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序 1
一 从被压迫国家变为帝国主义 2
二 帝国主义的确立 8
三 总危机 13
四 崩溃 18
第一篇 九·一八事变 23
第一章 世界面貌的改观 23
第一节 中国革命和列强 23
中国革命的意义 23
反帝运动 24
“五卅”惨案 25
北伐的成功 27
四·一二政变 28
武汉政府转向反动 30
国共分裂 32
第二节 世界经济危机和国际政局的改观 33
“稳定”的崩溃 33
经济危机的爆发 35
德国的破产及其影响 36
战争危机的发生 38
希特勒 38
纳粹德国的成立 44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46
苏联外交 48
罗斯福的“新政” 50
第二章 经济危机下的日本 54
第一节 金融危机和出兵山东 54
中国革命的影响 54
昭和金融危机 56
台湾银行救济法案和若槻内阁的垮台 58
田中内阁对财界的救济 60
出兵山东和东方会议 61
美国支持蒋介石政策 63
济南事件 65
张作霖被炸死事件 66
“满洲某重大事件”和田中内阁的垮台 68
无产阶级政党的分裂 70
福本主义 71
反对干涉中国同盟 72
1927年纲领和三·一五事件 73
“全集本”时期和无产阶级文学、戏剧 75
第二节 井上财政和币原外交 79
滨口内阁的性能 79
解除黄金出口禁令和通货紧缩政策 80
产业合理化 83
伦敦裁军会议 87
币原外交 90
罢工浪潮 92
佃农斗争 95
第三章 九·一八事变 98
第一节 “满蒙”问题的紧迫 98
被压榨下的朝鲜 98
万宝山事件 101
“生命线”--“满蒙” 103
中国的内战和中共势力的发展 106
三月事件 109
第二次若槻内阁和军部 112
第二节 九·一八事变和一·二八事件 114
柳条沟的爆炸声 114
各国的反应 116
重新禁止黄金出口和犬养内阁的成立 119
一·二八事件 123
“满洲国”的建立 126
第三节 五·一五事件 128
日本的右翼 128
十月事件 130
血盟团事件 132
五·一五事件 133
斋藤内阁的农村对策 135
自上而下的法西斯主义 138
内田的焦土外交 139
九·一八事变和日本国内的社会主义力量 141
1932年纲领 143
第四节 退出国际联盟和签订塘沽协定 145
李顿报告 145
退出国际联盟 147
各国的态度 149
塘沽协定 150
第四章 “非常时期” 153
第一节 军需通货膨胀和农业危机 153
高桥财政 153
军事生产 154
倾销 156
旧财阀和新财阀 157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160
农业危机的严重化 162
第二节 法西斯主义的发展 163
五相会议 163
帝国人造丝公司事件 167
软弱无力的冈田内阁 170
天皇机关说问题 173
冈田内阁的加强 175
第三节 “非常时期”的体制和压制言论 177
工农运动的低潮 177
佐野学和锅山贞亲的变节 180
从日本无产阶级艺术联盟(纳普)到日本无产阶级文化联盟(克普) 181
反战作品 183
无产阶级文化运动的失败 187
泷川事件 189
教育界的右倾 190
教师的抵抗 191
“非常时期”的社会风气 194
第四节 经营“满洲”和侵略华北 196
统治“满洲国”的方式 196
“满洲”人民的生活 199
中日的接近与何梅协定 201
中国的币制改革 204
分割华北的工作 205
编后记 207
附录(一)年表 210
附录(二)资料 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