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例 8
概述 24
大事记 33
卷一 建置 66
第一章 建置沿革 66
第一节 隶属 66
第二节 境域 67
第二章 行政区划 68
第一节 宋元明清时期区划 68
第二节 中华民国时期区划 69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区划 73
第一节 地层 78
卷二 自然地理 78
第一章 地质 78
第二节 构造 84
第三节 岩浆岩 85
第二章 地貌 87
第一节 成因 87
第二节 类型 88
第三章 气候 91
第一节 日照 91
第二节 气温 92
附:连城县年平均温度分布图 95
第三节 降水 96
附:连城县年雨量分布图 98
第四节 湿度 蒸发 99
第五节 气压 风 100
第六节 灾害性天气 100
第四章 水文 102
第一节 水系 102
第二节 地下水 105
第三节 水质 106
第五章 土壤 植被 108
第一节 土壤 108
第二节 植被 110
第一节 土地资源 112
第六章 自然资源 112
第二节 水资源 113
第三节 生物资源 114
第四节 矿藏资源 115
卷三 人口 117
第一章 人口变动与分布 117
第一节 机械变动 117
第二节 自然变动 118
第三节 人口分布 119
第二章 人口构成 121
第一节 民族 姓氏 121
第二节 性别 年龄 122
第三节 婚姻 家庭 126
第五节 职业 127
第四节 农业、非农业人口 127
第三章 人口素质 129
第一节 文化程度 129
第二节 健康水平 129
第四章 人口控制 131
第一节 机构 131
第二节 政策与措施 131
第三节 计划生育 132
第一章 生产条件 135
第一节 土地 水域 135
卷四 农业 135
第二节 劳力 137
第三节 畜力 138
第四节 生产工具 138
第五节 农田基本建设 141
第六节 农业区划 142
第二章 生产关系变革 148
第一节 封建所有制 148
第二节 土地改革 149
第三节 互助组 149
第四节 农业生产合作社 150
第五节 人民公社 150
第六节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51
第七节 国营农场 152
第三章 作物种植 153
第一节 粮食作物 153
第二节 经济作物 160
第三节 果茶 161
第四节 其它 162
附:名、优、特产品 162
第四章 农业技术 164
第一节 耕作制度 164
第二节 品种改良 165
第三节 栽培 167
第四节 施肥 170
第五节 植物保护 171
第五章 畜禽饲养 172
第一节 家畜饲养 172
第二节 家禽饲养 174
第三节 疫病防治 175
第六章 淡水养鱼 176
第一节 品种 176
第二节 产量 176
第三节 鱼病防治 177
第四节 江河捕捞 177
第七章 管理 178
第一节 机构 178
第二节 农技管理 179
第三节 农机管理 180
第四节 畜牧渔政管理 180
卷五 林业 182
第一章 森林资源 182
第一节 面积 蓄积量 182
第二节 林木种类 188
第三节 生长与消耗 189
第四节 普查与规划 190
第二章 山林权属 192
第一节 私有林 192
第二节 集体林 193
第三节 国有林 194
第三章 造林育林 195
第一节 采种育苗 195
第二节 造林 196
第三节 育林护林 200
第四章 森林保护 201
第一节 护林防火 201
第二节 病虫害防治 204
第三节 梅花山自然保护区 207
第四节 以法治林 208
第五章 林业产品 209
第一节 木材 209
第三节 林化产品 214
第二节 竹类产品 214
第四节 其他产品 215
第六章 林区建设 215
第一节 林区公路 215
第二节 防洪工程 219
第三节 机械设备 220
第四节 物资管理 220
第七章 管理 220
第一节 机构 220
第二节 营林资金管理 221
第三节 林政管理 222
第一章 水利建设 224
卷六 水利 水电 224
第一节 引水工程 225
第二节 蓄水工程 228
第三节 提水工程 232
第四节 其他工程 232
第五节 地下水开发利用 233
第二章 水土保持 234
第一节 水土流失 234
第二节 水土流失治理 235
第三章 水电建设 236
第一节 水电站 237
第二节 电网 238
第二节 水利管理 240
第四章 管理 240
第一节 机构 240
第三节 水电管理 242
卷七 工业 244
第一章 所有制 244
第一节 个体 私营 244
第二节 公私合营 244
第三节 集体 245
第四节 国营 245
第二章 工业门类 246
第一节 采掘 246
第二节 冶炼 249
第三节 电力 250
第四节 化工 250
第五节 造纸 印刷 252
第六节 建材 254
第七节 机械 255
第八节 食品 256
第九节 陶瓷 259
第十节 日用品 260
第十一节 木材加工 263
第三章 管理 264
第一节 机构 264
第三节 质量管理 265
第二节 生产管理 265
第四节 财务管理 266
卷八 乡镇企业 267
第一章 企业体制 267
第一节 乡办企业 268
第二节 村办企业 268
第三节 个体企业 268
第四节 联营企业 269
第二章 企业门类 269
第一节 工业 269
第二节 农业 273
第三节 商业服务业 275
第四节 建筑业 276
第五节 交通运输业 277
第三章 管理 277
第一节 机构 277
第二节 经营形式 278
第三节 企业管理 279
卷九 交通 280
第一章 线路 280
第一节 陆路 280
第二节 水路 286
第三节 桥梁 287
第一节 陆运 291
第二章 运输 291
第四节 连城机场 291
第二节 水运 296
第三节 空运 296
第四节 搬运装卸 296
第三章 管理 297
第一节 机构 297
第二节 路政管理 299
第三节 运输管理 301
