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页 1
一、少年时代(1873-1889) 1
(一) 家世 1
(二) 十一岁的秀才 5
(三) 十六岁的举人 9
二、康有为的得意门生(1890-1893) 11
(一) 康有为--近代中国向西方寻求真理的先进人物 11
(二) 在康有为的陶冶下 17
三、年轻的维新志士(1894-1898) 25
(一) 热情的爱国者 25
(二) “公车上书” 28
(三) 维新变法的卓越宣传家 33
(四) 戊戌变法 43
爱国者的救亡运动 43
“百日维新” 47
戊戌政变 54
出逃日本 63
四、保皇党的首领 舆论界的“骄子”(1899-1904) 69
(一) 从伪装革命到撕下伪装 69
(二) “庚子之役” 75
(三) 为保皇奔走呼号 80
时代产“骄子” 85
(四) 舆论界的“骄子” 85
礼赞改良 攻击革命 94
李鸿章和康有为的狂热歌者 101
五、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绊脚石(1905-1911) 106
(一) 革命和改良两条路线大论战中的改良派主帅 106
(二) 立宪派的领袖 118
清王朝的伪立宪丑剧 118
短命的政闻社 124
倒袁的欣喜与悲哀 130
献到宪政祭坛上的礼物 133
理财术和外交策 140
《王荆公》和《管子传》 144
六、从“非袁不可”到“非去袁不可”(1911-1915) 147
(一) 武昌起义和辛亥革命 147
(二) 从保皇到附袁 151
(三) 自诩“革命功臣” 160
(四) 在政党错综复杂化合中的进步党领袖 164
(五) 倾心侍袁甘做婢 166
(六) “二次革命”时的袁世凯打手 168
(七) “第一流人才内阁”的灵魂 173
(八)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必胜的预言家 183
(九) 为“第二十一条”卖国条约辩护 185
(十) 第一次脱离政治的宣言 189
(一) 袁世凯的皇帝梦 193
七、护国战争的前前后后(1915-1916) 193
(二)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梁启超挥泪反袁 197
(三) 在护国战争中 206
堂皇言词的背后 206
取消帝制前的护国战争 211
两广都司令部和军务院的成立 216
南北权衡--北洋近 220
(四) 如此罪恩师,?复避 229
(五) 对袁世凯的揭露和抨击 232
(六) 教训与悲悼 237
(一) 国会中的冲突--从进步党到研究系 240
八、本是一家之人,师徒分道扬镳--张勋复辟和段、梁反复辟(1917) 240
(二) 复辟与反复辟 244
(三) 短命的财长 250
九、逆革命之潮流而动(1918-1928) 256
(一) 欧洲游历 256
(二) 还是改良主义药方 261
(三) 宪政迷 263
(四) 军阀混战中的“联省自治”梦 270
(五) 中国人民反帝怒涛中的改良经 274
(六) 反对马克思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 277
(七) “科学”与“玄学”论战中的折衷主义 281
(八) 提倡尊孔读经 285
(九) 逆流挣扎 293
十、晚年的讲学和著述 297
(一) 一九二○年前的学术研究 297
(二) 《清代学术概论》 310
(三) 佛学的研究 315
(四) 墨子学说的研究 320
(五) 一次巡回讲学 323
(六) 先秦社会史的研究 331
(七) 先秦思想史的研究 336
(八)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344
(九) 《中国文化史》 351
(十) 《中国历史研究法》 354
研究历史的目的在“资鉴” 355
对封建史学的批判 357
历史因果律的探索 359
历史与英雄关系的研讨 363
历史方法论种种 370
(十一) 梁启超与近代改良主义文学 380
(十二) 梁启超的哲学思想 389
“境由心造”的自然哲学观 389
“慧观”的唯心主义认识论 393
多元的唯心史观 395
(十三) 梁启超的阶级观和国家观 404
十一、逝世 411
后记 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