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门棒喝三集 灵素节注类编》PDF下载

  • 购买积分:15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清)章楠编注;方春阳,孙芝斋点校
  • 出 版 社: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6
  • ISBN:14221·102
  • 页数:475 页
图书介绍:

医门棒喝三集灵素节注类编卷一 1

禀赋源流总论 1

经解 1

始生之本 1

人为一小天地 4

男女禀气衰旺各异 5

神为生死之本 7

寿夭禀于天赋 7

生长衰死随时变化 8

辨形气以分寿夭 9

精神魂魄本天地德气而生 10

精气津液血脉由阴阳所化 11

精气津液血脉虚脱证状 12

水谷气味变化五液 13

人身有肥膏肉之分 14

人有耐痛胜毒不耐不胜之异 15

人有勇怯之分 16

人之气质有阴阳五等不同 17

五脏各为合荣? 17

太阴人 18

少阴人 18

太阳人 18

少阳人 19

阴阳和平人 19

太阴状貌 19

少阴状貌 19

太阳状貌 20

少阳状貌 20

阴阳和平状貌 20

摄养为本总论 20

天地五行生化气味以养人 22

经解 22

法天地气化以保本元 22

知修养之法可以长生 23

随顺四气以调心神 24

医门棒唱三集灵素节注类编卷二 29

阴阳脏腑总论 29

经解 31

阴阳反作病之逆从 31

阴阳清浊各从其部 32

清浊相干为病治法 34

太阴阳明论 34

太阴阳明为后天之本 37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38

四时日夜阴阳之气以应人身 39

五脏应天地四时生化万物之气 40

脏腑分十二官 41

脏腑功用气血光华 42

脏腑合同气化 44

五脏虚实 45

奇恒之府 45

五脏藏精 六腑?化 46

气门为?脏主 46

五味伤五脏 47

五脏?五味 五脏气色?死 47

脏腑五气病 48

五脏精气相并 48

五脏所? 49

五脏所藏所主 49

五脏化腋脉象 49

五脏受邪传变 50

五脏气通上窍 阴阳不营成关格 51

脏腑有小大强弱偏正不同 52

观头面身形候脏腑善恶 53

脏腑合同气化应外部 56

肠胃尺度水谷多少 59

五脏之腧在背 60

医门棒喝三集灵素节注类编卷三 61

营卫经络总论 61

经解 63

营卫生会 63

上焦 64

中焦 66

下焦 67

营卫行度 68

营气流行 68

百刻五十营 70

营卫逆从 71

卫气行度 71

食气行度 72

六经气血衰旺各异 73

三阳经开?枢 74

三阴经开?枢 75

三阳经开?枢折 76

三阴经开?枢折 77

足六经标本 78

手六经标本 79

气行四街 80

十二经脉行度 81

肺经行度 83

肺经病证 84

大肠经行度 84

大肠经病证 85

胃经行度 85

胃经病证 86

牌经病证 87

牌经行度 87

心经行度 88

心经病证 88

小肠经行度 89

小肠经病证 89

膀胱经行度 89

膀胱经病证 90

肾经行度 90

肾经病证 91

心包络经行度 91

心包络经病证 92

三焦经行度 92

三焦经病证 92

胆经行度 93

胆经病证 93

肝经病证 94

肝经行度 94

肺经气绝 95

心经气绝 95

脾经气绝 95

肾经气绝 95

肝经气绝 96

五阴经六阳经气绝 96

阴阳十二经终 96

经络之脉形异 97

肺经之络 98

心经之络 98

心包经之络 99

小肠经之络 99

大肠经之络 99

三焦经之络 100

膀胱经之络 100

胆经之络 100

肾经之络 101

胃经之络 101

脾经之络 101

肝经之络 102

任脉 102

督脉 102

脾之大络 103

胃之大络 103

阳明浮络 104

少阳太阳少阴浮络 105

厥阴太阴浮络 106

邪客浅深部分 106

阴阳经络现色各异 107

孙络穴会 107

肉会为谿谷 108

经络气血传汪 108

四海逆顺病证 109

四海十二经水 109

脉髓筋血气各有所属 110

大谷小谿 111

五脏阴阳十脉病证 112

足太阳少阴合 112

足少阳厥阴合 113

足阳明太阴合 114

手太阳少阴合 114

手少阳心主合 114

手阳明太阴合 115

足太阳之筋 115

