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引言 1
第二节 国外近视眼研究概况 2
第三节 我国近视眼研究概况 4
一、简要回顾 4
二、近年来的工作介绍 5
三、研究工作的进展 6
一、主要兴趣与途径 7
第四节 近视眼的研究趋势与展望 7
二、主要任务 8
三、主要争论 8
四、展望 8
第二章 近视眼流行病学 10
第一节 近视眼——一个社会医学问题 10
一、近视眼与公共健康 10
二、近视眼的危害性 11
一、近视眼患病率 13
第二节 近视眼流行情况 13
二、国外近视眼流行情况 14
三、我国近视眼流行特点 16
四、病理性近视眼流行病学 18
五、几点评论 19
第三节 危险因素 20
一、人口统计学 20
二、社会与环境因素 23
三、早产儿与近视眼 26
四、遗传因素 27
五、全身因素 30
六、眼部因素 32
七、其他因素 33
第三章 近视眼诊断学与研究法 35
第一节 近视眼定义与诊断标准 35
一、常规检查法 37
二、特殊检查法 50
三、实验性近视眼 58
四、近视眼研究认识论与方法学问题 58
第三节 近视眼的症状 64
第四节 近视眼的眼功能变化 65
一、视野 65
二、色觉 67
六、深径觉 68
五、立体视 68
七、调节与辐辏关系 68
八、眼位与眼运动 68
四、对比敏感性 68
三、光觉 68
九、其他功能 69
第五节 近视眼的眼部体征 69
第六节 近视眼的眼底改变 74
一、豹纹状眼底 75
二、视盘 75
三、黄斑 77
四、Fuchs斑 78
五、漆裂纹样病变 78
六、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79
七、周边眼底 79
一、视网膜电图(ERC) 80
二、眼电图(EOG) 80
第七节 近视眼的生物电反应 80
三、视觉诱发电位(VEP) 81
第八节 近视眼的眼球轴长 82
第二节 近视眼检查与研究方法 87
第九节 合并有近视眼的综合征 88
一、以全身异常为主的综合征 88
二、以眼部异常为主的综合征 89
第十节 近视眼的并发症 89
一、黄斑病变 90
二、白内障 91
三、视网膜脱离 91
四、后巩膜葡萄肿 92
五、青光眼 93
六、弱视 93
七、斜视 93
第四章 近视屈光与视力特点 95
第一节 屈光发育与近视化 95
第二节 正视眼 110
一、正视眼概念 111
二、正视眼的屈光标准 111
三、正视眼的频率 112
四、正视眼的发生发展 112
五、保证正视眼的条件 112
六、正视眼与正常眼 112
七、屈光分类与正视标准 113
第三节 视力特点 115
一、视力概念 115
二、视力的复杂性 116
三、影响视力的因素 117
四、视力低常的普遍性 118
五、视力低常的原因分析 118
六、提高视力的原理 119
第四节 近视屈光与视力 119
第五节 视力正常眼近视性屈光现象的分析 122
第六节 小结 125
第五章 近视眼的性质与分类 128
第一节 近视的屈光性质 128
一、屈光不正的界线 128
二、视力与屈光 128
三、近视与近视眼 128
四、可致近视的因素 129
五、近视现象的分析 129
第二节 眼的调节与辐辏 129
一、基本概念 129
二、调节机制 135
三、近视眼的调节 139
四、近视眼的辐辏 140
五、调节与辐辏的关系 140
六、调节痉挛 142
一、近视屈光的性质特点 143
第三节 近视眼的性质 143
二、不同性质近视眼的诊断 146
三、原发性近视眼的性质 148
四、近视眼性质问题的评论 149
第四节 近视眼的分类法 150
一、国外近视眼的分类资料 150
二、我国近视眼的分类法 154
三、各种类型近视眼的特点 155
四、近视眼分类问题的小结 158
第五节 先天性近视眼 160
第六节 发育期近视眼 161
第七节 成年期近视眼 162
第八节 继发性近视眼 164
一、先天继发性近视眼 164
二、后天继发性近视眼 165
四、近视眼继发于眼手术 166
五、近视眼继发于眼葡萄肿 167
六、近视眼继发于眼内植入人工晶体 167
第九节 并发性近视 167
一、晶状体变化并发的近视 168
二、外伤并发的近视 168
三、近视眼继发于眼外伤 168
三、眼手术并发的近视 169
