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该如何解释刑法 1
第一节 我国近年刑事个案之争 4
第二节 刑法需要解释 10
第三节 刑法解释的关键是方法和立场问题 16
第二章 法律解释:从追寻原意到追问目的 21
第一节 古代注释法学:作为技艺的法律解释 22
一、文法技艺 24
二、修辞技艺 25
三、逻辑论辩技艺 25
第二节 近代法解释学:追寻立法原意的法律解释 26
一、施莱尔马赫:解释的任务是避免误解 26
二、狄尔泰:解释的本质是重现 28
三、萨维尼:解释的目标是还原立法者原意 29
第三节 现代法解释学:追问目的的法律解释 31
一、自由法运动:追问法之目的 32
二、解释学的发展:从“理解”到“再造” 38
三、解释学的批判回归:解释是本体和方法的统一 49
第三章 刑法解释:方法与立场之争 62
第一节 刑法解释的基本方法 62
一、语义解释 63
二、体系解释 66
三、逻辑解释 70
四、历史解释 75
五、比较解释 76
六、目的解释 78
七、合宪性解释 81
第二节 刑法解释的立场之争 83
一、如何优先选择刑法解释方法 86
二、如何看待刑法解释的漏洞填补功能 87
三、刑法解释能否作出不利于被告人的解释 88
四、如何理解罪刑法定原则 91
五、如何看待裁判者的自由裁量权 93
第三节 刑法实质解释立场之提倡 94
一、刑法实质解释立场是刑事司法的现实需求 97
二、实质解释立场适应我国刑法犯罪构成理论之特点 106
三、刑法实质解释立场是世界刑法解释论的发展趋势 111
第四章 以刑释罪:例证与方法 115
第一节 现有刑法解释方法之不足 116
一、案例与问题 116
二、现有刑法解释方法不能解决的解释难题 120
三、现有刑法解释方法缺陷的原因分析 127
第二节 以刑释罪:对现行刑法解释的一种补充 128
一、对法定刑轻重之考察 128
二、罪刑严重失衡案件要求结合“刑”来解释“罪” 132
三、法定刑越重罪状越窄 135
第三节 以刑释罪:一项实证研究 138
一、以刑择罪:一种真实的刑事裁判模式 139
二、追问:“以刑择罪”裁判模式何以必须 146
三、审视:“以刑择罪”裁判模式何以可能 151
第四节 “以刑释罪”的适用范围与适用限制 154
一、以罪刑法定原则为前提 154
二、不能突破刑法条文可能的语义范围 156
三、适用范围限定于罪刑失衡案件 159
四、以“择轻适用为原则、择重适用为例外” 163
第五章 “以刑释罪”的理论依据 165
第一节 法定刑具有补充解释构成要件的机能 165
一、法定刑能补充解释构成要件 166
二、法定刑轻重影响对构成要件的认定与选择 172
三、刑罚对犯罪的认定具有制约作用 175
第二节 “以刑释罪”符合罪刑均衡原则的内在要求 177
一、“罪刑均衡”观念的起源与发展 178
二、罪刑均衡思想的三种形态 180
三、罪刑均衡原则的内在要求 184
第三节 “以刑释罪”的公众心理依据 188
一、社会公众的“重刑轻罪”观念 188
二、刑事法官对“刑”的感觉 190
三、“以刑制罪”理论与刑法“实质解释” 191
第六章 “以刑释罪”方法的具体运用 194
第一节 对“盗窃”概念的解释——以“许霆案”为例 194
一、盗窃是单方取得财物行为 197
二、利用交易相对方的错误而恶意取得财物不是盗窃 198
三、交易行为被误解为“盗窃”的原因 201
第二节 对“复制发行”概念的解释 ——以“网络深度链接”为例 207
一、搜索类视频网站侵权行为模式分析 208
二、网络深度链接是擅自“复制发行”他人作品的行为 214
三、网络深度链接行为的刑法评价 218
第三节 对“起哄闹事”概念的解释 ——以“恶意跳桥”事件为例 225
一、广州市“恶意跳桥”状况:数据、案例与基本结论 226
二、广州市“恶意跳桥”行为严重之原因分析 229
三、“恶意跳桥”行为的刑法规制 233
结语 245
参考文献 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