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绪论 环境工程监测的目的和任务 1
§0-1 环境和环境污染 1
§0-2 污染物质的来源和性质 3
§0-3 环境监测的基本概念 9
§0-4 本课程——环境工程监测的特点与学习目的 10
第一篇 环境工程监测中的分析化学基础 12
第一章 分析化学概论 12
§1-1 分析化学的任务和方法 12
§1-2 定性分析简介 13
§1-3 滴定分析概述 17
§1-4 滴定分析中的计算 22
第二章 酸碱滴定法 28
§2-1 酸碱理论和酸碱强度 28
§2-2 酸碱平衡中有关浓度的计算 31
§2-3 酸碱缓冲溶液 40
§2-4 酸碱指示剂 43
§2-5 酸碱滴定曲线和指示剂的选择 47
§2-6 酸碱滴定的终点误差 56
第三章 络合滴定法 61
§3-1 配位化学与络合平衡 61
§3-2 乙二胺四乙酸及其分析特性 68
§3-3 络合滴定法的原理 69
§3-4 金属指示剂 74
§3-5 提高络合滴定选择性的方法 78
§3-6 络合滴定的方法 84
第四章 沉淀滴定法 88
§4-1 摩尔法 88
§4-2 佛尔哈德法 90
§4-3 法扬司法 92
第五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 94
§5-1 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 94
§5-2 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 97
§5-3 氧化还原反应的速度 99
§5-4 氧化还原滴定曲线 101
§5-5 氧化还原指示剂 105
§5-6 常用的氧化还原滴定法 107
第六章 比色分析和分光光度法 111
§6-1 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 111
§6-2 光吸收基本定律 113
§6-3 显色反应及其影响因素 117
§6-4 比色分析法和分光光度法 119
第七章 电位分析法 128
§7-1 电位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128
§7-2 参比电极和指示电极 129
§7-3 直接电位法 133
§7-4 电位滴定法 135
第八章 环境工程监测中常用的几种仪器分析法 138
§8-1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138
§8-2 气相色谱法 141
§8-3 高压液相色谱法 151
第二篇 水质监测与分析 155
第九章 水质和水污染 155
§9-1 水的物理化学特性 155
§9-2 水的分布和循环 159
§9-3 水的污染 165
§9-4 水质和水质指标 168
§9-5 天然水的成分与性质 168
§9-6 废水的成分和性质 177
§9-7 水质标准 184
第十章 水质分析概论 206
§10-1 水质分析 206
§10-2 污染调查 207
§10-3 水样的采集、理 214
§10-4 水质分析的基本方法 226
§10-5 水质分析结果的表示方法 232
§11-1 温度 235
第十一章 水的感官物理性状 235
§11-2 嗅和味 236
§11-3 颜色 238
§11-4 浑浊度 240
第十二章 水中的固体物质 244
§12-1 水中的固体 244
§12-2 污泥中的固体 246
§12-3 水的电导率 247
第十三章 水的酸碱性质 251
§13-1 酸碱质子理论 251
§13-2 水的pH值 252
§13-3 水的酸度 255
§13-4 水的碱度 259
第十四章 水的硬度 270
§14-1 水的硬度及其分类 270
§14-2 硬度的测定 272
§14-3 硬度的计算 273
第十五章 水中的氯离子 277
§15-1 水中的氯离子及其测定意义 277
§15-2 氯离子的测定方法 278
第十六章 水的余氯和需氯量 280
§16-1 水的氯化与消毒 280
§16-2 余氯 281
§16-3 需氯量 285
第十七章 水中的溶解气体和溶解氧 287
§17-1 水中的溶解气体 287
§17-2 水中的溶解氧及其测定的环境意义 290
§17-3 溶解氧的测定 293
第十八章 水中的有机物质 298
§18-1 概述 298
§18-2 化学需氧量和耗氧量 299
§18-3 生物化学需氧量 302
§18-4 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和耗氧量的比较 315
§18-5 水中有机物质的其它几种测定项目 316
第十九章 水中的氮磷硫 322
§19-1 水中的氮素化合物 322
§19-2 水中的含磷化合物 327
§19-3 水中的含硫化合物 329
第二十章 水中的有毒有害物质 332
§20-1 汞 332
§20-2 铬 334
§20-3 酚 335
§20-4 氰化物 336
第二十一章 水质分析结果的校核 338
§21-1 较清洁水样分析结果的校核 338
§21-2 废水水样分析结果的校核 342
第二十二章 大气污染物质的种类及污染源 343
§22-1 大气的组成与结构 343
第三篇 大气污染监测与其他环境监测 343
§22-2 大气污染的发生源 346
§22-3 空气中有害物质的存在状态 349
§22-4 大气质量标准和工业废气排放标准 354
第二十三章 大气污染监测的布点和采样 363
§23-1 大气监测的布点原则 363
§23-2 大气污染物样品的采集 368
§23-3 标准参考物质和标准气体的配制 375
§24-1 颗粒物质概述 382
第二十四章 颗粒状污染物质的测定 382
§24-2 颗粒状污染物质的测定方法 384
第二十五章 气态状污染物质的测定 389
§25-1 二氧化硫 389
§25-2 氮氧化物 392
§25-3 一氧化碳 395
第二十六章 土壤污染监测 397
§26-1 土壤污染和污染物质的来源 397
§26-2 土壤样品的采集 400
§26-3 土壤污染物质的分析方法 402
§27-1 噪声的物理特性和量度 404
第二十七章 噪声污染监测 404
§27-2 噪声的影响和危害及环境噪声标准 408
§27-3 噪声的测量 409
第二十八章 放射性污染监测 411
§28-1 放射性的基本概念 411
§28-2 放射性量测简介 413
§28-3 中子活化分析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415
第二十九章 现代监测技术介绍 418
§29-1 自动监测系统 418
§29-2 遥感遥测技术 421
§30-1 分析误差 422
第三十章 环境监测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质量控制 422
§30-2 准确度、精密度和灵敏度 425
§30-3 监测数据的处理 427
§30-4 环境监测的分析质量控制 434
第三十一章 环境质量评价 443
§31-1 环境质量评价的概念 443
§31-2 水环境质量评价 445
§31-3 大气环境质量评价和土壤环境质量评价 453
§31-4 整体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456
第四篇 课堂实验 460
实验一 分析天平的称量练习 460
实验二 滴定分析基本操作 461
实验三 各种不同强度酸碱之间的滴定 463
实验四 合金中铋和铅的连续滴定 465
实验五 水中氯化物含量的测定——摩尔法 466
实验六 碘量法测定废水中的硫化物 469
实验七 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铁条件的研究及Li2CO3中微量铁的测定 472
实验八 水的物理性质的检验 475
实验九 水中固体的测定 478
实验十 水的碱度测定 480
实验十一 水的氢离子浓度(pH)测定 481
实验十二 水的硬度测定 482
实验十三 水中余氯的测定 484
实验十四 水中溶解氧的测定 488
实验十五 废水耗氧量的测定 492
实验十六 废水化学需氧量的测定 495
实验十七 废水生化需氧量的测定 497
实验十八 废水中氨氮的测定 500
实验十九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的铬 502
实验二十 气相色谱法测定污泥消化池气体的主要成分 504
实验二十一 大气中氮氧化物的测定 506
实验二十二 土壤中镉、铜、铅、锌的测定(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509
附录 512
主要参考书目 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