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1
凡例 1
第一篇 大事记 3
一、古代部分 3
二、近代部分 10
三、现代部分 22
第二篇 地理 51
第一章 地理位置 51
第一节 建置现状 51
第二节 建置沿革 51
第三节 环境变迁 53
第四节 行政区划 54
附:黄河故道考察 54
第二章 地质 65
第一节 地质构造 65
第二节 地震 65
第三章 地貌 67
第一节 地形大势 67
第二节 丘陵 67
第三节 平原 67
第四章 土壤 69
第一节 土壤性质 69
第二节 土壤分布 69
第二节 地下水 70
第五章 水文 70
第一节 地表水 70
第六章 气候 72
第一节 日照与太阳辐射 72
第二节 气温 74
第三节 地温 75
第四节 霜期 75
第五节 降水 75
第六节 风向、风力 76
第七节 物候 77
第八节 灾害性天气 78
附:当地气象、气候、物候谚语 81
第七章 生物及矿藏资源 83
第一节 植物 83
第二节 动物 84
第三节 主要土特产 86
第四节 矿藏 86
第八章 人口 87
第一节 历史人口 87
附:明初迁民纪略 87
第二节 人口现状 89
汤阴县历代自然灾害一览表 92
综述 103
第三篇 经济 103
第一章 农业 107
第一节 土地沿革及现状 107
第二节 主要农作物种植 108
第三节 农业工具 116
第四节 农业科技 118
第五节 植物保护 120
第六节 农业机构 121
第二章 林业 123
第一节 林木种类 123
第二节 植树造林 124
第三节 果园 127
第四节 林业科技 129
第五节 林业机构 130
第三章 畜牧业 132
第一节 畜禽繁殖和品种改良 132
第二节 饲养管理 135
第三节 疾病防治 135
第四节 畜牧兽医机构及设备 137
第四章 乡镇企业与多种经营 140
第一节 乡镇企业 140
第二节 多种经营 142
第三节 渔业 146
第一节 水利工程 148
第五章 水利 148
第二节 农田灌溉 154
第三节 提灌机具 157
第四节 小型水电站 159
第五节 水利机构 160
第六章 工业 161
第一节 企业沿革及现状 161
第二节 企业管理 168
第三节 工业机构 169
第一节 县办电厂 175
第二节 网电建设 175
第七章 电力 175
第三节 电力应用 178
第四节 电力管理 180
第八章 商业 183
第一节 国营商业 184
第二节 集体商业 190
第三节 个体商业 190
第四节 商业机构 192
第九章 供销合作事业 193
第一节 组织与网点 193
第二节 收购业务 194
第三节 供应业务 196
第一节 县城饮食服务业 199
第十章 饮食服务业 199
第二节 农村饮食服务业 200
第十一章 对外贸易 202
第一节 外贸概况 202
第二节 重点出口商品 203
第十二章 粮油购销 205
第一节 粮油统购统销 205
第二节 粮油市场管理 207
第三节 粮油储运 208
第四节 粮油管理机构 209
第一节 交通 211
第十三章 交通运输 211
第二节 公路运输 216
第三节 交通监理 221
第四节 交通机构 223
第十四章 邮电 224
第一节 邮政 224
第二节 电信 229
第三节 邮电企业管理 232
第四节 邮电机构 235
第十五章 工商行政管理 237
第一节 工商登记与管理 237
第二节 市场管理 238
第三节 物价管理 243
第四节 商标和经济合同管理 246
第五节 机构沿革 247
第十六章 财政 248
第一节 国家地方财政收支及管理 248
第二节 预算外资金管理 252
第三节 乡镇财政 252
第四节 国营(县集体)企业财务管理 253
第五节 财政监察 254
第六节 财政信用 254
第七节 财政保险 255
第八节 财政机构 256
第十七章 税务 257
第一节 农业税 258
第二节 工商税 261
第三节 工商所得税 263
第四节 地方税 264
第五节 契税 265
第六节 机构 266
第十八章 金融 267
第一节 币制沿革 267
第二节 旧时代的钱庄、银行及民间借贷 269
第三节 人民银行 270
第四节 建设银行 276
第五节 信用社 277
第六节 金融机构 279
第十九章 城乡建设 280
