯地平对重度慢性心力衰竭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影响(PRAISE) 677
9.4 正性肌力药物——洋地黄类 679
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洋地黄治疗 679
9.4.1 卡托普利和地高辛对轻、中度心力衰竭病人的疗效比较(CDMR) 683
9.5 正性肌力药物——儿茶酚胺类 686
9.5.1 慢性心力衰竭对地高辛和萨莫洛尔的双盲安慰剂对照比较(GAXS) 686
9.5.2 萨莫洛尔治疗严重心力衰竭(XISHF) 687
9.5.3 异波帕胺和地高辛对轻、中度心力衰竭病人的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荷兰异波帕胺多中心试验结果(DIMT) 689
9.6 正性肌力药物——磷酸二酯酶抑制剂 691
9.6.1 长期口服氨力农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多中心对照试验结果表明无效(AMT) 691
9.6.2 口服米力农、地高辛及两药合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的比较(MMT) 693
9.6.3 中等至较严重的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口服依诺昔酮的多中心试验与安慰剂比较无优越性(EMT) 695
9.6.4 口服米力农对严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死亡率的影响(PROMISE) 696
9.7 其他扩血管药物 698
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扩血管药物治疗 698
9.7.1 口含硝酸甘油对充血性心力衰竭作用的多中心研究 703
9.7.2 血管扩张剂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对死亡率的影响(V-HeFT-Ⅰ) 704
9.7.3 随机前变量对肼苯哒嗪-硝酸异山梨酯治疗所致死亡率下降的影响 706
9.7.4 应用利尿剂、地高辛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后仍有症状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加用Flosequinan能否进一步获益(FACET) 708
9.7.5 直接作用的血管扩张剂肼苯达嗪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卡托普利对晚期心力衰竭死亡率的影响(Hy-C) 709
9.7.6 Flosequinan对慢性心力衰竭疗效的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REFLECT) 711
9.7.7 血管扩张剂治疗心力衰竭:来自V-HeFTⅡ的结果和V-HeFT Ⅲ的方案(V-HeFT Ⅲ) 712
9.8 β受体阻滞剂 713
充血性心力衰竭的β受体阻滞剂治疗 713
9.8.1 美托洛尔对扩张型心肌病的有益作用(MDC) 720
9.8.2 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力衰竭的随机研究——心功能不全的比索洛尔研究(CIBIS) 722
10 高脂血症 724
高胆固醇血症的评估和治疗 724
10.1 阴离子交换树脂类(消胆胺等) 731
10.1.1 冠心病初级预防与临床脂质研究(LRC-CPPT) 731
10.1.2 消胆胺治疗对冠脉粥样硬化病变进展的影响(CIS) 733
10.1.3 胆固醇降低与动脉粥样硬化研究之一(CLAS-Ⅰ) 735
10.1.4 胆固醇降低与动脉粥样硬化研究之二(CLAS-Ⅱ) 737
10.1.5 圣托马斯粥样硬化消退研究(STARS) 738
10.2 苯氧乙酸和烟酸类 740
10.2.1 赫尔辛基心脏研究:吉非罗齐对脂质代谢异常的一级预防试验(HHS) 740
10.2.2 冠心病药物治疗方案——烟酸和安妥明的作用评估(CDP) 742
10.2.3 高密度脂蛋白干预试验的方法和设计(HIT) 744
10.2.4 临床上有粥样硬化心脏病患者增加血清HDL和降低甘油三酯的二级预防试验(BIP) 745
10.3 多烯脂肪酸类 746
10.3.1 海洋鱼油MaxEPA降低甘油三酯多中心研究 746
10.3.2 美国男性医师血浆鱼油浓度和心肌梗死发病率的前瞻性研究 747
10.4 HMG-CoA还原酶抑制剂 748
10.4.1 洛伐他汀对非家族性胆固醇血症的治疗效果(LSG-Ⅱ) 748
10.4.2 洛伐他汀与普罗布可治疗严重原发性高脂血症多中心比较研究(LSG-Ⅳ) 749
10.4.3 洛伐他汀与吉非罗齐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疗效比较——芬兰多中心研究(FMS) 752
