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页 1
第一章 绪论 1
1-1 材料力学的任务 1
1-2 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 2
1-3 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 3
第二章 轴向拉伸和压缩 4
2-1 概述 4
2-2 拉(压)杆的内力 4
2-3 横截面上的正应力 7
2-4 斜截面上的应力 9
2-5 拉(压)杆的变形和位移 10
2-6 应变能 13
2-7 材料在拉伸、压缩时的力学性能 15
2-8 应力集中 22
2-9 强度计算 24
2-10 拉压超静定问题 28
2-11 装配应力 温度应力 31
习题 37
第三章 扭转 46
3-1 概述 46
3-2 外力偶矩计算 扭矩及扭矩图 46
3-3 薄壁圆筒的扭转 48
3-4 等直圆杆的扭转 52
3-5 圆杆扭转时的强度条件和刚度条件 59
3-6 扭转超静定问题 62
3-7 等直圆杆扭转时的应变能 64
3-8 圆柱形密圈螺旋弹簧 66
3-9 矩形截面杆的扭转 68
3-10 圆杆的极限扭矩 71
习题 72
第四章 构件连接的实用计算 78
4-1 概述 78
4-2 剪切、挤压的实用计算 79
习题 83
第五章 变曲内力 85
5-1 平面弯曲的概念 85
5-2 梁的内力--剪力和弯矩 86
5-3 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 剪力图和弯矩图 89
5-4 弯矩、剪力与荷载集度之间的关系及其应用 93
5-5 平面刚架和曲杆的内力 98
习题 100
6-1 纯弯曲时梁的正应力 107
第六章 变曲应力 107
6-2 横力弯曲时梁的正应力及其强度条件 梁的合理截面 110
6-3 梁的剪应力及其强度条件 116
6-4 非对称截面梁的平面弯曲 开口薄壁截面的弯曲中心 129
6-5 平面曲杆纯弯曲时的正应力 133
6-6 梁的极限弯矩 136
习题 138
第七章 梁的位移及简单超静定梁 144
7-1 概述 144
7-2 梁的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及其积分 145
7-3 用叠加法求梁的位移 150
7-4 梁的刚度条件 提高梁刚度的措施 155
7-5 弯曲应变能 157
7-6 简单超静定梁的解法 158
习题 161
8-1 一点处的应力状态及其分类 166
第八章 应力状态分析 166
8-2 平面应力状态分析 167
8-3 三向应力状态的应力圆 174
8-4 应力和应变之间的关系 176
8-5 平面应力状态下,由测点处的线应变求应力 178
8-6 三向应力状态下的应变能密度 180
习题 184
第九章 强度理论 188
9-1 强度理论的概念 188
9-2 四个常用的强度理论 189
9-3 莫尔强度理论 193
9-4 双剪应力屈服准则 195
9-5 强度理论的应用 196
习题 200
第十章 组合变形 202
10-1 概述 202
10-2 斜弯曲 202
10-3 拉伸(压缩)与弯曲 206
10-4 弯曲与扭转 211
10-5 纵弯曲 214
习题 216
第十一章 压杆稳定 221
11-1 压杆稳定性的概念 221
11-2 细长压杆临界力的欧拉公式 222
11-3 欧拉公式的适用范围 临界应力的经验公式 230
11-4 压杆的稳定校核 234
习题 241
12-1 概述 245
12-2 杆内的应变能 245
第十二章 能量方法 245
12-3 卡氏定理 249
12-4 超静定问题 254
12-5 单位力法 258
12-6 功的互等定理 260
12-7 虚功原理 261
习题 264
第十三章 动应力 269
13-1 概述 269
13-2 构件作匀加速直线运动或匀速转动时的应力计算 269
13-3 构件受冲击时的近似计算 271
13-4 提高构件抗冲击能力的措施 276
习题 277
14-1 交变应力的概念 279
第十四章 交变应力 279
14-2 金属疲劳破坏的概念 281
14-3 材料的持久极限及其测定 282
14-4 影响构件持久极限的主要因素 283
14-5 对称循环下构件的强度校核 287
14-6 非对称循环下构件的强度校核 289
14-7 弯扭组合交变下构件的强度计算 293
14-8 提高构件疲劳强度的措施 294
习题 296
附录Ⅰ 载面的几何性质 298
Ⅰ-1 截面的面积矩和形心位置 298
Ⅰ-2 惯性矩、惯性积和惯性半径 301
Ⅰ-3 平行移轴公式 303
Ⅰ-4 转轴公式 主惯性轴和主惯性矩 304
习题 308
附录Ⅱ 型钢规格表 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