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1
大事记 15
第一篇 行政建置 87
第一章 建置 87
第一节 沿革 87
第二节 疆域 88
第二章 行政区划 89
第一节 清末时期 89
第二节 民国前期 92
第三节 东北沦陷时期 95
第五节 新中国成立后 101
第四节 解放战争时期 101
第三章 地名 116
第一节 地名由来 116
第二节 地名管理 118
附一:1983年东沟县行政村更名表 119
附二:县城(大东镇)路(街)命名表 120
第二篇 乡镇 123
第一章 镇 123
第一节 大东镇 123
第二节 孤山镇 125
第三节 前阳镇 126
第四节 北井子镇 127
第五节 黄土坎镇 128
第六节 十字街镇 129
第七节 合隆镇 130
第八节 马家店镇 132
第九节 龙王庙镇 133
第十节 小甸子镇 134
第十一节 菩萨庙镇 135
第二章 乡 136
第一节 安民乡 136
第二节 汤池乡 137
第三节 长安乡 138
第四节 东尖山乡 139
第五节 新沟乡 140
第六节 长山乡 141
第七节 椅圈乡 142
第八节 马家岗乡 143
第九节 新立乡 144
第十节 孤山乡 145
第十一节 新农乡 146
第十二节 黑沟满族乡 146
第三章 农场 147
第一节 示范农场 147
第二节 五四农场 148
第三节 兴隆农场 148
第五节 海洋红农场 149
第四节 黄土坎农场 149
第一章 地质 153
第一节 构造层次 153
第三篇 自然环境 153
第二节 构造体系 154
第三节 岩石 156
第四节 地质演变 156
第二章 地貌 157
第一节 构造剥蚀地形 157
第二节 构造侵蚀地形 158
第三节 海蚀地形 158
第四节 堆积地形 159
第一节 河流 160
第三章 水文 160
第二节 泉水 163
第三节 水文观测 164
第四章 海域 165
第一节 海岸 165
第二节 岛屿 166
第三节 港湾 167
第四节 潮间浅滩 168
第五节 海水 169
第五章 气候 171
第一节 四季 171
第二节 气温 172
第三节 地温 173
第四节 降水 173
第五节 湿度 174
第六节 气压 174
第七节 风云 175
第八节 日照 175
第九节 辐射 175
第十节 蒸发 175
第十一节 冷暖 176
第十二节 旱涝 177
第十三节 天气现象 177
第十四节 气候区划 179
第十五节 物候 181
第六章 土壤 182
第一节 棕壤土类 182
第二节 草甸土类 186
第三节 水稻土类 187
第四节 盐土类 189
第五节 沼泽土类 190
第七章 植被 191
第一节 低山丘陵植被 191
第二节 冲积海积平原植被 191
第一节 土地 192
第三节 潮间带植被 192
第八章 自然资源 192
第二节 水 193
第三节 野生动物 194
第四节 矿产 194
第九章 自然灾害 196
第一节 水涝 196
第二节 干旱 197
第三节 风雹 197
第四节 低温 198
第五节 海啸 199
第六节 地震 200
第四篇 居民 203
第一章 人口 203
第一节 人口渊源 203
第二节 人口分布 205
第三节 人口构成 207
第四节 人口繁衍 212
第二章 民族 214
第一节 民族人口数量 214
第二节 民族人口分布 214
第三节 民族人口来源 215
第四节 民族事务管理 217
第一节 乡村居民生活 219
第三章 生活 219
第二节 城镇居民生活 221
附:干德禄家史 225
第四章 婚姻·家庭 226
第一节 婚姻制度 226
第二节 婚姻类型 228
第三节 家庭规模 229
第四节 家庭关系 231
第五节 家庭阶级成分 232
第六节 家庭教育 232
第一节 语音 233
第五章 方言 233
第二节 语汇 240
第六章 习俗 242
第一节 职业习俗 242
第二节 生活习俗 243
第三节 礼仪习俗 246
第四节 岁事习俗 248
第五节 社交习俗 250
第六节 社会陋习 251
第七章 宗教 252
第一节 佛教 252
第二节 道教 252
第三节 基督教 253
第四节 伊斯兰教 254
第五节 宗教事务管理 255
第五篇 农牧业 259
第一章 土地 259
第一节 土地开发 259
第二节 土地制度 260
第三节 土地管理 266
第二章 农用机具 267
第一节 传统农具 267
第二节 现代农业机械 269
第三章 作物种植 273
第一节 主粮作物 273
第二节 杂粮作物 284
第三节 油料作物 287
第四节 经济作物 290
第五节 蔬菜 291
第四章 作物区划 292
第一节 北部低山旱粮区 292
