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物共混物及复合材料》PDF下载

  • 购买积分:16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美)J.A.曼森(J.A.Manson),L.H.斯珀林(L.H.Sperling)编;汤华远,李世荣等译
  • 出 版 社: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3
  • ISBN:15063·3470
  • 页数:510 页
图书介绍:

第1章 均聚物的结构和行为 1

1.1. 高聚物 1

1.2. 分子的大小和形状 2

1.2.1. 链构象 6

1.2.2. 链缠结 6

1.3. 分子结构 7

1.3.1. 聚合物链的构型 7

1.3.2. 空间异构和几何异构 8

1.3.3.无规支化 10

1.3.4.有规支化 11

1.3.5.交联 12

1.4. 结晶度和有序 13

1.4.1. 缨状胶束模型 14

1.4.2. 折叠链单晶 16

1.4.3. 伸展链晶体 19

1.4.4. 球晶 19

1.5.1. 分子运动和链段运动 20

1.5. 力学响应:弹性和粘弹性 20

1.5.2. 模量-温度行为 21

1.5.3. 粘弹行为的五个区域 22

1.5.4. 类橡胶弹性 23

1.5.5. 动态力学谱 25

1.5.6. 应力松驰和蠕变行为 27

1.5.7. 时间-温度关系 29

1.6. 断裂能和断裂力学 31

1.6.1. 断裂的一般探讨 31

1.6.2. 断裂中的能量平衡 34

1.6.3 弹性体的粘弹性断裂 35

1.7. 聚合物的力学试验 37

1.7.1. 应力-应变和断裂行为 38

1.7.2. 冲击强度 39

1.7.3. 疲劳 41

附录A. 聚合物的合成 42

附录B. 基本力学性能和相关性 44

聚合物专著和期刊目录 46

第2章 聚合物混合物的一般行为 49

2.1. 聚合物的混合方法 50

2.1.1. 聚合物共混物 50

2.1.2. 接枝共聚物 51

2.1.3. 嵌段共聚物 51

2.1.4. 互相贯空聚合物网络(IPN) 52

2.2. 互相扩散 52

2.3. 命名 52

2.4. 电子显微镜 56

2.5. 不相容性问题 57

2.5.1. 混合的热力学 58

2.5.2. 聚合物-聚合物相图 59

2.6. 两相聚合材料的本体特性 62

2.6.1. 玻璃化转变 62

2.6.2. 模型聚合物共混物的模量-温度行为 62

2.6.3. 应力-松弛性质 64

2.6.4. Takayanagi模型 67

2.6.5. 自由体积模型 70

2.6.6. 其他模型 72

2.6.7. 形态-模量的相互关系 72

2.7. 聚合物共混物和结晶均聚物之间的相似性 73

2.8. 聚合物共混物发展年表 73

附录A. 类似的金属合金和无机玻璃的相分离特性 74

聚合物共混物论文集目录 76

3.1.1. 抗冲击聚苯乙烯 77

3.1. 合成形态学 77

第3章 橡胶增韧塑料 77

3.1.1.1. 溶液型接枝共聚物 79

3.1.1.2. 相逆转 81

3.1.1.3. 接枝与机械包封 82

3.1.2. ABS树脂 83

3.1.2.1. 乳液聚合 84

3.1.2.2. 胶乳接枝物的结构 84

3.1.3. 细胞结构的起因 85

3.1.4. 聚氯乙烯共混物 87

3.1.5. 混合胶乳共混物 89

3.2. 聚合物共混物的物理机械行为 90

3.2.1. 相容性对转变行为的影响 90

3.2.2. 抗冲击性能和形变 93

3.2.2.1. 冲击性能 94

3.2.2.2. 张力与蠕变行为 97

3.2.2.3. 疲劳行为 103

3.2.3. 增韧机理 104

3.2.3.1. 银纹和剪切现象 104

3.2.3.2. 橡胶的特性 111

3.3. 聚合物共混物的光学性能 117

3.4. 聚合物共混物的氧化与天候老化 118

第4章 二嵌段和三嵌段共聚物 121

4.1. 合成 121

4.2.2. 机械化学法 122

4.2. 嵌段共聚物的溶液性质 122

4.1.1. 双锂引发剂 122

4.3. 塑料组分 124

4.4. 热塑性弹性体 127

4.5. 长程有序区域结构 129

