辑一 媚俗和自娱 3
现代性:未践之诺 3
“现代性”问题的基本考察 8
对当前批评的批评 17
媚俗和自娱 23
当代中国文学的“国家情怀” 28
“文学小狗”的单纯叫声 32
无畏的王朔 35
读解余秋雨 38
在两个十年之间 41
当代文学的学科焦虑 44
理想的文学史框架 46
分享大师 48
“饿死诗人”是大可不必的 52
自我怜惜的写作 58
北大有个“批评家周末” 62
圣地的赤子 66
优雅而抒情的批评 71
辑二 城市的细节 79
城市的细节 79
文化不仅仅是楼台场馆 82
母语的遭遇 86
香港:文化身份的辨认 89
很近的台北 93
寻找上海 97
从“缺席”到“转世” 100
世纪末的一本“奇书” 104
如何“现代”起来的生命故事 106
因为关怀,所以访问 109
畅销书的文化革命 112
革命故事与文化工业 116
我们没有改变什么 120
难以克服的眩晕 125
“读图时代”的快感旅行 127
炒作的游戏 130
玩出文化来 134
说什么酒,还要文化 137
见证中国 139
30岁的人生平台 142
为荣誉而战 146
未名湖畔的告别 147
辑三 持续的文化想象 153
回望激情岁月 153
莺飞草长 花开花落 156
世纪之交的喧哗与躁动 162
文化的回望 171
持续的文化想象 179
面向新世纪的文化准备 182
北大百年:庆祝与反思 186
辑四 民间的深圳 195
民间的深圳 195
文化辩论与身份建构:深圳艺术评论的追求 202
另外一种证明:深圳文化20年 211
新都市中的新市民 218
别处的家园 225
从深圳开始 228
深圳的简单 231
艺术节,带给深圳什么? 233
大炼“钢铁”的深圳人 236
面向高科技时代的深圳文化 239
关于现代深圳的想象 245
移民运动与现代都市 248
后记 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