第二节 中部丘岗粮油区 293
第三节 南部平原水稻区 293
第五章 畜禽 294
第一节 种类 294
第二节 饲养 295
第三节 品种改良 297
第四节 疫病防治 300
第一章 防治洪涝 307
第一节 治涝 307
第六篇 水利 307
第二节 防洪 308
第三节 防海潮 309
第二章 蓄水 310
第一节 大型水库 310
第二节 中型水库 312
第三节 小型水库及塘坝 316
第三章 灌溉 320
第一节 铁甲灌区 320
第三节 孤山灌区 321
第二节 友谊灌区 321
第四节 合隆灌区 322
第五节 小甸子灌区 322
第六节 安民灌区 323
第七节 黄土坎灌区 323
第八节 其他小型灌区 323
附:东沟县旱田灌溉工程 323
第四章 水土保持 325
第一节 水土流失 325
第二节 综合治理 325
第一节 机构 327
第二节 工程管理 327
第五章 管理 327
第六章 投资及效益 329
第一节 投资 329
第二节 效益 330
第七篇 水产 335
第一章 水产资源 335
第一节 海水资源 335
第二节 淡水资源 340
第二章 渔业生产体制 342
第一节 私营渔业 342
第二节 集体渔业 343
第三节 国营渔业 344
第三章 捕捞 344
第一节 海水捕捞 344
第二节 淡水捕捞 354
第四章 养殖 359
第一节 海水养殖 359
第二节 淡水养殖 362
第五章 水产品加工 366
第一节 场地设施 366
第二节 干制品加工 367
第四节 酱制品加工 368
第三节 腌渍品加工 368
第五节 贝壳粉加工 369
第六节 冷冻加工 369
第六章 水产供销 370
第一节 供销体制 370
第二节 产品购销 371
第三节 渔需物资供应 375
第七章 渔业生产基地 376
第一节 渔港码头 376
第二节 渔船修造厂 378
第三节 人工鱼礁 378
第一节 机构 380
第八章 水产科研 380
第九章 渔业管理 380
第二节 渔政管理 382
第三节 海上安全管理 383
第八篇 林·果·蚕 387
第一章 林业 387
第一节 林业资源 387
第二节 林地权属 390
第三节 植树造林 391
第四节 山林保护 393
第五节 经营管理 395
附:珍稀古树 396
第一节 果树种类 398
第二章 果树 398
第二节 栽培管理 403
第三节 病虫害防治 405
第三章 蚕业 407
第一节 柞蚕 407
第二节 桑蚕 410
第九篇 乡镇企业 417
第一章 农业企业 417
第一节 种植 417
第二节 养殖 417
第一节 机械 419
第二章 工业企业 419
第二节 建材 420
第三节 纺织 421
第四节 采矿 423
第五节 食品 423
第六节 缝纫 425
第七节 化工 426
第八节 塑料 426
第九节 造纸及纸制品 427
第三章 交通运输企业 431
第一节 货运 431
第二节 客运 431
第一节 商业 433
第五章 商饮服务企业 433
第四章 建筑企业 433
第二节 饮食 434
第三节 服务 434
第六章 管理 436
第一节 管理机构 436
第二节 用工制度 437
第三节 工资形式 437
第四节 经营方式 438
附:重点乡镇企业简介 438
第一章 所有制 446
第一节 个体、私营工业 446
第十篇 工业 446
第二节 集体所有制工业 448
第三节 全民所有制工业 449
第二章 行业 450
第一节 采矿 450
第二节 建材 451
第三节 机械 453
第四节 电气 455
第五节 金属制品 456
第六节 化工 457
第七节 缝纫 457
第八节 食品 458
第九节 纺织 460
第十节 造纸·纸制品 461
第十一节 其他 462
第三章 管理 465
第一节 管理机构 465
第二节 生产管理 465
第三节 计划管理 466
第四节 技术管理 467
第五节 质量管理 467
第六节 财务管理 468
第七节 安全管理 468
第九节 设备管理 469
第十节 物资管理 469
第八节 能源管理 469
第四章 重点厂矿 470
第一节 冶金工业部属厂矿 470
第二节 丹东市属厂矿 470
第三节 县营全民厂矿 471
第四节 县营集体厂矿 472
第十一篇 电业 477
第一章 电源 477
第一节 火力发电 477
第二节 水力发电 478
第三节 风力发电 479
第二章 电网 480
第一节 输电 480
第四节 国网电源 480
第二节 变电 481
第三节 配电 483
第三章 用电 484
第一节 计划用电 484
第二节 节约用电 485
第三节 安全用电 485
第四节 营业管理 486
第四章 管理机构 487
第一节 东沟供电局 487
第二节 东沟县农电局 488
