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阶段:1917——1927 1
(一) 1
青春 李大钊 1
令 李大钊 2
新的,旧的! 李大钊 5
庶民之胜利 李大钊 8
布尔塞维主义的胜利 李大钊 11
(二) 16
文学革命论 陈仲甫 16
关于文学革命的两封信 钱玄同 20
我之文学改良观 刘半侬 25
“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陈独秀 38
(三) 40
新文学研究者的责任与努力 郎损 40
社会背景与创作 郎损 45
读代英的“八股”*沈雁冰 48
大转变时期何时来呢 沈雁冰 50
新文学观的建设 郑振铎 53
文艺之社会的使命 郭沫若 56
新文学之使命 成仿吾 61
我们的文学新运动 郭沫若 67
艺术之社会的意义 成仿吾 70
革命与文学 郭沫若 75
(四) 84
现代的屠杀者 鲁迅 84
苏俄文艺论战前记 鲁迅 85
革命时代的文学 鲁迅 87
革命文学 鲁迅 93
(五) 95
复王敬轩书 刘复 95
讨论学理之自由权 独秀 108
估“学衡” 鲁迅 109
打倒国语运动的拦路“虎” 健攻 112
答KS君 鲁迅 114
再来一次 鲁迅 116
第二阶段:1927——1937 119
(一) 119
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 成仿吾 119
桌子的跳舞 郭沫若 125
关于革命文学 蒋光慈 134
怎样地建设革命文学 李初梨 140
“醉眼”中的朦胧 鲁迅 154
文艺与革命 鲁迅 159
“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 鲁迅 162
革命与知识阶级 画室 176
从牯嶺到东京 茅盾 181
评茅盾君底“从牯嶺到东京” 克兴 188
读倪焕之 茅盾 200
鲁迅杂感选集序言 瞿秋白 215
(二) 236
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 鲁迅 236
马克思恩格斯和文学上的现实主义 瞿秋白 241
高尔基论文选集 254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前驱的血 鲁迅 257
黑暗中国的文艺界的现状 鲁迅 259
上海文艺之一瞥 鲁迅 263
鲁迅先生对“左联”的态度 冯雪峯 273
(三) 282
文艺的大众化 鲁迅 282
大众文艺的问题 瞿秋白 284
问题中的大众文艺 止敬 291
再论大众文艺答止敬 瞿秋白 300
关于文学大众化 周起应 316
文言-白话-大众语 陈子展 320
门外文谈 鲁迅 322
什么是“键康”与“尊严”? 彭康 337
评驳梁实秋的“文学与革命” 冯乃超 345
习惯与改革 鲁迅 360
新月社批评家的任务 鲁迅 362
答文艺新闻社问 鲁迅 363
“民族主义文学”的任务和运命 鲁迅 364
文艺的自由和文学家的不自由 易嘉 372
论“第三种人” 鲁迅 386
关于“第三种文学”的倾向与理论 丹仁 390
中国文坛上的鬼魅 鲁迅 403
国防,污池,炼狱 郭沫若 409
(四) 409
现阶段的文学 周扬 413
论现在我们的文学运动 鲁迅 420
关于“论现在我们的文学运动” 茅盾 422
关于引起纠纷的两个口号 茅盾 424
现实主义试论 周扬 428
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 鲁迅 437
第三阶段:1937——1942 447
关于文艺的民族形式问题杂记 陈伯达 447
对旧形式利用在文学上的一个看法 周扬 452
新文艺民族形式问题座谈会上的发言 潘梓年 462
论“民族形式”的中心源泉 向林冰 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