第一节 县城街道修建 280
第二节 公共设施 280
第三节 房地产管理与住宅建设 282
第四节 乡村建设 282
第五节 环境保护 283
第六节 机构 283
第二十章 劳动、工资 284
第一节 劳动就业 284
第二节 工资、福利 285
第三节 劳动保护 286
第四节 劳动管理 287
第五节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289
第六节 劳动机构 289
第二十一章 人民生活 291
第一节 城镇人民生活水平 291
第二节 农民生活水平 293
第四篇 政治 301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汤阴县地方组织 301
第一节 党组织的建设及其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主要活动 301
第二节 历届党的代表大会 305
第三节 中共汤阴县委机构 307
第四节 党的基层组织及党员队伍 308
第五节 学校教育 311
第六节 党的纪律检查 312
第七节 统一战线工作 313
第二章 其他党派 317
第一节 国民党 317
第二节 三青团 319
第三章 政权建设 320
第一节 参议会 320
第二节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320
第三节 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321
1.建国前后选举情况纪略 322
附 322
2.民国时期的汤阴县参议会 323
第四章 行政设置 324
第一节 人民政府机构沿革 324
第二节 旧行政设置 328
附:日伪统治时期行政设置 329
第五章 县政治协商委员会 330
第一节 历届政协会议 330
第二节 政协机构 330
第三节 政协组织活动 331
第六章 群众团体地方组织 332
第一节 工会 332
第二节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335
第三节 妇女联合会 339
第四节 农民协会 342
第五节 工商联合会 343
第七章 公安 344
第一节 政治案件侦查 344
第二节 刑事案件侦查 345
第三节 预审 345
第四节 治安管理 345
第五节 看守 347
第六节 武装警察 347
第七节 基层基础工作 347
附:旧警察机构简况 348
第八节 公安机构 348
第八章 人民检察 349
第一节 刑事检察 349
第二节 法纪检察 349
第三节 经济检察 349
第四节 监所检察 350
第五节 信访 350
第六节 检察机构 350
第九章 司法 351
第一节 审判 351
第二节 司法行政 352
附:旧社会司法纪略 353
第三节 司法机构 353
第一章 驻军及军民关系 357
第一节 军阀统治时期驻军及军民关系 357
第二节 国民革命军驻军及军民关系 357
第五篇 军事 357
第三节 前期国民党驻军驻军民关系 358
第四节 日伪军盘据汤阴 358
第五节 后期国民党驻军及军民关系 359
第六了 中国人民解放军及军民关系 359
第一节 清代地方武装 361
第二节 国民时期地方武装 361
第二章 地方武装 361
附:日伪地方武装 362
第三节 其它地方武装 363
第四节 中共领导下的人民地方武装 364
第三章 兵役 366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兵役制度 366
第二节 中共领导下的兵役制度 366
第四章 兵事活动 368
第一节 古代重大兵事活动 368
第二节 近代兵事活动 370
第三节 军阀统治时期兵事活动 370
第四节 抗日战争时期兵事活动 371
第五节 解放战争时期兵事活动 373
第六篇 教科文 381
第一章 教育 381
第一节 学制沿革 381
第二节 各类学校 382
第三节 教育制度 392
第四节 教师队伍 394
第五节 教育经费 396
第六节 教育机构 399
第二章 科学技术 400
第一节 科技成果及其推广运用 400
第二节 科技情报 405
第三节 科技教育 406
第四节 度量衡器管理 407