10.4.4 辛伐他汀和普罗布可对高胆固醇血症作用研究(SMS-Ⅱ) 753
10.4.5 辛伐他汀和消胆胺对家族性与非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疗效(SMS-Ⅰ) 755
10.4.6 洛伐他汀疗效和患者耐受性试验(ETLS) 757
10.4.7 洛伐他汀的扩大临床评价(EXCEL) 758
10.4.8 普伐他汀预防高胆固醇血症男子的冠心病(WOSCOPS) 761
10.4.9 普伐他汀对高血脂伴粥样硬化危险因素者的影响(PMS) 762
10.4.10 洛伐他汀和普伐他汀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多中心比较试验(LPS) 764
10.4.11 洛伐他汀治疗对冠脉造影的改变:监测动脉粥样硬化消退的研究(MARS) 765
10.4.12 辛伐他汀的长期实验研究 767
10.4.13 北欧辛伐他汀生存研究:4444例冠心病患者降脂治疗的随机试验(SSSS) 768
10.4.14 加拿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干预试验(CCAIT) 770
10.4.15 小剂量辛伐他汀和吉非罗齐治疗中度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临床效果比较(比利时多中心研究结果) 772
10.4.16 中度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辛伐他汀5mg、10mg和普伐他汀10mg疗效和耐受性的比较 774
10.4.17 降脂治疗对女性冠脉粥样硬化进展的影响(CCAIT亚组分析) 776
10.4.18 普伐他汀降脂治疗对正常至中度高脂血症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进展和逆转的影响(REGRESS) 778
10.4.19 普伐他汀治疗降低心血管病事件:累积分析普伐他汀动脉粥样硬化干预研究中的临床事件 779
10.4.20 Kuopio动脉粥样硬化预防研究(KAPS) 783
10.4.21 洛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和临床事件的影响(ACAPS) 784
10.4.22 老年人的降脂治疗:老年降脂方案筛选研究的结果(CRISP) 785
10.4.23 辛伐他汀对冠脉粥样瘤的影响:多中心抗粥样瘤研究(MAAS) 786
10.4.24 急性心肌梗死后降低正常血浆胆固醇水平二级预防试验的设计方案(CARE) 787
10.4.25 普伐他汀、血脂和颈动脉粥样硬化(PLAC Ⅱ) 788
10.4.26 氟伐他汀长程试验的疗效和安全性(FLUENT) 789
10.4.27 普伐他汀对正常胆固醇水平的心肌梗死后病人冠心病事件的影响(CARE试验的结果) 789
10.4.28 高水平载脂蛋白B男性患者强化降脂治疗逆转冠心病的研究(FATS) 791
10.4.29 普伐他汀限制冠脉粥样硬化的多中心定量冠脉造影试验(PLAC Ⅰ) 792
10.4.30 普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临床试验(THP) 793
10.5 其他 795
10.5.1 赫尔辛基心脏研究中脂质改变和冠心病发生率的下降(来自HHS) 795
10.5.2 手术控制高脂血症试验(POSCH) 797
10.5.3 摄入脂肪、鱼和纤维的改变对死亡和再梗死的影响:饮食和再梗死试验(DART) 799
10.5.4 抗高血压治疗中的血脂改变(SLIP研究) 800
10.5.5 脂质和抗氧剂因素对粥样硬化发生的作用(PQRST) 800
11 心肌疾患和风心病 802
11.1 风心病的外科治疗 802
风心病外科治疗概况 802
11.1.1 闭式二尖瓣分离术3724例的早期效果与长期随访 803
11.1.2 308例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临床分析 805
11.1.3 二尖瓣分离术长期疗效 805
11.1.4 机械瓣膜Starr-Edwards瓣和Bj?rk-Shiley瓣比较研究 807
11.2 风心病和其他心瓣膜病的介入性治疗 808
11.2.1 先天性瓣膜和血管异常的球囊成形术(VACA) 808
11.2.2 轻、中度与重度二尖瓣狭窄球囊扩张疗效比较(NAIB) 813
11.2.3 经皮穿刺主动膜瓣球囊成形术 814
12 心律失常 818
12.1 药物治疗——IA和IB类药物 818
急性心肌梗死中抗心律失常药物的预防性应用 818
室性心律失常和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826
12.1.1 利多卡因对住院前急性心肌梗死猝死的预防作用 829
12.1.2 妥卡胺预防急性心肌梗死原发性心室颤动 830
