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领导感召力概述 3
第一章 引例 3
1. 尊师重教:乾隆帝感召王尔烈 3
2. 执法度,皇帝也敢阻:周亚夫感召汉文帝 5
3. 说理入心:鲁庄公感动用曹刿 7
4. 评功封赏:唐太宗感召众大臣 9
5. 仁至义尽,心悦诚服:诸葛亮七擒七纵感召蛮王 11
第二章 领导感召力的涵义 18
6. 什么是领导感召力 18
7. 感召力同决断力、驾驭力的关系 20
8. 领导感召力的六个力 22
9. 不清不楚促亲和:唐太宗善对“破阵舞” 24
10. 信用感召:刘邦不疑陈平受大益 27
11. 大义解臣怨:刘秀愿作和事佬 30
12. 皇帝不可坏法:狄仁杰感化唐高宗 33
13. 支持严明执法: 刘秀重用董宣 36
14. 大度化解疑虑:秦王不责范睢 39
15. 人心感化而可控:刘邦宽仁葬项羽 41
16. 为臣不忠者戒:汉高祖断然斩丁公 43
第三章 领导感召力的基本特征 46
17. 特征之一:感召力是领导者个人素质的综合外现 46
18. 全方位素质综合:孔明对东吴的感召力 48
19. 综合品味话感召:古人评刘秀与刘邦 52
20. 特征之二:感召力的群体认可性 55
21. 初战必胜,每战必胜:Z老板在实践中一步步被认可 57
22. 从骨干到群众:李从珂哭得天下 60
23. 特征之三:感召力的时空变化性与阶段性特征 62
24. 同一对象·不同时间·不同效果:苏秦、张仪说连横 64
25. 同一主导·不同时间·不同效果:商鞅由一言九鼎到五牛分尸 67
26. 不同主导·同一对象·不同时间·同等效果:秦、仪分说韩宣王 70
27. 特征之四:感召力形成与强化,在于“政策”承诺与落实 72
28. 还田取信:齐桓公感召诸侯国 74
29. 有许愿无兑现:张仪结仇楚怀王 76
30. 特征之五:感召力一般是在直接隶属关系以外的个体或群体实现的 78
31. 危难之中见真心:刘皇叔携民渡江 80
32. 特征之六:感召力一般是在“亲近人”以外的个人或群体实现的 83
33. 墙内开花墙外红:一对夫妻的故事 86
第四章 领导感召力形成与强化的条件 89
34. 起点和归宿:主导和对象的心灵融通 89
35. 永恒的心灵互感:“桃园三结义”何以成为千古美谈 92
36. 条件之二:满足心理需求 97
37. 为需求和目标而守诺:甘茂与秦王立约 99
38. 条件之三:在实践中被不断鼓舞 101
39. 以绩和德服人:周世宗注重实践树威 102
40. 夙夜忧叹,扭转危局:“外行”感服“内行” 105
41. 条件之四:感召力形成要有诱因,要借势 107
42. 贤士争趋:燕昭王营造感召之势 108
43. 患难情笃,感召深远:唐中宗不禁韦后 111
44. 壮其志,感其人:甘宁百骑劫魏营 113
45. 合理、合情、合法 115
第二篇 感召力从哪里来(上):领导者的人格魅力 121
第五章 领导者的品格 121
46. “品格”评价,乃是感召对象的主观认识和感受 121
47. 人格感召:松下选领导 123
48. 如水之德,修养率直之心 125
49. 人格取舍(上):孔夫子论“五仪” 127
50. 人格取舍(下):何为英俊豪杰? 130
51. 改过自责:唐太宗不娶郑氏女 132
52. 德行修养非一日之功:王莽节俭影响大 134
53. 随和听批评:宋太祖接受窦仪指正 137
54. 大义感召:齐宣王喜纳丑王后 140
55. 吴起为将,而士卒效命 142
56. 领导风格与感召力 145
第六章 领导者的风格 145
57. 雷厉风行:胡耀邦的工作作风 147
58. 让士兵崇拜和效仿:神奇的巴顿将军 150
59. 开诚布公,道歉不必犹豫 154
60. 勇于自省:孔明求人责己 157
61. 求实写真:唐太宗不隐讳历史真象 160
62. 珠联璧合:巴顿与布莱德雷的组合风格 163
63. 要有吸引人的魅力 165
第七章 领导者的名声 169
64. 知名度广,季布到处被保护 169
65. 美誉度高,L老总屡调屡胜 172
66. “三度”同步提高 175
67. “马太效应”:意义与误区 178
68. 才华感人:庞统理案感张飞 181
69. 务实典范,感召后人:华盛顿坚辞总统职 185
70. 无形价值:孟尝君与客同饮食 188
71. 以傲慢为“礼”:信陵君得力于侯生 193
第八章 领导者的心性 197
72. 洞察力:苏秦游说六国无雷同 197
73. 胆量和勇气:蔺相如再屈秦王 200
74. 敢作敢为:凯瑟琳勇揭水门事件 204
75. 自尊与自重:晏子舌战楚臣 206
76. 豁达大度:阿文成责己与荐人并举 209
77. 毅力与韧性:勾践卧薪尝胆 211
78. 松下:以热忱来号召 215
第三篇 感召力从哪里来(下):领导者的宣传鼓动力 219
第九章 宣传鼓动力概述 219
79. 宣传鼓动力是一种特殊的感召力 219
80. 利弊分析:烛武智退秦兵 221
81. 找准切入点:航空公司鼓动家属 223
82. 有序有节:范睢取相秦国 225
83. 宣传鼓动力的三要素 229
84. +·+=+(上):《后出师表》孔明说后主 232
85. +·+=+(下):商鞅鼓动秦王变法 235
86. -·+=-(上):秦惠王不听苏秦 238
87. -·+=-(下):黄权良言怒刘璋 240
88. 谨防宣传鼓动的陷阱 244
第十章 宣传鼓动力智巧 247
89. 巧用“权威”:心理学实验的启示 247
90. 学会“按摩”:触龙说服赵太后 249
91. “自己人”效应:县长成功组织自救 252
92.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阳货感化孔夫子 255
93. 结论的位置:甘夫人贤慧感刘备 259
94. 排山倒海,气势摧人:“野马”广告出奇效 262
95. 激将鼓动:韩令坤勇武再振 264
96. 一面宣传法:鲁共公择言祝酒 267
97. 反激正劝:蔡泽说范睢辞相 269
98. 危言耸听:心理学家阻止自杀 273
99. 宣传鼓动中的捧人策术 276
100. 张仪巧设连环套 279
101. 宣传鼓动的语言技巧(上):基本特征 281
102. 宣传鼓动的语言技巧(中):语言的形式 283
103. 宣传鼓动的语言技巧(下):语言艺术方法 286
第四篇 古鉴及演讲经典 291
第十一章 古鉴 291
104. 以古人为镜:唐太宗与魏征(一) 291
105. 以古人为镜:唐太宗与魏征(二) 293
106. 以古人为镜:唐太宗与魏征(三) 296
107. 以古人为镜:唐太宗与魏征(四) 299
108. 开卷有益(上):《鬼谷子》及其“揣”“摩” 300
109. 开卷有益(中):《鬼谷子》之“揣” 302
110. 开卷有益(下):《鬼谷子》之“摩 ” 303
第十二章 演讲经典 306
111. 肯尼迪就职演说 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