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1
第一章 土地制度 9
第一节 土地所有制形式 9
一 王田 10
二 食邑 14
三 小私有土地 20
第二节 井田制度 24
第二章 赋税制度 35
第一节 军赋 35
第二节 田税 42
第三节 地租 45
第四节 户口税 48
第五节 关市税 51
一 关税 51
二 市税 53
第六节 贡纳 55
一 邦国之贡 55
二 万民之贡 57
第三章 宗法制度与等级构成 61
第一节 宗法制度 61
第二节 等级构成 70
第一节 阶级关系 77
第四章 直接生产者的身分 77
第二节 直接生产者的身分 80
一 庶人界说 80
二 直接生产者的身分 83
第五章 社会经济形态演进轨迹 94
第一节 西周时期的社会经济形态 94
第二节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形态 107
一 楚国家的形成 107
二 武王至悼王之世的社会性质 111
三 怀王至顷襄王之世社会性质的量变 120
一 生产工具 126
第一节 生产工具与耕作方式 126
第六章 楚国的农业 126
二 耕作方式 130
第二节 水利设施与建设 135
一 堤防工程 135
二 蓄水工程 137
三 排灌工程 148
第三节 农业生产水平 152
第四节 《神农》与楚国农业理论 158
一 《神农》与《吕氏春秋》论农篇 158
二 《神农》作者辨析 159
三 《吕氏春秋》中的楚国农学 168
第一节 官营作坊 172
第七章 楚国手工业管理与生产体系 172
一 中央政府直属作坊 173
二 其他类型的作坊 180
第二节 管理与技术职官 184
第三节 百工的身分与地位 196
一 国工 196
二 客匠 198
三 工奴 201
第八章 楚国手工业生产与工艺水平 204
第一节 采矿与冶炼 204
一 采矿 205
二 冶炼 210
第二节 青铜铸造 213
一 分范合铸 214
二 失蜡法 215
三 焊接 218
四 铸镶错嵌 220
第三节 铁之冶铸 222
第四节 纺织与刺绣 225
一 丝织品的种类 226
二 丝织与练染 230
三 麻纺 233
四 刺绣 234
一 木、竹制作 236
第五节 木、竹制作与髹漆 236
二 髹漆 241
第六节 料器 245
第九章 楚国商业管理与商人的地位 249
第一节 管理机构 249
第二节 管理职官 255
第三节 商人的社会地位 261
第十章 楚国商品经济 268
第一节 商品与贸易 268
一 都会 278
第二节 都会与交通 278
二 交通 283
第三节 货币 291
一 铜币 292
二 金币 296
三 银币 304
第四节 权衡度量 306
一 权衡器与衡制 306
二 度器与度制 311
三 量器与量制 312
后记 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