12.1.3 口服吡二丙胺对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的影响 831
12.1.4 国际美西律冠脉病抗心律失常试验(IMPACT) 833
12.1.5 肌注利多卡因预防急性心肌梗死致命性心律失常 834
12.1.6 口服美西律奎尼丁治疗良性或潜在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及安全性 836
12.1.7 电生理检查与心电监护评价抗心律失常药物疗效(ESVEM) 838
12.1.8 冠心病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猝死的预防(MUSTT) 840
12.1.9 预防冠心病猝死的多中心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试验(MUSTT) 841
12.2 药物治疗——IC类药物 842
12.2.1 氟卡胺奎尼丁治疗慢性室性心律失常 842
12.2.2 心律失常控制研究(CAPS) 844
12.2.3 英卡胺治疗左心功能不全的室性心律失常 847
12.2.4 心律失常抑制试验(CAST Ⅰ) 848
12.2.5 抗心律失常药物莫雷西嗪对心肌梗死后存活率的影响(CAST Ⅱ) 851
12.2.6 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心率变异: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作用(ADEG) 852
12.3 药物治疗——Ⅱ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 853
12.3.1 急性心肌梗死后普萘洛尔对室性心律失常影响(来自BHAT) 853
12.3.2 口服索他洛尔治疗持续性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效果及安全性 855
12.3.3 CAST研究中的β受体阻滞剂治疗 857
12.4 药物治疗——Ⅲ类药物(胺碘酮) 858
胺碘酮在心肌梗死后患者的应用 858
12.4.1 巴塞尔心肌梗死后抗心律失常研究(BASIS) 861
12.4.2 西雅图胺碘酮和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对心跳骤停作用的评价(CASCADE) 862
12.4.3 心肌梗死后胺碘酮对室性心律失常及病死率影响 864
12.4.4 加拿大心肌梗死后胺碘酮抗心律失常试验(CAMIAT) 865
12.4.5 欧洲心肌梗死胺碘酮试验(EMIAT) 866
12.4.6 充血性心力衰竭抗心律失常治疗(CHF STAT) 867
12.4.7 多中心静脉内胺碘酮抗心律失常研究(IAMT) 868
12.4.8 心肌梗死后有频发或反复出现的室性早搏患者应用胺碘酮随机试验的结果(CAMIAT结果) 870
12.4.9 胺碘酮对近期心肌梗死后左室功能障碍患者死亡率影响的随机试验(来自EMIAT) 872
12.4.10 胺碘酮和美托洛尔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频度和死亡率影响的比较(SSSD) 873
12.5 药物治疗——Ⅳ类药物(钙拮抗剂) 874
12.5.1 静脉地尔硫?治疗心房颤动及心房扑动的效果及安全性 874
12.5.2 心肌梗死后地尔硫?对心率及心律的影响(MDPIT) 875
12.6 药物治疗——其他药物 877
12.6.1 腺苷与维拉帕米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疗效比较 877
12.7 介入性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治疗 879
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治疗概况 879
12.7.1 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房室旁道(预激综合征) 884
12.7.2 前位法和后位法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比较 886
12.7.3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起源部位与射频消融疗效的关系 887
12.8 埋藏式自动复律除颤器(AICD) 889
埋藏式自动复律除颤器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概况 889
12.8.1 汉堡心脏停搏研究的初步结果(CASH) 891
12.8.2 加拿大可植入性除颤器研究(CIDS):研究设计和组织 892
12.8.3 多中心自动除颤复律器植入试验(MADIT):设计和临床方案 8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