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江县志》PDF下载

  • 购买积分:16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吴文孝主编;同江县志编纂委员会编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3
  • ISBN:7805159173
  • 页数:525 页
图书介绍:本书系统地记述了1986年以前黑龙江省同江县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包括建置、自然地理、农业、工业、交通邮电等19篇。

大事记 1

概述 30

第一篇 建置 35

第一章 地理位置 35

第一节 位置 四邻 35

第二节 面积 区域 35

第二章 建制沿革 36

第一节 建国前时期 36

第二节 建国后时期 37

第三章 乡镇 40

第一节 城镇 40

第二节 乡村 42

第三节 国营农场 46

第一节 赫哲部落 49

第四章 同江地名考 49

第二节 移民村屯 50

第三节 垦殖协会 50

第四节 山川、人物村屯 51

第五节 满汉语山河岛 51

第二篇 自然地理 55

第一章 地质 55

第一节 地质调查 55

第二节 地层 55

第三节 地质构造 57

第四节 地貌 57

第二章 山脉水系岛屿 58

第一节 山脉 58

第二节 水系 58

第三节 岛屿 61

第一节 地表水 63

第二节 地下水 63

第三章 水文 63

第三节 水质 65

第四章 土壤植被 66

第一节 土壤 66

第二节 植被 67

第五章 气候 68

第一节 气象特点 68

第二节 气温(气压) 68

第三节 降水 69

第四节 日照 70

第六章 自然资源 71

第一节 普查测量 71

第五节 风力 风向 风速 71

第二节 金属矿藏 72

第三节 非金属矿藏 72

第四节 植物 73

第五节 动物 73

第六节 特产 75

第七章 自然灾害 76

第一节 水灾 76

第二节 虫灾 77

第三节 雹灾 77

第三篇 农业 81

第一章 种植业 81

第一节 土地开发 81

第二节 农业区划 84

第三节 面积 产量 87

第一节 农用机具 94

第二章 农业机械 94

第二节 农机队伍 95

第三节 农机耕种 95

第四节 农机修理 96

第五节 农机管理 97

第三章 农业管理 98

第一节 良种培育 98

第二节 施肥 99

第三节 植物保护 99

第四节 收益及分配 100

第五节 管理机构 105

第四章 水利 106

第一节 沿革 106

第二节 堤防工程 106

第三节 护岸工程 108

第四节 排涝工程 109

第五节 灌溉工程 110

第六节 机构 112

第五章 林业 113

第一节 沿革 113

第二节 植树造林 114

第三节 森林保护及经营 115

第四节 林业机构 116

第六章 畜牧业 118

第一节 沿革 118

第二节 畜牧饲养 118

第三节 畜禽改良 121

第四节 疫病防治 121

第五节 畜牧机构 123

第二节 渔业区划 124

第一节 沿革 124

第七章 渔业 124

第三节 水产捕捞 125

第四节 水产养殖 128

第五节 水产机构 129

第四篇 工业 133

第一章 工业生产 133

第一节 历史沿革 133

第二节 所有制变化 136

第三节 管理机构 140

第二章 各类工业 140

第一节 电力工业 140

第二节 建材工业 142

第三节 食品工业 145

第四节 印刷工业 148

第五节 机械修造业 149

第六节 木材加工业 153

第七节 缝纫工业 154

第三章 乡镇工业 155

第一节 机构 155

第二节 生产沿革 155

第五篇 交通邮电 161

第一章 交通 161

第一节 建国前公路运输 161

第二节 建国后公路建设 162

第三节 乡路建设 163

第四节 养路 166

第五节 路政管理 167

第二章 运输 167

第一节 运输工具 168

第二节 客货运输 168

第三节 运输管理 170

第三章 水运 空运 173

第一节 码头 173

第二节 船只 177

第三节 港监 179

第四节 空运 179

第四章 邮政 179

第一节 邮政网络 180

第二节 邮政设施 183

第三节 邮政业务 184

第四节 邮政队伍 186

第五章 电信 188

第一节 电报 190

第二节 电话 191

第三节 电信业务 195

第六篇 城镇建设 201

第一章 建筑沿革 201

第二章 镇内建设 203

第一节 道路建筑 203

第二节 供水排水 204

第三节 园林绿化 205

第四节 房建管理 205

第三章 乡村建设 207

第一节 房屋水电 207

第二节 道路 208

第四章 环境保护 209

第一节 监测 209

第二节 环境污染 209

第三节 污染治理 210

第一节 城镇队伍 211

第五章 建筑队伍 211

第二节 农村队伍 212

第七篇 商业 215