足少阳之筋 116

足阳明之筋 116

足太阴之筋 117

足厥阴之筋 118

手太阳之筋 118

足少阴之筋 118

手少阳之筋 119

手阳明之筋 119

手太阴之筋 120

手心主之筋 120

手少阴之筋 120

筋病总治法 121

经脉长短之度 121

?脉起止 122

?脉行度 123

?脉男女异称 123

足太阳经通顶入脑 123

任脉 124

冲脉 124

督脉 125

冲任脉不荣口唇无须 127

四诊合参总论 129

医门棒喝三集灵素节注类编卷四上 129

经解 130

五官五色应五脏五时之气 130

脏腑肢节应于面部 132

五脏六腑见于面部之图(缺) 132

脏腑肢节见于面部之图(缺) 132

辨气色吉凶 133

辨色合脉以验病 135

验色辨生死 138

色脉辨病重轻 140

闻声问证合色脉 141

色脉辨病 142

问证辨病 146

诊尺肤辨病状 147

诊目色辨疬串 150

诊尺肤以合色脉 151

诊脉辨脏腑病证 152

脉分天地人三部九候 158

格阳关阴脉 161

脉气所以能动之理 162

脉之宗气出于胃 165

医门棒喝三集灵素节注类编卷四下 167

经解 167

脉应四时阴阳 168

脉候部位 170

脉象辨病 172

诊脉察色观形 174

经脉应四时十二月 175

五脏绝脉 176

五脏脉象 177

辨脉平病死旺之象 178

辨平病死之脉 182

辨脉太过不及中外异病 184

真脏死脉 187

辨脉阴阳四时逆从病状 188

辨阴阳脏腑脉象病证 190

辨脉病生死 194

辨妇人怀妊崩产脉病 198

医门棒喝三集灵素节注类编卷五 201

外感内伤总论 201

经解 203

病机一十九条 203

诸病源流 205

人生本于天地气化 205

清浊气乱 213

邪流八虚 214

营卫肠胃邪痹 214

外邪自浅入深 215

风寒伤形 情欲伤气 215

邪客手足三阴三阳之络 217

邪随时令气候入客 219

筋骨不得屈伸 220

疹筋 220

阴阳发病诸证 221

二阳 三阳 221

一阳 二阳一阴 221

阴争于内阳扰于外 222

二阴一阳 三阳三阴 222

生死证 223

结阳 结阴 二阳结 三阳结 三阴结 一阴一阳结 224

有形无形痛与不痛 224

阳胜烦热阴胜多痹 225

阴虚肉烁 226

肾枯骨痹 226

五邪所乱 227

五病所发 227

五邪所见死证 228

邪中阳溜于经邪中阴溜于腑 228

外感内伤 229

面耐寒热 230

虚邪正邪 230

胃大肠小肠证 231

三焦膀胱胆证 232

肺肝牌胃肾心证 233

心脏不受邪气 234

虚实病证 235

虚实之要 235

五脏现病 237

肝病 238

心病 239

肺病 240

脾病 240

五有馀 五不足 241

肾病 241

阴阳气血相倾相并 243

外感内伤各分阴阳 244

阳虚外寒 阴虚内热 阳盛外热 阴盛内寒 246

五脏为本 247

络满经虚 络虚经满 248

经络营卫皆虚 249

辨生死 249

五实五虚 250

三焦气虚 251

寒热 252

热中寒中 252

诸风病证 252

医门棒喝三集灵素节注类编卷六 252

疠风寒热 253

五脏六腑头脑眼目中风 253

五脏中风形状 254

胃腑头等中风形状 255

风厥漉汗 256

酒风 257

劳风 257

肾风 258

风水 258

石水风水 261

虚邪贼风 虚风贼邪 261

九宫八风 太乙居游日期 272

九宫节气图注 275

诸痹证 275

行痹痛痹着痹 275

肺痹心痹肝痹肾痹脾痹 276

骨痹筋痹脉痹肌痹皮痹 276

肠痹胞痹 277

五脏证 278

六腑证 278

诸痹 279

众痹周痹 280

诸痛证 282

诸疟证 284

暑疟 284

寒疟温疟瘴疟 288

论治法 289

三阴疟 290

四时疟 291

又论温疟 291

又论瘅疟 292

足少阳疟 293

足太阳疟 293

足阻明疟 294

足太阴疟 294

足少阴疟 294

足厥阴疟 295

肺疟 295

心疟 295

肾疟 296

脾疟 296

肝疟 296

胃疟 297

治法所宜 297

医门棒喝三集灵素节注类编卷七 298

寒热病证 298

寒热 298

皮寒热 298

治法随时分浅深 299

肌寒热 299

骨寒热 299

瘰疬 300

瘰疬死期 301

热病 301

热病 301

六经证 302