4.6. 区域结构的热力学特性 132

4.7. 相分离的热力学判据 133

4.7.1. 零点近似法 133

4.7.2. 稀溶液法 135

4.7.3. 扩散方程法 137

4.8. 溶剂浇铸对形态的影响 141

4.9. 变形对形态的影响 142

4.10. A-B嵌段共聚物和A与B的机械共混物的混合物 145

4.11. 嵌段共聚物的流变行为 147

第5章 多嵌段共聚物和离子聚合物 150

5.1. 嵌段聚氨酯橡胶 150

5.1.1. 模量和溶胀性能 155

5.1.2. 应力-应变行为 157

5.1.3. 应力-光学现象 158

5.1.4. 抗张强度和耐磨性 160

5.1.5. 几点归纳 161

5.2. 羧基橡胶和离子聚合物 161

5.2.1. 羧基橡胶 162

5.2.2. 离子聚合物 164

5.2.3. 离子聚合物的相结构 165

第6章 结晶嵌段共聚物 167

6.1. 苯乙烯-氧化乙烯结晶嵌段共聚物 167

6.1.1. 合成及一般性质 168

6.1.2. 介晶凝胶 170

6.1.3. 溶体的结晶形态 172

6.1.4. 溶液浇铸的结晶形态:球粒形态 173

6.1.5. 稀溶液中的结晶形态:单晶 178

6.1.6. 本体热和转变行为 179

6.1.7. 力学,介电和流变性能 181

6.2. 结晶:概况 185

6.2.1. 分级 186

6.2.2. 结构模型 187

6.2.3. 结晶稳定性的判据 189

6.2.4. 能学 191

6.3. 结晶动力学 193

6.3.1. 溶解温度的影响 194

6.3.2. 最初结晶温度的影响 196

6.3.3. 晶核的数量和性质 198

6.3.4. 最终结晶温度的影响 199

6.3.5. 结晶速度 201

6.3.6. 分体积的变化 202

6.4.1. 合成 203

6.4. 硅氧烷嵌段共聚物 203

6.4.2. 形态和性能 204

6.5. 异质同晶聚合物 206

6.6. 嵌段共聚物体系结语 208

第7章 其它接枝共聚物 210

7.1. 概述 210

7.2. 表面接枝共聚物 212

7.2.2. 蛋白质的表面接枝 213

7.2.1. 表面接枝的应用 213

7.3. 降解和交联反应 214

7.4. 纤维素材料上的枝 215

7.4.1. 合成方法 215

7.4.2. 相对非均相型接枝 216

7.4.3. 相对均相型接枝 218

7.5. 尼龙接枝共聚物 220

7.6. 多官能团单体的接枝 223

7.6.1. 聚烯烃 224

7.6.2. 聚氯乙烯 225

7.7. 多种聚合物接枝 234

7.8. 阳离子接枝共聚物 235

第8章 互相贯空聚合物网络 237

8.1. 合成 238

8.2. IPN的形态 239

8.2.1. 概貌 239

8.2.2. 聚合顺序的影响 242

8.2.3. 相容性和互相贯穿作用 243

8.3. IPN的物理和力学性能 246

8.3.1. IPN的静态松驰 247

8.3.2. 动态力学谱(DMS) 250

8.4. IPN的基本力学性能 254

8.5. 互相贯穿弹性体网络(IEN) 256

8.5.1. IEN的形态 257

8.5.2. IEN的力学性能 257

8.6. 半-IPN的结构和性能 260

8.6.2. 形态学 261

8.6.1. 半-IPN的定义 261

8.6.3. 力学性能 262

8.7. AB交联共聚物 263

8.8. IPN的形貌学 265

8.8.1. 同时产生的互相贯穿网络(SIN) 265

8.8.2. 乳胶IPN 267

8.9. IPN中的双重相连续 269

9.1. 橡胶-橡胶共混物 272

第9章 其它聚合物共混物 272

9.2. 双组分纤维和共混纤维 274

9.2.1. 双组分纤维体系 274

9.2.2. 共混纤维体系 276

9.3. 熔融共挤压的多层薄膜 279

9.4. 合成纸聚合物共混物 279

9.5. 电荷镶嵌隔膜 280

9.6. 两组分体系的流动性与形态学 281

9.7. 相容性聚合物共混物 289

9.7.1. 无定形聚合物的相容性共混物 289

9.7.2. 类质同晶聚合物 291

9.8. 木材--聚合物共混物-复合材料 292

9.8.1. 化学与形态学 293

9.8.2. 机械行为 295

9.8.3. 木材的改性 296

