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揭开罪恶史 1
第一章 奸雄登台 3
一、谁都不能否认,德意志民族是一个优秀的民族,造就了千古英才,创造了灿烂文明 5
二、“斗争是他得心应手的事情!”这是对一位伟人的评价,但他不是希特勒 10
三、“德国人已经看够了别人在分食那个甜饼。”“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 16
四、魔鬼出现总是伴随着乌烟瘴气,孕育着法西斯的德国,阵阵腹痛 21
五、疯狂前的宁静阴森可怕,希特勒的早年充满的却是神话 27
六、空虚陈腐的维也纳,使一个旁观的单身汉陷入了思想的漩涡,他努力地挣扎着 35
七、希特勒终于找到了得心应手的工具,纳粹党正是他梦寐以求的 42
八、政局,不断出现混乱;希特勒发动了啤酒馆政变。 49
九、重整旗鼓,东山再起,白手起家的希特勒没有因被打入牢笼而一蹶不振。野兽一旦出笼,就要恢复其本性。纳粹势力来势凶猛 56
十、希特勒——这个波希米亚下士未伤一兵一卒,登上了共和国总理的宝座 62
第二章 初露锋芒 68
一、不仅放火,还嫁罪于人,国会纵火案使无产阶级政党受到摧残,无产阶级革命进程被扭断了 69
二、要想征服世界,需先征服德国。授权法、一党化、取消工会,德国完成了纳粹化,下一个目标转向了国外 76
三、世界上最聪明最富有商业意识的民族成了希特勒眼中的劣等民族;象征中世纪以来西欧文化的基督教难逃厄运 82
四、德国人民的灵魂真的可以从焚烧书籍的火光中表现出来吗?千百万册书籍化为文明的纸箔 88
五、和平的幌子下,杀机四伏;墨索里尼、佛朗哥、希特勒联袂一体,却没有引起世人的警戒 93
六、奥地利下士终于使自己的祖国臣服在他的脚下,不过,是充满了明争暗斗和血腥气息的 99
七、欧罗巴的一块小小的地方竟然在压迫着一个文明民族。希特勒如醉似狂;侵捷克,剑拔弩张 105
八、事情荒唐到如此地步,未经主人同意,一次小小的会议就把她肢解了 113
九、这对捷克人来说太残酷了,在经受了大恐慌后没有能够摆脱灭亡的命运 119
十、战前狂澜阵阵,“白色方案”宣告了波兰的命运,大战在即 125
第三章 战争疯狂 132
一、雷霆万钧之势:62个师,160万人,6000门大炮,2800辆坦克和2000架飞机,希特勒以惯用的“闪电战”,突袭波兰 132
二、希特勒的致命弱点——两线作战;不诚实的盟友演出了“奇怪战争”;“狼穴”中的希特勒大喜过望。 139
三、希特勒挥戈西向,所向披靡;英法的调情引来了狰狞的恶魔 145
四、希特勒凶相毕露,“必须以闪电的速度……用武装力量占领荷兰和比利时的空军基地。无需考虑中立声明。” 150
五、1918年11月11日,德意志帝国在此屈膝投降……22年后,历史却演出了相反的一幕 156
六、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惟一的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一次空战。德国向英国投掷了6万吨炸弹,8.6万人被炸死,1万多幢房屋被毁 163
七、希特勒要以“无情的严厉行动”粉碎南斯拉夫,他将把巴纳特分给匈牙利,马其顿分给保加利亚,亚得里亚海岸分给意大利 169
八、“当‘巴巴罗萨’开始时,全世界将会大惊失色,难置一信!”。希特勒在“狼穴”中发出了令人恐怖的嗥叫 174
第四章 纳粹瘟疫 180
一、“苏维埃就像窗户上的一块玻璃,一拳就会打得粉碎。”但德军所遇到的却是坚不可摧的铁板一块 180
二、沙漠之狐——隆美尔不负盛名,“像猎犬追野兔似的”把英军追逐得连滚带爬,屁滚尿流 185
三、人性、道德……所有的一切对纳粹不起任何作用,如果做了这帮豺狼本性的纳粹的“战俘”,就等于迈进地狱的门槛了 190
四、“NN”——夜雾命令执行。消失在德国的茫茫夜雾中的数不清的冤魂,毒杀、枪决、活埋……欧洲的人间地狱。 196
五、灭绝营——希特勒的又一“杀手锏”,三十多个主要集中营全部都是死亡营,几百万囚徒被“灭绝” 202
六、为了发展“医学”,纳粹分子的实验对象又转向了人;试管和药品制成的绞刑架,为医学屈死的冤魂 208
七、德意志民族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应该建立由德意志统治的世界;犹太人和斯拉夫人是劣等民族,无权生活在世上 215
八、你一发现有什么东西可能是德国人民所需要的,就必须像警犬一样追逐。一定要把它弄到手…送到德国 222
九、犹太人的灾星——希特勒;最终解决犹太人问题,大约600万犹太人被杀害 228
十、要大炮不要黄油是希特勒的一贯口号;战争期间,德国人民的裤带紧了再紧;德国人民也是一无所有了 235
第五章 纳粹末日 241
一、“台风”在10月2日刮起。一股强风,一股旋风,要猛袭莫斯科,彻底把苏联打垮 241
二、希特勒声嘶力竭地叫嚷:“我决不离开伏尔加!我决不从伏尔加后退!”但苏联红军还是毫不客气地把他赶跑了 247
三、苏联的大反攻,北非战场的结束,意大利的投降,欧洲战场的开辟。希特勒这一时间焦头烂额 253
四、焦土政策——狂怒的野兽的最后挣扎;摧毁德国的一切,德国要变成一片荒漠不毛之地 259
五、希特勒屁股底下的宝座一再发生摇晃,纳粹并不是铁板一块;一声巨响,希特勒险些儿命丧黄泉。 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