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导论 3
第一章 组织的概念及其运行 3
第一节 组织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3
一、组织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3
二、组织社会学的基本任务 10
三、组织社会学研究的特点 11
四、组织社会学的意义 11
第二节 组织的概念及其运转过程 12
一、组织的概念 12
二、组织的运转过程 16
三、组织与社会的关系 20
第三节 我国社会组织研究状况 22
一、传统组织结构的特点 22
二、改革开放后组织结构的分化 24
三、对“单位现象”的研究 25
附录一 太阳神的衰落 30
附录二 羊城容不下亚细亚吗? 34
第二章 组织社会学的理论发展 39
第一节 科学管理理论 40
一、科学管理理论的基本观点 40
二、科学管理理论的意义 46
第二节 科层组织理论 46
一、产生的历史背景 46
二、韦伯的权威类型 47
三、韦伯科层制的基本观点 49
四、古德纳对科层制与现实关系的研究 50
五、科层组织理论的影响 52
第三节 人际关系理论 53
一、人际关系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 53
二、人际关系理论的基本观点 54
三、人际关系理论的地位与影响 59
第四节 组织协作理论 59
一、巴纳德的组织协作理论 59
二、弗利特的伙伴关系理论 60
第五节 系统理论与权变理论 61
一、组织的系统理论 62
二、组织的权变理论 64
第六节 制度学派理论 65
一、自然与有机系统 66
二、揭示内幕的传统 66
三、制度学派的新发展 67
第七节 组织环境理论 68
一、组织与环境 68
二、一般环境与具体工作环境之间的关系 69
三、人口区位学模式 70
第八节 组织经济理论 70
一、康芒斯的交易概念 70
二、科斯的交易费用概念 71
三、威廉森的交易费用理论 71
第三章 组织分类与研究方法 77
第一节 一般组织的分类原则 77
二、布劳和斯科特的分类方案 78
一、帕森斯的分类方案 78
三、埃特奥尼的分类方案 79
四、卡茨和卡恩的分类方案 80
五、汤普逊的分类方案 81
第二节 我国社会组织的分类 82
一、以产业为基础进行的分类 83
二、以企事业、国家机关、党派及人民团体机构编制的性质为标准的分类 83
一、系统研究法的基本概念 86
第三节 组织研究的系统方法 86
二、组织与系统 87
三、组织系统的分析层次 88
四、系统分析的优点和缺点 89
五、组织研究的其他方法 90
第二部分 组织系统的要素分析 95
第四章 组织目标 95
第一节 组织目标的性质 95
一、组织目标的含义 96
二、组织目标分类 97
一、文化环境的影响 101
第二节 影响目标制定的因素 101
二、组织内部因素对目标的影响 103
三、组织参与者对目标的影响 104
第三节 目标制定的方法与原则 104
一、目标制定的基本原则 105
二、组织制定目标的方法 106
第四节 目标管理的理论与实践 107
一、目标管理的意义 107
二、目标管理的要素与过程 108
三、目标管理的优点及可能出现的问题 110
四、目标置换 111
第五节 目标实现的评估 112
一、组织目标的有效性标准 112
二、组织目标的效率标准 112
三、组织目标的人道主义标准 113
附录 比特电视横空出世/媒介再革命 115
第五章 组织结构与设计 123
第一节 组织结构的性质 124
一、组织结构的传统研究 124
二、组织结构的假设与变项 125
三、组织结构的要素分析 127
第二节 组织结构的分化与整合 129
一、组织结构的水平分化与整合 130
二、组织结构的垂直分化与整合 137
一、组织设计的性质 140
第三节 组织设计的原则与理论 140
二、组织设计的原则 142
三、组织设计的程序 147
第四节 组织设计的基本形式 149
一、直线式职能制结构形式 150
二、矩阵组织结构形式 151
三、事业部制组织形式 154
第五节 有效结构的基本特征 155
一、结构要有效率与效能 155
三、结构要具备灵活性和适应性 156
二、结构要具备创新能力 156
四、结构要有利于人力资源的发挥与发展 157
五、结构要用利于整合与协调 157
附录 砖匠和石匠--美日组织结构的差异 158
第六章 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 161
第一节 群体概述 161
一、群体含义 162
二、群体类型 163
三、群体的发展阶段 165
四、影响群体关系行为的因素 167
第二节 群体结构 170
一、群体结构的构成 171
二、群体结构的评价 172
第三节 群体之间的关系 173
一、群体关系的制约因素 173
二、群体关系的协调手段 176
三、群体间冲突的原因 179
四、群体冲突后果及其处理方法 180
一、非正式群体及其产生 183
第四节 组织内的非正式群体 183
二、非正式群体现象分析 185
三、非正式群体的功能 186
第七章 组织文化 192
第一节 组织文化的性质 192
一、组织文化的概念 193
二、组织文化形成的基础 194
三、组织文化的发展阶段与层次 194
四、组织文化的类型 196
五、组织文化的功能 198
第二节 组织文化的研究方法 200
一、组织文化的研究步骤 200
