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页 1
前言 王世民 1
尚书通论 3
重版自叙 3
第一部 尚书通论 8
第一章 先秦引书篇 8
论语 8
孟子 10
左传 13
国语 19
墨子 21
礼记 27
荀子 32
吕氏春秋 34
韩非子 34
第二章 汉世传本篇 38
伏生本 38
壁中本 40
孔氏本 46
献王本 48
中秘本 49
杜林本 50
孔传本 52
第三章 篇目篇 53
第一节 伏生篇目复元 53
表一 孔传本五十八篇目 53
表二 孔传本古文二十五篇目 54
表三 郑注古文二十四篇目 55
表四 郑注今文三十篇目 55
表五 伏生二十九篇目 56
第二节 大誓后得 58
战国本甲--文王伐邘本 64
战国本乙--武王伐纣本 65
史记本 66
大传本 67
河内本 68
孔传本 75
第三节 舜典及其它的分合 77
第四节 三家今文 83
表六 两汉今文篇卷异同 85
第五节 东汉古文 86
第六节 东晋古文 89
第七节 所谓百篇 91
第八节 百篇书序的编次 92
表七 尚书百篇表 94
第九节 篇名 102
第四章 书序篇 105
熹平石经书序残石 105
今文、古文和孔传本书序 109
书序的年代 113
第五章 考实篇 114
宋、元、明、清诸家疑古文 114
西汉古文十六篇 120
第六章 结语与问题纲目 123
第二部 尚书专论 127
第一考 古文尚书作者考 127
上篇 皇甫谧、梅颐、王肃不是古文尚书作者 127
下篇 东晋的孔安国可能是古文尚书作者 137
第二考 尧典为秦官本尚书考 152
论十有二州十有二山及十有二牧 153
论协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 159
论五载一巡守 160
尧典以外各篇有秦制 162
第三考 王若曰考 163
甲 成、康及其后的史官 163
乙 西周金文中的册命 167
丙 文献中的策命 179
丁 《周书》中的王若曰 183
第四考 古文考略 190
第三部 尚书讲义 198
第一篇 甘誓 198
第二篇 汤誓 207
第三篇 般庚上 215
第四篇 大诰 231
(一) 西晋时有无孔传本的考察 247
第四部 尚书补述 247
一 孔传本出现的时代 247
(二) 东晋时孔传本出现的证据 253
(三) 有关东晋孔传本的三事 261
(四) 结语 271
二 书序形成的时代 275
(一) 孔传本书序与熹平石经书序 275
(二) 史记所涉及的书序 285
(三) 史记所未涉及的书序 309
(四) 百篇序形成的四个阶段 314
三 论尚书逸文 317
(一) “周书”、逸周书与汲冢周书 317
(二) 所谓“逸十六篇” 332
(三) 孙星衍“尚书逸文” 344
(四) 结语 347
四 论尚书体例 348
五 敦煌写本尚书经典释文跋记 365
六 尧典、考工记与秦制 383
七 孟子洚水考 390
参考书目 396
校后补记 401
西周年代考 405
再版附记 405
重编前言 406
自序 411
第一部 西周积年 412
第二部 西周金文 431
第三部 有关西周年代的文献 441
一、夏商周积年简表 454
第四部 附表 454
二、两周简表 455
三、西周分期表 457
四、西周诸侯世表 460
五、两周诸国存亡表 461
六国纪年 467
六国纪年表叙 467
六国纪年表 494
六国纪年表考证上篇 504
六国纪年表考证下篇 550
汲冢竹书考 596
世本考略 618
汉初及其前的纪年材料 626
后记 629
陈梦家著述要目 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