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先秦儒学的基本思想 1
第一章 先秦儒学形成、发展的背景与环境 1
第二章 儒学的创始人——孔子的思想 11
一、孔子对社会变革的态度 13
二、“为政以德”的政治思想 15
1.德与刑的关系 15
2.德与礼的关系 17
3.举贤才 22
4.庶、富、教 23
5.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25
三、仁的学说 26
1.仁的基本精神 26
2.仁包含诸德 30
3.仁的社会理想 32
4.义利关系 33
5.守死善道,杀身成仁 35
6.仁德的修养 39
四、教育思想 45
1.学以致其道——教育的目的和内容 45
2.求知和教育的态度和方法 49
五、关于天命鬼神的思想 56
1.天、命 57
2.鬼神 60
六、中庸 62
第三章 儒学的亚圣——孟子的思想 68
一、孔子死后儒学的发展 68
1.韩非所说“儒分为八” 68
2.有关的其他材料 70
3.简单的综述 74
二、孟子的思想 76
1.性善论 77
2.关于仁、义的思想 86
3.修养论 92
4.仁政学说 105
5.关于义利关系和天、命的思想 119
6.对其他学派思想的批评 126
第四章 儒家的别派——荀子的思想 131
一、礼法并施的政治思想 131
1.王霸兼用 131
2.德教与刑赏的关系 133
3.任贤 137
4.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141
二、性恶论 143
1.性伪之分 143
2.论人禽之别 147
3.途之人可以为禹 149
4.节欲的原则——进则近尽,退则节求 151
5.积善成圣 153
6.性恶论与法家、孟子人性思想的异同 159
三、关于天人关系的思想 160
1.明天人之分 160
2.天行有常 163
3.制天命而用之 165
4.天人关系问题上儒、道思想的异同 168
四、关于人的认识的思想 169
1.形具神生,缘目知形,缘耳知声 170
2.世界可知 172
3.学至于行而止 174
4.解蔽 175
5.制名以举实 179
第五章 先秦儒学的新形态——《易传》的思想 183
一、《易传》思想的特点 183
1.儒家思想与道家思想的融合 183
2.在解释《易经》的形式下阐述世界观 187
二、《易传》思想的核心——辩证思想 188
1.—阴—阳之谓道 189
2.关于和谐的思想 194
3.穷则变,变则通 197
4.见几而作 201
5.生生之谓易 202
6.《易传》思想与《老子》辩证思想的异同 205
简短的结论 209
第二部分 对儒学的认识和评价 213
第六章 认识和评价先秦儒学的几个问题 213
一、先秦儒学对后世及中国文化的影响 213
二、真孔子和假孔子。儒学发展中的继承性与差异性 220
三、关于孔子的政治态度。政治态度与学术贡献的关系 222
四、先秦儒学中的正确的和错误的。正确认识和对待古人思想的历史局限性 225
1.关于先秦儒学的人性论 226
2.关于中庸 228
3.关于《周易》与自然科学 230
五、先秦儒学影响的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 234
六、儒学的时代性、阶级性和现代意义 235
1.关于道德传统 236
2.关于孝 239
3.关于教育思想 241
第七章 儒学发展的命运和新文化建设 243
一、儒学面临时代的挑战 243
二、儒学存在的价值 247
三、发展的前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相结合 250
后记 260
综合索引 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