第一章 私营商业 215

第一节 清时商业 215

第二节 民国商业 215

第三节 伪满商业 218

第二章 国营商业 222

第一节 管理机构 222

第二节 购进销售 223

第三节 贮存 225

第四节 经营管理 226

第三章 供销合作社 227

第一节 管理机构 227

第三节 收购供销 229

第二节 经营管理 229

第四节 废旧物资回收 230

第四章 粮食 233

第一节 建国前粮食 233

第二节 建国后粮食 236

第三节 粮食收购 236

第四节 粮食供应 237

第五节 粮食储运 239

第五章 外贸 239

第一节 机构 239

第二节 对外经贸 239

第三节 生产基地 240

第六章 物资 241

第一节 机构 241

第二节 经营销售 242

第三节 物资公司 242

第四节 木材公司 243

第五节 燃料公司 244

第七章 工商管理 246

第一节 机构 246

第二节 工商管理 246

第三节 打击投机倒把 247

第八章 物价 249

第一节 机构 249

第二节 物价管理 250

第三节 物价调整 250

第八篇 财政金融 255

第一章 财政 255

第一节 管理机构 255

第二节 管理体制 255

第三节 财政监督 256

第四节 财政收支 258

第二章 审计 261

第一节 机构 261

第二节 监督检查 261

第三章 税务 262

第一节 税务机构 262

第二节 建国前税捐 262

第三节 建国后税收 264

第四章 金融 267

第一节 金融机构 267

第二节 货币流通 269

第三节 现金管理 273

第四节 信贷 273

第五节 储蓄 277

第六节 国库券 278

第二节 建国后党组织 281

第一节 建国前党组织 281

第九篇 政党社团 281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 281

第二章 党的会议 282

第一节 常委会议 282

第二节 全委会议 283

第三节 党员代表会议 284

第三章 党的工作 289

第一节 党员 289

第二节 干部 291

第三节 宣传教育 291

第四节 统战工作 292

第五节 纪律检查 293

第六节 党校 294

第一节 工人团体 295

第四章 社会团体 295

第七节 信访 295

第二节 妇女团体 297

第三节 青少年团体 299

第四节 农民团体 301

第五节 科技团体 301

第十篇 政权 307

第一章 政府 307

第一节 清代州府 307

第二节 民国县府 307

第三节 伪县公署 308

第四节 人民政府 308

第五节 施政兴业 312

第二章 权力机构 314

第一节 县人大常务委员会 314

第二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 315

第三节 基层选举 316

第四节 主要活动 316

第三章 人民政协 317

第一节 历届会议 317

第二节 主要活动 319

第四章 公安 320

第一节 清时公安 320

第二节 民国公安 320

第三节 伪满公安 321

第四节 人民公安 323

第五章 检察 325

第一节 机构 325

第二节 检察 325

第二节 民国审判 326

第一节 清时审判 326

第六章 审判 326

第三节 伪满审判 327

第四节 人民审判 327

第七章 司法行政 329

第一节 建国前司法 329

第二节 人民司法 329

第十一篇 民政劳动人事 333

第一章 民政 333

第一节 社会福利 333

第二节 社会救济 334

第三节 优抚安置 335

第四节 选举工作 338

第五节 婚姻登记 340

第六节 扶贫工作 340

第八节 烈士陵园 341

第七节 战勤工作 341

第九节 移民 342

第十节 地名普查 342

第二章 侨务 343

第一节 归侨 侨眷 343

第二节 华侨 外侨 343

第三章 劳动 344

第一节 劳动管理 344

第二节 职工队伍 344

第三节 职工来源及分布 345

第四节 精简下放 346

第五节 知青安置 346

第四章 工资福利 347

第一节 工资 347

第二节 福利 349

第三节 劳保 安全 350

第五章 人事 351

第一节 人事设置 351

第二节 干部来源及组成 351

第三节 干部管理 353

第十二篇 军事 357

第一章 兵役制度 357

第一节 招募兵制 357

第二节 志愿兵制 357

第三节 义务兵制 357

第二章 武装 358

第一节 土匪武装 358

第二节 地方武装 358

第三节 抗联武装 359

第四节 民兵武装 360

第五节 驻军 361

第三章 战事 363

第一节 三江口战事 363

第二节 中东路事件 363

第三节 抗联战迹 364

第十三篇 教育 369

第一章 各种教育 369

第一节 私塾 369

第二节 官学 370

第三节 学前教育 373

第四节 初等教育 375

第五节 中等教育 378

第六节 专业教育 380