第三节 乡镇电管站 488
第一节 线路 491
第十二篇 交通 491
第一章 公路 491
第二节 运输 500
第三节 管理 504
第二章 铁路 507
第一节 线路 507
第二节 运输 508
第三节 管理 509
第三章 水路 509
第一节 航线 509
第二节 港口 510
第四节 运输 512
第三节 渡口 512
第五节 管理 514
第四章 民航 515
第一节 设施 515
第二节 航线 515
第三节 运输 515
第四节 管理 516
第十三篇 邮电 519
第一章 邮政 519
第一节 邮政业务 519
第二节 邮件运输与投递 522
第一节 电报 524
第二章 电信 524
第二节 电话 525
第三章 邮电管理 527
第一节 机构 527
第二节 邮政管理 528
第三节 电信管理 529
第十四篇 城乡建设 533
第一章 建设规划 533
第一节 城镇建设规划 533
第二节 村镇建设规划 534
第二章 城镇建设 534
第一节 大东镇建设 534
第二节 孤山镇建设 540
第三章 村镇建设 543
第一节 村屯建设 543
第二节 集镇建设 544
第四章 建筑业 545
第一节 队伍 545
第二节 设计 546
第三节 装备 546
第四节 技术 547
第五节 质量监督 548
附:建筑事故 549
第一节 城镇管理 550
第五章 管理 550
第二节 村镇管理 551
第六章 环境保护 552
第一节 污染 552
第二节 治理 553
第三节 环境监测 554
第十五篇 商业 557
第一章 商业体制 557
第一节 私营商业 557
第二节 供销合作商业 558
第三节 集体商业 558
第四节 国营商业 559
第一节 收购 560
第二章 商品流通 560
第二节 供应 563
第三章 饮食服务 570
第一节 饮食业 570
第二节 服务业 571
第四章 集市贸易 572
第一节 农村集市 572
第二节 城镇市场 573
第三节 庙会·物资交易会 574
第二节 计划编制与执行 579
第一节 机构 579
第一章 计划 579
第十六篇 经济管理 579
第五章 外贸出口 579
第三节 基本建设 582
第四节 统计 584
第二章 财政 585
第一节 机构 585
第二节 财政收入 586
第三节 财政支出 591
第四节 财务管理 598
第三章 税务 601
第一节 机构 601
第二节 税制 602
第三节 税种 605
第四节 税务征管 615
第四章 金融 616
第一节 机构 616
第二节 货币 618
第三节 城乡储蓄 622
第四节 信贷 625
第五节 结算 627
第六节 债券 628
第七节 保险 629
第一节 机构 630
第五章 工商行政 630
第二节 市场管理 631
第三节 工商企业登记管理 632
第四节 商标管理 632
第五节 经济合同管理 633
第六章 物价 633
第一节 机构 633
第二节 商品价格 634
第三节 价格检查 634
第七章 计量 635
第一节 机构 635
第四节 标准化管理 636
第三节 计量器具制作 636
第二节 计量变迁 636
第五节 计量管理 637
第八章 审计 638
第一节 机构 638
第二节 试审 639
第三节 常规审计 639
第四节 专项审计 639
第十七篇 政党 643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 643
第一节 中共安东特别支部等组织 643
第二节 中共东沟(安东)县委员会 644
第三节 基层组织 650
第四节 党员代表会议、代表大会 654
第五节 党员队伍 655
第六节 党员教育 659
第七节 纪律检查 660
第八节 社会宣传 661
第九节 统一战线 663
第十节 决策纪要 664
附:中共孤山县委员会 680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地方组织 681
第一节 机构 681
第二节 主要活动 682
附:安东县复员工作协进会 683
第十八篇 群众团体 687
第一章 工人组织 687
第一节 安东县缫丝工人职业工会筹备会 687
第二节 安东县赤色工会 687
第三节 大东沟苇塘工会 688
第四节 孤山码头搬运工会 688
第五节 东沟(安东)县总工会 689
第二章 农民组织 693
第一节 农会 693
第二节 贫农下中农协会 694
第一节 共青团东沟县委员会 695
第三章 青年组织 695
第二节 三民主义青年团安东县分团部 699
第四章 妇女组织 699
第一节 东沟县妇女联合会 699
第二节 伪安东县妇女会 703
第五章 少年组织 704
第一节 儿童团·少先队 704