9.9. 缔合络合物 296

10.1. 历史背景 299

第10章 弹性体的补强 299

10.2. 填充剂类型 301

10.3. 弹性体补强剂的粒子大小与表面特性 302

10.3.1. 填充剂表面化学 304

10.3.2. 炭黑的形态及微结构 305

10.4. 聚集与附聚作用 306

10.4.1. 炭黑结构 307

10.4.2. 炭黑在弹性体中的分散 308

10.4.3. 白炭黑的结构 309

10.5. 结合胶 311

10.6. Mullins软化效应 313

10.7. 补强弹性体的粘弹性破坏 315

10.8. 填充剂表面对分子运动的限制 318

10.9. 补强的热力学特点 319

10.9.1. 模量的增加 320

10.9.2. Flory-Rehner方程式 321

10.9.3. 抗张强度 322

10.9.4. 补强机理和力学 324

10.10. 填充弹性体中溶胀异常现象 325

10.11. Guth-Smallwood关系 325

10.12. 结晶弹性体 326

10.13. 弹性体-填料的模型体系 327

10.14. 压力对补强作用的影响 331

10.15. 补强模型的相对重要性 331

第11章 填充的多孔性体系 334

11.1. 导言 334

11.2. 聚合物浸渍木材 335

11.2.1. 实验条件 336

11.2.2. 聚合反应特性 337

11.2.3. 性能:尺寸稳定性 341

11.2.4. 机械性能 342

11.2.5. 一般评论 345

11.3. 聚合物浸渍水泥、砂浆和混凝土 346

11.3.1. 单体-浸渍水泥混合物 347

11.3.2. 胶乳-混凝土混合物 348

11.3.3. 聚合物浸渍水泥和混凝土 352

11.3.3.1. 机械性能 354

11.3.3.2. 水吸收和有关行为 360

11.3.3.3. 热性能 361

11.3.3.4. 耐环境性能 361

11.3.3.5. 力学行为模型 363

11.3.3.6. 有关体系 369

11.3.4. 简略评论 371

12.1. 粒子相 373

第12章 粒子增强与纤维增强塑料 373

12.1.1. 小应变时的力学性能 374

12.1.1.1. 静态模量与动态模量 374

12.1.1.2. 应力松弛和蠕变 383

12.1.1.3. 阻尼 385

12.1.2. 大应变下的力学性能 387

12.1.2.1. 大应变与小应变 387

12.1.2.2. 应力松驰 387

12.1.2.3. 屈服和强度 388

12.1.2.4. 断裂韧性 399

12.1.3. 迁移性与其它物理性能 411

12.1.3.1. 渗透性 412

12.1.3.2. 导热性与导电性 423

12.1.3.3. 热膨胀系数和密度 426

12.2.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434

12.2.1. 机械性能 434

12.2.1.1. 模量和抗张强度 436

12.2.1.2. 疲劳行为 441

12.2.2. 基材和界面的作用 443

12.3. 界面和界面行为 446

12.3.1. 刚性包容物的分子效应 446

12.3.1.1. 填料对松弛行为和其它转变的影响 450

12.3.1.2. 吸着与透气性 456

12.3.1.3. 界面有序机理 457

12.3.2. 环境的影响 459

附录A 预测粒子复合材料模量的典型方程 460

第13章 未来的展望 463

13.1. 复合材料的分类 463

13.2. 聚合物共混物分类 466

13.3. 聚合物的低共熔混合物 468

13.4. 聚合物混合问题 470

13.4.1. 聚合物稀溶液--空气界面 470

13.4.2. 乳液聚合物构象 471

13.4.3. 聚合物共混物的相界 474

13.4.4. 聚合物的界面张力 475

13.5. 噪音和振动衰减 478

13.5.1. 振动--阻尼共混物 478

13.5.2. 延伸阻尼和限制阻尼层 480

13.5.3. 梯度IPN 481

13.5.4. 限制层涂料 481

13.6. 涂料与粘合剂 482

13.7. 在前进世界中的古老工艺 483

参考文献 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