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1
第一章 肠道的解剖与生理概要 3
第一节 小肠的解剖 3
第二节 小肠的生理 6
第三节 大肠的解剖 9
第四节 大肠的生理 11
第二章 肠瘘发生的原因 12
第一节 先天性因素 12
第二节 外伤性因素 13
第三节 放射损伤 14
第四节 手术 14
第五节 炎性疾病 15
第六节 肠梗阻 16
第七节 肿瘤 16
第八节 其它 17
一、内稳态的概念 18
二、内稳态的维持 18
第一节 内稳态失衡 18
第三章 肠瘘的病理生理改变 18
三、氧失衡 19
四、水与电解质失衡 20
第二节 营养不良 32
第三节 感染 36
第四节 多器官功能障碍 40
第四章 肠瘘的类型、症状和诊断 47
第一节 肠瘘的类型 47
第二节 肠瘘的临床表现 49
第三节 肠瘘的临床诊断 51
第五章 肠瘘的定量诊断 54
第一节 适合肠瘘病人的总体定量诊断系统 54
第二节 适合不同肠瘘及肠瘘病人不同阶段的评分系统 59
第三节 评分系统常用的统计学方法 62
第四节 评分系统的作用 62
第五节 肠瘘病人评分系统的选择 64
第六节 结语 65
第六章 肠外瘘的治疗 66
第一节 肠外瘘治疗的策略和计划 66
第二节 控制感染 71
第三节 肠外瘘的局部处理 74
一、肠外瘘局部处理的原则 74
二、瘘的引流 75
三、堵瘘的方法 78
第四节 肠外瘘的手术治疗 83
一、确定性手术的适应证 83
二、术前检查 84
三、手术时机的选择 85
五、手术预案的制定 86
四、术前准备 86
六、麻醉 87
七、手术切口的选择 95
八、术中处理 96
九、手术方式的选择 96
十、术中注意事项 102
十一、术后处理 104
十二、肠外瘘手术失败的原因 105
十三、复杂肠外瘘手术的分期处理 105
第一节 营养对肠瘘病人的重要性 107
第七章 肠瘘病人的营养支持 107
一、静态营养评定 108
二、动态营养评定 114
三、营养不良的诊断及预后 116
四、对营养评定的评价 116
第二节 肠瘘病人营养支持的原则 117
第三节 肠道营养 119
一、肠道营养的消化吸收特点 121
三、肠道营养的成分 123
二、肠道营养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123
四、肠道营养产品 125
五、肠道营养的输入途径及方式 133
六、肠道营养的监测 135
七、肠道营养的并发症及其防治 135
八、肠道营养的护理 137
第四节 肠外营养 137
一、腔静脉置管 137
二、营养需要量的计算 142
三、肠外营养制剂的种类、成分及作用 149
四、肠外营养液的配制与输注 156
五、肠外营养的并发症 160
第八章 肠外瘘病人的监护治疗 174
第一节 监护治疗在肠瘘治疗中的意义 174
第二节 肠瘘监护病房的设置与管理 175
一、设置 175
二、管理 176
第三节 器官功能监护 178
一、肺功能的监护 178
二、肝功能的监护 184
三、肾功能的监护 191
四、脑功能的监护 195
五、凝血机制的监护 199
第九章 肠瘘并发症的防治 205
第一节 腹腔感染 205
一、原因与分类 205
二、腹腔感染常见致病菌 205
三、腹腔感染的临床表现 207
四、继发性腹膜炎的手术治疗 209
五、腹腔感染的抗生素治疗 213
第二节 脓毒血症与多器官功能障碍 214
一、病理生理 214
二、诊断 216
三、预防及治疗 217
第三节 瘘与胃肠道出血 219
一、出血的原因 219
三、出血的处理 220
二、出血的诊断 220
第四节 短肠综合征 222
一、广泛肠切除的外科生理 222
二、短肠综合征的病理生理 223
三、临床表现 224
四、短肠综合征的治疗 224
第五节 深部真菌感染 229
一、常见致病真菌 229
二、真菌感染的发病机制 230
三、诊断 231
五、治疗 233
四、几种特殊类型白色念球菌感染的特点 233
第六节 抗生素相关性肠炎 234
一、病因 235
二、发病机理 235
三、诊断 236
四、治疗 237
五、预防 238
第十章 肠外瘘的护理 239
第一节 心理护理 239
第二节 肠外瘘的局部护理 240
第三节 营养支持的护理 243
第四节 肠外瘘手术治疗的护理 250
第五节 肠外瘘手术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 252
第六节 康复期的护理 253
第十一章 特殊情况的瘘 254
第一节 腹腔结核与瘘 254
第二节 放射性肠炎与瘘 257
第三节 肠白塞病与肠瘘 261
第四节 克隆病与瘘 263
第五节 溃疡性结肠炎与瘘 265
第一节 胃瘘 269
第十二章 胃、胆、胰瘘 269
第二节 胆瘘 273
一、胆内瘘 274
二、胆外瘘 274
第三节 胰外瘘 277
第十三章 典型与疑难个案 283
第一节 氨基酸分析 295
一、邻苯二甲醛(OPA)柱后衍生色谱分离法 295
第十四章 常用营养生化指标的测定方法 295
二、PICO-TAG柱前衍生反相色谱分离法 299
第二节 渗摩尔浓度测定 302
第三节 微量凯氏定氮法 304
第四节 尿液尿素氮测定 305
第五节 尿肌酐测定 306
第六节 血生化分析 307
第七节 血尿钾钠测定 310
第八节 微量蛋白的测定 311
第九节 脂肪廓清试验 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