第七节 少数民族教育 383

第九节 业余教育 384

第八节 特种教育 384

第二章 教师队伍 386

第一节 师资概况 386

第二节 教师培训 387

第三节 教师待遇 388

第三章 教育行政 389

第一节 管理机构 389

第二节 教育经费 389

第三节 勤工俭学 390

第四节 集资兴学 391

第十四篇 文化 395

第一章 文化事业 395

第一节 管理机构 395

第二节 图书馆 395

第三节 文化馆 396

第五节 档案馆 397

第四节 新华书店 397

第六节 电影院 398

第七节 电影发行公司 399

第八节 电影放映队 399

第二章 艺术团体 400

第一节 同江青年剧团 400

第二节 同江民族文工团 400

第三章 文化艺术 401

第一节 文学创作 401

第二节 书法 402

第三节 音乐创作 404

第四节 美术创作 404

第五节 文艺荟萃 409

第四章 赫哲族文艺 411

第一节 依玛堪 411

第三节 建国后歌手 412

第二节 建国前歌手 412

第五章 新闻广播 413

第一节 报纸 413

第二节 广播 413

第三节 同江电视台 414

第四节 同江微波站 414

第六章 文物古迹 415

第一节 名胜 415

第二节 古迹遗址 415

第三节 古建筑 416

第十五篇 卫生 419

第一章 卫生沿革 419

第一节 沿革 419

第二节 机构 420

第三节 药政管理 422

第二章 医疗 423

第一节 西医 423

第二节 中医 424

第三节 乡镇卫生院 425

第三章 防病治病 426

第一节 预防接种 426

第二节 传染病管理 427

第三节 食品卫生 427

第四节 劳动卫生 428

第五节 学校卫生 428

第六节 疾病防治 429

第七节 合作医疗 430

第八节 爱国卫生运动 432

第三节 儿童保健 433

第二节 新法接生 433

第一节 人员设备 433

第四章 妇幼保健 433

第四节 妇女病防治 434

第十六篇 体育 439

第一章 体育沿革 439

第一节 体育机构 439

第二节 体育设施 439

第三节 体育器材 440

第二章 学校体育 441

第一节 体育教师 441

第二节 课程设置 441

第三节 体育标准 441

第四节 竞赛活动 442

第三章 群众体育 443

第一节 职工体育 443

第三节 少数民族体育 444

第二节 农民体育 444

第四节 老年幼儿体育 446

第四章 运动员培训及输送 446

第一节 培训班 446

第二节 少年业余体校 447

第三节 输送 447

第五章 体育成果 448

第一节 全民运动会 448

第二节 中小学运动会 448

第三节 冰上运动会 449

第四节 老年 幼儿运动会 450

第五节 少数民族运动会 451

第六节 球类比赛 451

第七节 棋类比赛 452

第一节 管理机构 457

第一章 沿革 457

第十七篇 科技 457

第二节 科研机构 458

第三节 科技队伍 459

第二章 科技活动 459

第一节 科学普及 459

第二节 学术交流 460

第三节 科技培训 461

第四节 情报咨询 461

第五节 成果推广 462

第三章 标准计量 465

第一节 计量机构 465

第二节 计量管理 466

第三节 标准化管理 466

章克华 471

第十八篇 人物 471

第一章 人物传略 471

刘世忠 472

张子峰 473

马文祥 高玉亮 473

戴庭芳 473

胡尔成 474

吴连贵 474

赵秉镛 韩绍先 尤德荣 474

第二章 人物录表 475

同江县英烈录 475

董双芹 476

何淑云 476

吴国芳 476

尤根深 476

各界名人 476

傅景贤 477

尤秀珍 477

毕秀华 477

尤喜芳 477

何淑杰 477

尤桂荣 477

尤玉镯 478

毕桂英 478

尤志贤 478

尤永贵 478

尤树林 479

吴进才 479

尤金良 479

赵振华 479

岳明 480

第十九篇 社会 483

第一章 人口 民族 483

第一节 人口 483

第二节 人口构成 486

第三节 人口分布 487

第二章 计划生育 490

第一节 管理机构 490

第二节 宣传教育 490

第三节 节育手术 490

第三章 人民生活 491

第一节 建国前生活 491

第二节 建国后生活 492

第四章 风俗习惯 496

第一节 赫哲族风俗 496

第二节 汉族风俗 499

第三节 传统节日 501

第四节 社会新风 502

第五章 杂记 503

第一节 宗教信仰 503

第二节 赫哲族故事 504

第三节 赫哲族语言 505

第四节 谚语 歇后语 515

第五节 灾情事故 517

附录 524

一 修志始末 524

二 《同江县志》编审委员会名单 525

三 《同江县志》编辑室人员名单 525

四 县志编修有关人员名单 525

五 省、市地方志办公室审定稿人员名单 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