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义理综论 上》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养正著
  • 出 版 社: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7802542235
  • 页数:395 页
图书介绍:本书对道教义理给予系统梳理,概括为五大部类,分疏为十五专论,而归之于大道论,使读者建构起对道教思想的整体性认识。

上编 2

第一章 道教义理绪论——道教义理的基础、结构、特征与亮点 2

前言 2

第一节 何谓道教的“义理”之学 3

第二节 道教是否具有传统的义理之学 5

第三节 “神道设教”与“道教义理”之说 7

第四节 道教义理之学的根基为“道”本原论 10

第五节 道教义理之学的五大部类与理论枢要 14

第六节 道教义理学五部类中的五大重点 18

第七节 道教义理之学的特征与亮点 23

结语 31

第二章 道体及修道养生枢论举要 34

前言 34

第一节 元气论 35

第二节 精气论 43

第三节 形神论 53

第四节 性命论 61

第五节 道生旨 75

第六节 生死说 80

第七节 动静论 93

第八节 清静论 103

第九节 “三一”义 113

第十节 性情论 124

第十一节 有无论 132

第十二节 太极论 143

第十三节 承负论(兼及“因果报应”说) 157

第十四节 中和论 164

第十五节 阴阳五行论 174

第十六节 大道论(上) 188

第十七节 大道论(下) 204

结语 223

第三章 道教义理与《周易》关系述论 224

前言 224

第一部分 《老》、《易》同为道教义理之源 225

一、《易经》是我国最古老的宗教文化典籍 225

二、使《易经》进入哲学大雅之堂的哲圣是老子 226

三、《易经》并非儒家经典 233

四、《老子》是《易传》的重要思想资源 236

五、《老子》、《周易》同为道教义理之渊源 241

第二部分 魏晋及尔后道教易学的发展 252

一、魏晋道教易学的扩展 252

二、魏晋唐宋道教科仪的摄《易》入仪 255

三、唐代内丹道的崛起及以“丹功”义理为“道教易学”主干的发展 262

四、宋迄于清,丹功义理与道教易学的发展和基本定型 271

结语 303

第四章 道教义理的思想根源与形成、发展征略 306

第一节 关于道教义理的主体思想根源 306

第二节 道教的神仙崇拜发轫于我国原始宗教与神仙说 309

第三节 道教义理体系的历史发展阶段性 316

第四节 论述道教义理在奠基阶段的突出业绩 320

第五节 论述道教义理在开拓阶段的突出业绩 342

第六节 论述道教义理在清整与规范阶段的突出业绩 351

第七节 论述道教义理在深化与拓展阶段的突出业绩 364

第八节 论述道教义理在全真心性之学日盛阶段的突出业绩 380

第九节 论述道教义理进入推陈出新阶段的突出业绩 384

第十节 试说当代道教义理的发展导向与趋势 392

下编 398

第五章 道教义理与先秦道家学说 398

第一节 道教义理与《老子》 398

第二节 道教义理与《列子》 411

第三节 道教义理与《庄子》 423

第四节 道教义理与《关尹子》 433

第五节 道教义理与《鹖冠子》 443

第六节 道教义理与《鬻子》 445

第七节 道教义理与《子华子》 447

第六章 道教义理与先秦百家论旨 451

第一节 道教义理与《墨子》 451

第二节 道教义理与杨朱 469

第三节 道教义理与神仙家 479

第四节 道教义理与阴阳五行家 481

第五节 道教义理与兵家 481

第六节 道教义理与纵横家 485

第七节 道教义理与法家 488

第八节 道教义理与名家 498

第七章 道教义理与汉以后杂家论旨 506

第一节 道教义理与《淮南子》 506

第二节 道教义理与《刘子》 512

第三节 道教义理与《意林》 515

第八章 从历史发展的高度看儒释道之间既曾有义理之争而又互相融通的关系 518

第一节 道教义理与儒学之关系 518

第二节 陈抟图学对宋儒周敦颐道学之影响 532

第三节 道教的创立与佛教东传无关 546

第四节 从《牟子理惑论》看我国汉代早期佛道关系 557

第五节 魏晋的“玄风”“格义”架构了佛道义理交融的桥梁 570

第六节 东晋支遁、僧肇与道家(道教)重玄思想的关系 580

第七节 佛道义理之异同与圆融 591

第八节 审视三教关系史,发扬互融、互益、互补之风 604

第九章 道教义理与古代方技、术数 607

第一节 道教义理与古代方技 607

第二节 道教义理与术数 618

第十章 道教基本教义及其主要经籍载体 628

第一节 道教基本教义 628

第二节 教义主要经籍载体及作者考略 634

第三节 道教重要道书 665

第十一章 有关道教义理探讨旧作择录 680

关于道教的定义及有关问题的辩证——1992年12月6日在香港蓬瀛仙馆讲 680

对道教义理规范中“积极因素”的探讨 688

道教与我国的传统文化 695

道教与伦理道德和民族心理 704

道教与少数民族宗教信仰的交融 709

道教与民间风土习俗 713

有关《阴符经》几个疑问的论证 721

论《太平经》的人民性 737

关于唐初佛、道译《老》为梵的争论 744

唐高宗时佛道之名理论义 753

建立道教研究新取向与发扬优良传统——读张继禹《道法自然与环境保护》后的一点感想 765

后记 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