四、眼病并发的近视 169
五、全身性疾病并发的近视 169
六、药物诱发的近视 170
七、中毒性近视 171
八、特殊环境中产生的近视 171
九、异常视负荷引起的近视 173
第十节 假性近视眼 173
一、假性近视眼概念 173
四、假性近视眼的性质 174
二、假性近视眼诊断法 174
三、假性近视眼发生率统计 174
五、假性近视眼形成机制 175
六、评论 176
第十一节 生理性近视眼 180
第六章 眼内压与近视跟 188
第一节 近视眼的眼压及其特点 188
一、近视眼的眼压测定 188
二、近视眼的巩膜硬度系数 189
三、近视眼的房水流畅系数 190
四、眼调节与眼压关系 190
第二节 眼压与眼球轴长及近视眼的关系 191
一、眼压与轴长 191
二、近视眼发生、发展中的眼压作用 191
第三节 近视眼与青光叭 192
三、头位与近视眼 192
一、近视眼合并青光眼的临床特点 193
二、近视眼合并青光眼的诊断 193
三、近视眼合并青光眼的关系分析 195
第七章 实验性近视眼 198
第一节 药物实验性近视眼 199
第二节 限制视觉空间实验性近视眼 201
第三节 形觉剥夺实验性近视眼 202
第四节 高眼压实验性近视眼 206
第五节 其他实验性近视眼 208
第六节 实验性近视眼的机制 208
第八章 近视眼的发病机制 212
第一节 后天性近视眼的形成机制 212
一、眼内肌的作用 212
二、眼外肌的作用 213
三、眼内压的作用 214
四、眼球充血的作用 215
五、角膜散光的作用 215
六、其他 215
第二节 先天性近视眼的发病机制 216
第三节 继发性近视眼的发病机制 219
一、先天继发性近视眼的发病机制 219
二、后天继发性近视眼的发病机制 219
三、其他继发性近视眼的发病机制 223
第四节 并发性近视的发生机制 224
第五节 假性近视眼的发生机制 224
第六节 小结与评论 225
第九章 近视眼的治疗 230
第一节 近视眼的光学矫正 230
一、普通眼镜 230
二、角膜接触镜 234
三、双焦(眼)镜 239
四、其他光学矫正法 240
五、手术光学矫正法——屈光性手术 242
第二节 近视眼的药物治疗 242
一、局部用药 242
二、全身用药 248
第三节 近视眼的手术治疗 250
一、角膜手术 252
二、屈光性晶状体手术 272
三、巩膜手术 283
四、其他手术 298
第四节 眼功能训练法 300
一、远眺法 300
二、雾视法 300
三、视力训练法 301
五、调节-辐辏训练法 302
四、睫状肌锻炼法 302
六、生物反馈训练法 303
七、闪光眼肌锻炼法 303
第五节 其他疗法 305
一、物理疗法 305
二、饮食疗法 306
三、输血疗法 306
四、组织疗法 306
五、碳合气疗法 307
六、支持康复疗法 307
七、我国传统医学疗法 307
第六节 近视眼并发症的治疗 308
一、斜视 308
二、弱视 309
三、青光眼 309
四、白内障 309
十、变性近视眼的治疗 310
七、视网膜病变 311
五、巩膜后极葡萄肿 311
六、玻璃体混浊 311
八、视网膜脱离 312
第七节 近视眼治疗的选择 313
一、单眼近视的治疗 313
二、近视性屈光参差的治疗 313
三、近视散光的治疗 314
四、小儿近视眼的治疗 314
五、发育期近视眼的治疗 314
六、成年期近视眼的治疗 315
七、假性近视眼的治疗 315
八、并发性近视的治疗 315
九、继发性近视眼的治疗 315
第八节 近视眼治疗小结与评论 316
第十章 近视眼的预防 324
第一节 近视眼预防方法介绍 325
第二节 近视眼预防方法的选择 333
一、测定基础屈光、确定预防对象 333
二、预防近视眼的发生 334
三、预防近视眼的发展 336
四、预防近视眼并发症 336
第三节 近视眼预防的评论 337
第四节 近视眼患者劳动能力鉴定 339
附录1 体检视力要求标准值得商榷 342
附录2 近视眼还有优点 343
附录3 近视眼诊断名称录 345
附录4 近视眼治疗成药名称录 356
附录5 近视眼防治工具介绍 357
附录6 近视眼预防方法介绍 358
索引 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