第五节 地震测报 408
第六节 科技队伍和科协组织 408
第七节 科技机构 409
第三章 文化 411
第一节 群众文化 411
第二节 报纸 414
第三节 广播 414
第四节 图书发行 415
第五节 剧团、剧院 416
第七节 文艺创作 418
第六节 电影 418
第八节 著述 424
第九节 民间文艺 426
第十节 档案管理 427
第十一节 机构 428
第四章 体育 429
第一节 体育活动 429
第二节 体育机构 431
第五章 卫生 432
第一节 爱国卫生运动 432
第二节 卫生防疫 433
第三节 癌症防治 438
第四节 妇幼卫生 440
第五节 职工保健 440
第六节 医学教育 441
第七节 医疗事业 441
第八节 卫生行政、医疗机构 443
第六章 医药 446
第一节 中药材 446
第二节 制剂 449
第三节 中西药品的经营 450
第四节 医药管理 453
第五节 医药机构 453
第一章 岳飞庙、羑里城 457
第一节 岳飞庙 457
第七篇 文物 457
第二节 羑里城遗址 458
第二章 烈士墓地、古墓葬 460
第一节 烈士墓地 460
第二节 古墓葬 460
第三章 古遗址、三建筑、石刻 462
第一节 古遗址 462
第二节 古建筑 465
第三节 石刻 466
附:旧志三士冢考订 468
第三节 麦粥店 468
第二节 宜师沟 468
第一节 西河 468
第四章 文献资料 468
第五章 文物机构和文物保护 470
第一节 文物机构 470
第二节 文物保护 470
第八篇 乡镇概况 473
城关镇 473
韩庄乡 475
白营乡 478
古贤乡 480
菜园乡 483
任固乡 486
五陵乡 489
瓦岗乡 492
伏道乡 494
宣沟乡 496
第九篇 社会 501
第一章 民族、姓氏 501
第一节 民族 501
第二节 姓氏 501
附:汤阴县五陵乡镇抚寨李氏世系图 502
第二章 计划生育 504
第一节 人口发展状况 504
第二节 计划生育 505
第三节 节育措施 506
第三章 社会福利 509
第一节 优抚 509
第二节 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生产 512
第三节 救灾 513
第四章 宗教 516
第一节 佛教、道教 516
第二节 天主教、基督教 516
第五章 社会风俗 518
第一节 传统节日 518
第二节 传统习俗 520
第三节 迷信、禁忌 522
第四节 饮食风味 523
第五节 衣饰 524
第六节 房屋建筑 526
第七节 社会风尚 528
第六章 婚姻、家庭 530
第一节 婚姻 530
第二节 家庭 531
第七章 帮会、社会弊病 532
第一节 帮会 532
第二节 社会弊病 534
第八章 方言 535
第一节 汤阳方言概况 535
第二节 汤阴语音描写 536
第三节 汤阴话与普通话的比较 553
第四节 汤阴话与中古音系的比较 556
第五节 汤阴话词汇简表 558
第六节 汤阴话的某些语法特点 562
第七节 汤阴话标音举例 566
第九章 民间谚谣歌语 575
第一节 民谚 575
第二节 民谣 581
第三节 儿歌 583
第四节 联语 584
第五节 歇后语 585
第一节 古代名人传 589
第十篇 人物 589
第一章 人物传 589
第二节 近现代人物传 594
第二章 人物简介 615
第一节 古代人物 615
第二节 近现代人物 616
第三章 革命烈士英名录 619
第四章 人物表 635
第一节 县党政军领导人员表 635
第二节 科教人员表 644
第三节 出席省以上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名表 647
第四节 知名人士和特技人员表 650
第五节 汤阴籍在外地工作人员表 652
第六节 旧政权职官 656
第十一篇 附录 663
一、中共汤阴县委、县政府关于开展修志工作的文件 663
二、汤阴县志编委会关于征集资料的文件 665
三、地方文献要文辑录 670
四、汤阴文史碑记辑要 678
五、诗文选辑 684
六、日军侵汤时期暴行资料小统计 693
七、传闻轶事 695
八、奇闻异事 697
后记 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