两感证 303

遗邪 304

温暑之分 304

肝热证 305

心热证 305

脾热证 307

肺热证 307

肾热证 307

未发先现色 308

外感伏邪互发 309

阴阳交死证 310

死证 311

肺邪 312

心邪 312

脾邪 313

肝邪 313

血分邪 313

肾邪 314

髓邪 314

少阳邪 314

手足阳明邪 314

脾肾经邪 315

肺脾经邪 315

辨生死 315

阳明腑实证 316

死证 316

乳子病热 317

婴儿病附 318

诸肿胀病 318

水胀 318

肤胀 319

鼓胀 319

肠覃 319

石? 320

诸胀脉证 320

五脏证 321

六腑证 322

诸胀由起 322

诸积病证 323

诸积 323

浅深部位现证 324

生成之由 326

论治法 327

肠胃积聚 328

息积 328

伏梁 329

胃脘痈 330

肥气伏梁息贲奔豚 330

诸厥厉证 331

熟厥寒厥 331

阴厥阳厥 333

六经厥 333

厥逆 336

肾虚厥病 336

阳厥怒狂 337

肾厥头痛 337

痿躄脉痿筋痿肉痿骨痿 338

诸痿病证 338

厥逆死证 338

痿证之因 339

分辨形色 340

治法 341

偏枯肉苛 342

医门棒喝三集灵素节注类编卷八 343

病邪传变 343

五脏移寒(痈肿少气、痈肿筋挛、狂、膈中、肺消、涌水) 343

五脏移热(惊衄、死证、鬲消、柔痓 、肠澼) 344

六腑移热(?、溺血、鬲肠、口糜、伏?、食亦、鼻渊、衄蠛、瞑目) 344

病邪胜负传变 346

胜负传变 346

传变不常 348

传变死证 348

五逆五夺 351

脾瘅 352

诸瘅病 353

胆瘅 353

消瘅 354

兼论杂证病因 355

热中消中 355

黄疸 356

噎膈反胃呕哕噫太息饥不欲食 357

噎膈反胃 357

呕 358

哕 358

噫 359

太息 359

饥不欲食 359

肠?便红下白沫脓血 360

便红殖泄 360

肠澼便红下白沫脓血 360

淫邪发梦 361

惑病 363

癲疾 364

癲疾 364

骨癲 366

筋癫 366

脉癲 366

癫狂 367

婴孩癫疾 368

不寐不得卧喘息 368

不寐 368

不得卧 370

喘息 370

多卧少瞑 372

目闭不开 372

目开不瞑 372

卒然多卧 373

治法 374

内伤诸病 374

内伤五脏 374

精气津液血脉虚脱 376

七情寒热变化九气致病 376

惊恐劳力诸伤 377

善忘 378

血枯 379

喑痱 379

五劳所伤 380

卒然失音 380

孕妇失音 381

咳嗽 382

咳嗽 382

六腑咳证 383

五脏咳证 383

治法 384

呵欠唏喷嚏涎下?泣涕耳鸣?舌颊唇 384

呵欠 384

唏 385

喷嚏 385

涎下 386

? 386

泣涕 386

耳鸣 387

?舌颊唇 387

医门棒唱三集灵素节注类编卷九 389

治法准则总论 389

经解 390

五方同病异治 390

形志苦乐异病异治 392

诊治五过 393

诊治四失 395

五脏五味主治 397

六气主治 402

六气相胜治法 403

六气相复治法 404

六气胜复之义 405

标本逆从 406

阴阳气化逆从 408

阴阳表里治法 410

气味生化主治 416

方制治法 419

医门棒喝三集灵素节注类编卷十 430

运气要略缘起 430

运气提纲 430

五运图解 434

五天五运图解 434

运气总论 435

六十年运气相临之例 452

司天在泉左右间 453

五运主病 454

六气主病 455

天干本属 456

天干化气 456

地支本属 456

五音本属 456

五运有三 457

主运推太角少角说 457

主运甲乙丙壬癸五年同 458

主运丁戊己庚辛五年同 458

客运定局 458

主气 459

十干化气说 459

客气 460

六气本宫 461

六气司天 462

南北政说 463

阴阳交尺寸反 463

掌图 464

天符岁会 464

阴阳升降窒抑说 465

九宫九星 465

五星 465

五运三气之纪 466

齐化兼化得政总说 466

六十年运气主岁纪 466

六气迁正升降说 467

运气图 467

司天在泉南北政不应 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