二、组织文化的研究方法 201
第三节 组织文化的调查与实施 204
一、组织文化的基本变项 204
二、组织文化形成的基础 204
三、文化渗透 207
四、跨文化管理 207
附录 民生公司的经营之道 208
第三部分 组织系统的运行过程 213
第八章 权力与冲突 213
第一节 组织权力概念 214
一、权力的意义 214
二、权力的相关概念 215
三、权力的类型 219
第二节 权力的制约因素及影响 223
一、权力的制约因素 223
二、权力的影响 226
第三节 组织冲突的类型与原因 230
一、组织冲突的意义 230
二、组织冲突的类型 231
三、组织冲突的原因 233
第四节 组织冲突的影响与解决方法 235
一、冲突观念的变迁 235
二、冲突类型的影响 236
三、冲突的控制途径 237
四、冲突的解决方法 239
附录一 评落后与说假话 240
附录二 现代版的告密文化 246
第九章 组织的决策过程 249
第一节 决策的性质 249
一、决策概念 249
二、决策类型 251
第二节 组织决策的程序 254
一、判明问题和目标 254
二、收集和处理有关信息 255
三、方案的制定和选择 256
四、决策方案的实施和评价 257
第三节 影响个人决策的因素 259
一、对问题的感知 259
二、能力和知识 259
三、个人价值观 260
四、个人信仰和信念 260
第四节 群体决策 260
一、群体决策的优点 261
二、群体决策的问题 262
第五节 组织决策的方法和技术 265
一、头脑风暴法 265
二、列单法 265
三、德尔菲法 266
四、决策树 267
五、定量辅助方法 268
第一节 组织沟通的性质与功能 271
第十章 组织的沟通过程 271
一、组织沟通的含义 272
二、组织沟通的过程 272
三、组织沟通的功能 275
第二节 组织沟通的类型 277
一、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 277
二、纵向沟通与横向沟通 279
三、语言沟通与非语言沟通 282
四、现代社会的沟通趋势 284
一、感知障碍 285
第三节 信息沟通的障碍 285
二、语言歧义 287
三、信息过量 288
四、地位差异的冲突 289
五、其他因素 290
第四节 改善沟通的技术方法 291
一、了解信息沟通的步骤 291
二、表达方式 292
三、换位思考 292
四、理解动作语言 293
五、学会接收和反馈信息 293
六、改善写作技巧 294
七、组织的制度性补充措施 295
附录 经营之道:企业上下如何沟通 296
第十一章 组织的领导过程 299
第一节 领导概述 299
一、领导与领导工作 299
二、领导职能 301
三、领导者的能力 303
第二节 领导学的研究重点 304
一、领导素质研究 304
二、领导行为研究 307
三、领导的环境因素 310
第三节 领导模式理论 311
一、菲德勒的权变模型理论 312
二、达标理论 317
三、归因理论 319
四、情境领导理论 320
第四节 领导者的工作及作用 322
一、代表和支持下属 322
二、组织协作 322
三、理智地劝导 323
附录一 领导者的压力问题 324
附录二 情绪宣泄--日本公司的管理哲学 326
第一节 组织变迁的性质 331
第四部分 组织系统的变迁与发展 331
第十二章 组织变迁 331
一、组织变革的原因 332
二、组织变革的阻力 336
三、消除阻力的方法 338
第二节 组织变革的过程 342
一、准备与计划阶段 342
二、组织变革的内容 345
三、试验与推广阶段 348
四、评价与巩固阶段 349
第三节 组织变革的方式 350
一、量变式与质变式 350
二、正式关系式、非正式关系式和人员式 350
三、主动思变式和被动应变式 351
四、突变式和分段发展式 351
五、强制式、民主式和参与式 352
六、自上而下式、自下而上式和上下结合式 352
一、变革的措施问题 353
第四节 组织变迁应注意的问题 353
二、变革的观念问题 354
附录一 美国银行企业的组织结构调整 355
附录二 微软组织演变进程中的关键事件 357
第十三章 组织发展 360
第一节 组织发展的含义和模式 360
一、社会变迁与组织发展 361
二、组织发展的定义和理论基础 362
三、组织发展的模式 364
二、科层制的运行与环境 367
第二节 科层制的发展前景 367
一、科层制的结构 367
三、对科层制的修正 368
四、日本企业组织的新变化 371
第三节 未来组织的特征 373
一、等级制的消失 373
二、组织形式扁平化 374
三、组织从集权走向分权 374
六、组织结构更加弹性化 375
四、组织的多元化与全能化 375
五、组织的虚拟化 375
七、组织规模的小型化 376
八、组织的生命周期 376
第四节 组织发展对管理者的要求 376
一、超强的适应能力 377
二、不断创新的能力 377
三、掌握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377
六、全球化的意识和能力 378
五、终身学习的意愿和能力 378
四、快速决策的能力 378
七、极强的沟通能力 379
八、发展人际关系的能力 379
九、目标实现的能力 379
第五节 组织发展对人的影响 380
一、人的需要与组织发展 380
二、未来组织模式与社会秩序 381
附录 改变企业的边界 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