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长的裹脚布 3
纳西族接受儒家教化的历史回顾 3
论拜上帝会的消极作用 9
对明朝科举制的重新认识 17
“天不变,道亦不变”新解 28
“中华”与“华夷之变” 39
儒家与时势 49
“大学”之辩 59
中国古代蒙学初探——古代蒙学与当代小学之比较 74
孔子的“以德治国”思想 89
周善甫先生与楹联 98
臭豆腐块 107
“合肥”与“常熟” 107
猪年话猪 108
“生”“死”之谈 110
君主称谓谈 112
父母称谓谈 116
夫妻称谓谈 118
子女称谓谈 120
“兄弟”称谓谈 122
师生称谓谈 124
“小姐”、“太太”考 126
高临安画展前言 128
汉字与国家的统一刍议 129
避免姓名雷同的一种设想 133
请领导不要再视察考场 135
甘泽泉见闻 136
杜文秀的一幅藏画 137
昆明文庙值得恢复重建 139
治愈春城“水淹之痛”——这个办法行不行? 141
《论语》百则 147
原书前言 147
编例 149
《论语》常用词语注释 150
1.学而时习之 152
2.温故而知新 152
3.学而不思则罔 153
4.知之为知之 154
5.不耻下问 154
6.每事问 155
7.知之者 155
8.默而识之 156
9.不愤不启 157
10.三人行 157
11.我非生而知之者 158
12.盖有不知而作之者 158
13.子不语 159
14.后生可畏 159
15.朽木不可雕 160
16.子以四教 161
17.志于道 161
18.朝闻道 162
19.学而优则仕 163
20.有教无类 163
21.功亏一篑 164
22.学如不及 164
23.子在川上曰 165
24.何莫学夫诗 165
25.诗三百 166
26.兴于诗 166
27.关雎 167
28.子谓韶 167
29.三月不知肉味 168
30.子所雅言 168
31.辞达而已矣 169
32.文质彬彬 169
33.克己复礼 170
34.杀身成仁 171
35.苟志于仁 171
36.仁远乎哉 171
37.当仁不让 172
38.己所不欲 172
39.子贡问为仁 173
40.唯仁者能好人 173
41.人而不仁 174
42.富与贵 174
43.巧言令色 175
44.巧言乱德 175
45.德不孤 176
46.好德与好色 176
47.成人之美 177
48.不患无位 177
49.患得患失 178
50.古之学者 178
51.怨天尤人 179
52.食无求饱 180
53.以德报怨 180
54.士志于道 181
55.三军可夺帅 181
56.岁寒 182
57.任重道远 182
58.道不同 183
59.见贤思齐 183
60.周而不比 184
61.君子坦荡荡 184
62.君子求诸己 185
63.和而不同 185
64.君子尚勇乎 185
65.君子喻于义 186
66.义以为质 186
67.益者三友 187
68.君子有三戒 188
69.不重则不威 188
70.贫而乐 189
71.博学于文 190
72.君子不器 191
73.子张问行 191
74.子绝四 192
75.益者三乐 192
76.必也狂狷 193
77.性相近 194
78.三思而行 194
79.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195
80.笃信好学 196
81.知者不惑 196
82.人无远虑 197
83.君子有九思 197
84.不知命 198
85.可与言 199
86.患不知人 199
87.知者乐水 199
88.弟子入则孝 200
89.孟懿子问孝 201
90.子游问孝 202
91.子夏问孝 202
92.父母之年 203
93.吾党有直躬者 204
94.林放问礼之本 204
95.子路问事鬼神 205
96.爱之 206
97.唯女子与小人 206
98.里仁为美 207
99.厩焚 207
100.道千乘之国 208
101.为政以德 208
102.道之以政 209
103.卫灵公问阵 210
104.听讼 210
105.子贡问政 211
106.民可使由之 212
107.君使臣 212
108.齐景公问政 213
109.子路问事君 214
110.先进于礼乐 215
111.不以言举人 215
112.君子不党 216
113.樊迟请学稼 216
114.季康子问政 217
115.子路问政 218
116.子夏问政 218
117.其身正 219
118.恭而无礼则劳 219
119.八佾舞于庭 220
120.百世可知 221
121.周监于二代 222
后记 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