第四节 交通监理 302
附 重大交通事故记略 303
第一节 驿铺 305
第二节 中华邮政 305
第一章 机构沿革 305
卷十 邮电 305
第三节 红色邮局 306
第四节 人民邮电 306
第二章 邮政 307
第一节 网路 设备 307
第二节 业务 310
第三节 投递 314
第三章 电信 315
第一节 网路 设备 316
第二节 业务 320
第一节 人员管理 323
第四章 管理 323
第二节 技术管理 324
第三节 财务管理 325
卷十一 城乡建设 328
第一章 县城建设 328
第一节 城区变迁 328
第二节 街道 桥梁 328
第三节 公共设施 329
第四节 主要建筑 333
附:《城区建设总体规划》摘要 336
第一节 乡镇建设 337
第二章 农村建设 337
第二节 村落民居 341
第三章 建筑业 341
第一节 队伍 设备 341
第二节 设计 施工 342
第三节 技术 344
第四章 环境保护 345
第一节 污染源普查 345
第二节 三废治理 345
第三节 环境监测 348
第五章 管理 348
第一节 机构 348
第二节 房地产管理 349
第三节 建筑施工管理 350
卷十二 商业 353
第一章 商业体制 353
第一节 私营商业 353
第二节 集体商业 354
第三节 国营商业 355
第二章 商品购销 357
第一节 日用百货 357
第二节 副食品 358
第三节 五金交电 360
第四节 燃料 361
第五节 土特产品 362
第三章 计划物资供应 365
第一节 机电设备 365
第二节 化工原料 366
第三节 建筑材料 366
第四节 金属材料 367
第四章 对外贸易 368
第一节 出口商品 368
第二节 经营方式 369
第三节 经营效益 369
第五章 储运 370
第一节 仓储 370
第一节 饮食业 371
第二节 运输 371
第六章 饮食服务 371
第二节 服务业 373
第七章 管理 375
第一节 机构 375
第二节 经营管理 376
卷十三 供销合作 379
第一章 机构 379
第一节 苏区消费合作社 379
第二节 民国时期合作社 379
第二章 农副产品收购 380
第一节 毛竹 380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后供销合作社 380
第二节 土纸 381
第三节 茶叶 381
第四节 其他 381
第三章 农业生产资料供应 385
第一节 肥料 385
第二节 农药 386
第三节 农具 386
第四章 农村生活资料销售 389
第一节 经营范围 389
第二节 经营方式 390
第一节 仓储 391
第二节 运输 391
第五章 储运 391
第六章 管理 392
第一节 民主管理 392
第二节 人事管理 393
第三节 经营管理 394
第四节 财务管理 396
卷十四 粮油经营 399
第一章 粮食市场 399
第一节 自由贸易 399
第二节 议购 议销 401
第一节 征粮 402
第二章 粮油征购 402
第二节 购粮 404
第三节 油料统购 407
第三章 粮油供应 409
第一节 非农业粮食供应 409
第二节 农业人口粮食供应 412
第三节 油脂供应 415
第四章 储运 417
第一节 仓储 417
第二节 调运 419
第五章 管理 421
第一节 机构 421
第二节 计划管理 422
第三节 粮油价格 424
第四节 票证 430
卷十五 工商行政管理 432
第一章 市场管理 432
第一节 集市网络 432
第二节 市场建设 433
第三节 市场监督 434
第二章 企业登记管理 436
第一节 登记发证 436
第二节 清理整顿公司 438
第三章 合同、商标管理 439
第一节 经济合同管理 439
第三节 监督检查 439
第二节 商标管理 440
第四章 标准计量管理 442
第一节 计量管理 442
第二节 标准化管理 443
第五章 物价管理 444
第一节 物价变化 444
第二节 物价监督 451
第六章 机构 452
第一节 工商行政管理机构 452
第二节 计量管理机构 453
第三节 物价管理机构 453
第一节 财政体制 455
第一章 财政 455
卷十六 财税 455
第二节 财政收入 456
第三节 财政支出 462
第二章 税务 467
第一节 税务体制 467
第二节 税种 税率 470
第三章 财税管理 476
第一节 机构 476
第二节 管理 478
第四章 审计 480
第一节 机构 480
第二节 财务监督 480
第一节 民间金融组织 483
第二节 银行 483
卷十七 金融 483
第一章 金融机构 483
第三节 保险公司 486
第四节 信用社 486
第二章 货币 487
第一节 流通币种 487
第二节 货币管理 489
第三章 金融业务 490
第一节 存款 490
第二节 贷款 493
第四节 结算 497
第三节 信托 497
第五节 拨款监督 498
第六节 保险业务 499
第七节 信用业务 500
第八节 代理业务 501
卷十八 政党 503
第一章 中共连城县地方组织 503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前党组织及其活动 503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的党组织 506
第三节 党的代表大会 513
第四节 县委重大活动记略 515
第五节 宣传工作 517
第六节 纪律检查 519
第七节 统战工作 520
第八节 信访工作 522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连城县地方组织 523
第一节 组织 523
第二节 活动 524
附:三民主义青年团 525
卷十九 政权 政协 526
第一章 县署 526
第二章 县政府 536
第一节 组织机构 536
第二节 政事记略 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