第二节 童子军·童子团 705
第六章 工商业组织 705
第一节 安东县总商会 705
第二节 工商业联合会 706
第三节 个体劳动者协会 707
第一节 中苏友好协会 708
第八章 其他团体 708
第七章 科学技术协会 708
第二节 抗美援朝分会 709
第三节 盲聋哑人协会 709
第四节 伪协和会 709
第十九篇 政权·政协 713
第一章 权力机关 713
第一节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713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 714
第三节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718
第二章 行政机关 720
第一节 县级机构 720
附一:孤山县民主政府 731
附二:国民党孤山县政府 732
第二节 政务纪略 732
第三节 基层政权 740
第三章 议事机关 742
第一节 议事会 742
第二节 参议会 743
第四章 人民政协 743
第一节 机构设置 743
第二节 历届(次)县政协委员会议 744
第三节 活动纪略 745
第一节 基层选举 751
第一章 民政 751
第二十篇 民政·信访 751
第二节 战时支前 753
第三节 优抚 755
第四节 安置 759
第五节 救济 761
第六节 社会福利 763
第七节 婚姻管理 765
第八节 殡葬管理 766
第二章 信访 767
第一节 信访处理 767
第二节 信访网建设 768
第一节 劳动就业 773
第二十一篇 劳动·人事 773
第一章 劳动 773
第二节 劳动工资 775
第三节 职工福利 777
第四节 劳动保护 779
附:锅炉压力容器管理 780
第五节 城市下乡知识青年安置 781
第二章 人事 782
第一节 干部编制 782
第二节 干部构成 783
第三节 干部管理 784
第五节 行政监察 788
第四节 干部精简 788
第六节 工资福利 790
第七节 退休(职)、离休 791
第二十二篇 外事·侨务 795
第一章 外事 795
第一节 外事机构 795
第二节 外事活动 795
第三节 友谊纪实 800
第二章 侨务 803
第一节 华侨接待 803
第二节 归侨安置 803
第三节 归侨管理 804
第二十三篇 军事 810
第一章 军事机关 810
第二章 军事设施 810
第一节 城堡 810
第二节 飞机场 810
第三节 靶场 811
第三章 兵役 811
第一节 募兵·征兵 811
第二节 志愿兵 812
第三节 义务兵 812
第四章 驻军 813
第一节 明军 813
第四节 预备役 813
第二节 清军 814
第三节 奉军 814
第四节 伪军 815
第五节 日本侵略军 815
附:日本侵略军暴行 816
第六节 苏联红军 818
第七节 朝鲜人民军 818
第八节 国民党政府军 818
第九节 中国人民解放军 819
附:中国人民解放军爱民事迹 823
第一节 民团 824
第五章 地方武装 824
第二节 地方部队 826
第六章 民兵 829
第一节 组织 829
第二节 装备 830
第三节 训练 830
第四节 活动 831
第五节 民兵代表会议 833
第七章 战事 833
第一节 清末战争 833
第二节 抗日战争 836
第三节 解放战争 838
第四节 抗美援朝战争 839
附:美国飞机空袭县境罪行 843
第八章 人民防空 845
第一节 机构 845
第二节 防空设施 845
第三节 人防工程 845
第二十四篇 司法 849
第一章 公安 849
第一节 机构 849
第二节 镇反肃反 859
第三节 打击刑事犯罪 860
第四节 治安管理 863
第五节 边防管理 866
第六节 户籍管理 867
第七节 防火灭火 868
第八节 监犯改造 870
附一:日伪警察罪行 871
附二:国民党警察罪行 872
第二章 检察监督 872
第一节 机构 872
第二节 刑事检察 876
第三节 法纪检察 878
第四节 经济检察 879
第五节 监所检察 880
第六节 控告申诉检察 880
第一节 机构 881
第三章 审判 881
第二节 刑事审判 885
第三节 民事审判 888
第四节 经济审判 890
第五节 案件复查 890
第六节 审判执行 893
第七节 信访接待 893
第四章 司法行政 894
第一节 机构 894
第二节 民事调解 894
第三节 法制宣传 895
第五节 律师 896
第四节 公证 896
第二十五篇 教育 900
第一章 行政机构 900
第二章 幼儿教育 900
第一节 幼儿园(所) 900
第二节 教育内容 901
第三章 小学教育 902
