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概况 1
第一章 历史沿革与行政区划 1
第一节 历史沿革 1
第二节 行政区划 4
第二章 自然地理与资源 6
第一节 地理位置 6
第二节 地形地貌 6
第三节 气候 8
第四节 土地 9
第五节 水文 12
第六节 动植物资源 13
第七节 文物古迹 13
第八节 名优特产品 21
第三章 人口概述 23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人口概况 23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人口发展状况 24
第三节 人口分布 25
第四节 人口结构 27
第五节 计划生育 30
第四章 综合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及成就 35
第一节 综合体制改革的自发探索 35
第二节 综合改革的主要内容 36
第三节 改革开放使新都县经济发生巨大变化 65
第四节 改革开放发展的新阶段 67
第五节 城郊型社会经济发展模式 71
第五章 经济发展概况 78
第一节 经济发展的几个历史时期 78
第二篇 经济 78
第二节 主要经济指标和主要经济结构发展变化情况 90
第三节 经济管理体制 101
第四节 农村经济的发展 108
第六章 农业 113
第一节 农业生产条件 113
第二节 农业生产结构 125
第三节 农业生产水平 133
第四节 农业经营体制 151
第七章 乡镇企业 155
第一节 乡镇企业的发展 155
第二节 乡镇企业的结构 158
第三节 乡镇企业重要行业规模和发展状况 161
第四节 乡镇企业管理体制 164
第五节 乡镇企业的发展趋势 166
第八章 工业 169
第一节 工业发展的历程 169
第二节 工业结构 178
第三节 经营管理与技术水平 186
第四节 重点行业及其发展趋势 192
第九章 交通邮电 196
第一节 交通运输 196
第二节 邮电通信 225
第十章 商业 240
第一节 社会主义统一市场的建立和发展 241
第二节 商业流通体制改革(1978~1991) 255
第三节 国有商业 262
第四节 供销合作社改革 271
第五节 粮油购销体制的改革 278
第一节 财政税收 290
第十一章 财政、金融、农村合作基金会 290
第二节 金融 312
第三节 农村合作基金会 321
第十二章 城镇建设与管理 323
第一节 成都市新都卫星城建设 323
第二节 城镇管理和改革 330
第三节 乡镇建设 331
第三节 经济开发区 346
第三篇 政治篇 355
第十三章 中国共产党组织 355
第一节 新都县党组织的建立和发展 355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都县的党组织 356
第三节 中共新都县级机构 358
第四节 党的基层组织 371
第五节 党纪、党风和廉政建设 378
第十四章 政协、民主党派与群团组织 380
第一节 县人民政协 380
第二节 县民主党派 383
第三节 群团组织 384
第十五章 政权建设与基层群众自治组织 392
第一节 人民政权的建立和发展 392
第二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委会 393
第三节 县人民政府 398
第四节 县人民法院、检察院 401
第五节 县人民武装部 405
第六节 县人大与政府、法院、检察院的关系 407
第七节 基层群众自治组织 409
第十六章 政治体制改革 411
第一节 政治体制改革概况 411
第二节 党政关系 412
第三节 党政机构的调整与改革 414
第四节 党政机关人员状况、管理及人事制度改革 416
第四篇 社会 422
第十七章 教育与科学技术 422
第一节 教育事业 422
第二节 科学技术 447
第十八章 文化、体育、宗教 457
第一节 文化 457
第二节 广播、电视、报纸 478
第三节 体育 483
第四节 习俗与宗教 492
第十九章 医疗卫生与环境保护 505
第一节 医疗卫生 505
第二节 环境保护 524
第一节 社会保障 533
第二十章 社会保障和社会秩序 533
第二节 社会秩序 550
第二十一章 社会结构 563
第一节 1949年前后的社会阶级及阶层 563
第二节 改革开放前后农民阶层的变化 568
第三节 职工队伍的分层状况 578
第四节 知识分子队伍状况 588
第五节 个体私营企业劳动者队伍发展变化状况 590
第五篇 专题调查 595
专题一 人物访谈 595
专题二 新都县粮食批发市场调查 619
专题三 太和村发展高效农业的调查 627
专题四 宝光寺寺庙经济调查 631
后记 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