第一节 学校 902
附:东沟县实验小学简介 905
第二节 学制 905
第三节 德育 906
第四节 智育 907
第五节 体育 910
第四章 中学教育 912
第一节 学校 912
附一:东沟县第一中学简介 913
附二:东沟县第二中学简介 913
第二节 学制 914
第三节 德育 915
第四节 智育 916
第五节 体育 919
第一节 民族教育 920
第五章 民族教育·特殊教育 920
第二节 特殊教育 921
第六章 职业教育 922
第一节 师范学校 922
第二节 农业中学 922
第三节 职业高级中学 923
第四节 技工学校 923
第五节 卫生学校 924
第六节 粮食职工学校 924
第七节 商业职工学校 924
第七章 成人教育 925
第一节 农民教育 925
第九节 东港中日友好日语学校 925
第八节 供销职工学校 925
第二节 干部教育 927
第三节 职工教育 928
第八章 教师队伍 928
第一节 教师管理 928
第二节 教师培训 930
第三节 教师待遇 932
第九章 教育经费 935
附:勤工俭学 935
第二节 推广机构 939
第一节 管理机构 939
第一章 科技机构 939
第二十六篇 科学技术 939
第三节 学术团体 940
第二章 科技队伍 942
第一节 专业科技队伍 942
第二节 群众科技队伍 942
附:民间能工巧匠 944
第三章 科技管理 944
第一节 计划管理 944
第二节 情报管理 945
第三节 经费管理 946
第四章 科学普及 947
第一节 科普教育 947
第三节 咨询服务 948
第二节 科技示范 948
第五章 科技成果 949
第一节 种植业 949
第二节 畜牧业 951
第三节 林果业 951
第四节 农业机械 952
第五节 水利 953
第六节 水产 954
第七节 工业 954
第八节 医疗 955
第一节 气象测报 956
第六章 测报 956
第二节 地震测报 957
附:科技成果表 958
第二十七篇 文化 981
第一章 群众文化组织与辅导机构 981
第一节 群众文化组织 981
第二节 辅导机构 982
附:东沟县展览馆 983
第二章 艺术 984
第一节 文学创作 984
第二节 表演艺术 988
第三节 美术创作 998
第一节 电影放映 1000
第三章 电影 1000
第二节 电影管理 1003
第四章 图书 1004
第一节 图书发行 1004
第二节 图书借阅 1006
第五章 档案 1012
第六章 文物 1012
第一节 文物管理 1012
第二节 出土文物 1013
第三节 古迹 1015
第四节 纪念地 1018
第二节 大鹿岛 1019
第一节 大孤山 1019
第七章 名胜 1019
第三节 铁甲水库 1020
第四节 大东港 1020
第八章 新闻传播媒介 1021
第一节 县报 1021
第二节 有线广播 1022
第三节 电视转播 1025
第九章 文化市场管理 1026
第十章 方志编纂 1026
第一节 机构 1026
第二节 队伍 1028
第三节 修志活动 1029
第四节 学术团体与学术活动 1032
第二十八篇 卫生 1037
第一章 医疗 1037
第一节 院所 1037
第二节 医疗人员 1040
第三节 医疗技术 1040
第二章 卫生防疫 1043
第一节 传染病防治 1043
第二节 地方病防治 1046
第三节 公共卫生 1047
第一节 妇女保健 1050
第三章 妇幼保健 1050
第二节 儿童保健 1051
第四章 卫生管理 1052
第一节 管理机构 1052
第二节 院所管理 1053
第三节 药品管理 1053
第二十九篇 体育 1059
第一章 机构 1059
第一节 体育运动委员会 1059
第二节 体育运动协会 1059
第二章 群众体育 1060
第一节 学生体育 1060
第三节 职工体育 1061
第二节 农民体育 1061
第四节 老年人体育 1063
第三章 竞技运动 1063
第一节 竞赛活动 1063
第二节 运动会 1067
第三节 承办比赛 1068
第四章 人才培训 1069
第一节 业余训练 1069
第二节 师资培训 1069
第三节 裁判员培训 1069
第四节 运动员培训 1070
第一章 人物传略 1073
第三十篇 人物 1073
第五章 体育设施 1073
第二章 人物简介 1107
第三章 人物表 1126
附录 1183
一、《安东县志》序 1183
二、地方档案资料要目 1185
三、重要文献辑存 1186
四、碑文选录 1190
五、诗文选录 1194
六、歌谣 1198
七、谚语 1201
八、传说 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