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前言页 1
第一篇 财政关系的产生和发展 18
第一章 财政关系的客观性质 18
第一节 财政关系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产物 18
第二节 财政关系的发展过程 32
第三节 财政关系与国家 42
第四节 财政一般与财政特殊的关系 52
第一节 财政关系和商品经济的内在联系 55
第二章 商品经济中的财政关系 55
第二节 商品经济对财政关系发展的影响 70
第三节 财政关系要体现商品经济原则 75
第三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财政关系 83
第一节 财政关系与社会经济结构 83
第二节 财政关系与经营形式 95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财政关系的特点 99
第一节 财政关系是社会再生产的需要 108
第四章 财政关系与社会再生产 108
第二节 财政关系是社会再生产的组成部分 114
第三节 财政关系在社会再生产中的地位 128
第四节 财政关系在社会再生产中的作用 141
第二篇 财政分配的经济分析 157
第五章 财政收入的经济分析 157
第一节 财政收入的经济内容 157
第二节 财政收入的经济形式 169
第三节 财政收入的量度 177
第六章 财政支出的经济分析 197
第一节 财政支出的性质 197
第二节 财政支出结构 204
第三节 积累性财政支出结构对社会再生产的影响 218
第四节 财政支出的数量界限 231
第七章 财政政策的选择 248
第一节 均衡财政和非均衡财政 248
第二节 紧缩与扩张 264
第三节 对补偿性理财方式的分析 283
第三篇 财政体制 294
第八章 财政体制概述 294
第一节 财政体制的概念 294
第二节 财政体制的演变 302
第三节 财政体制改革的基本方向 315
第四节 财政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 324
第五节 财政体制的总体构思 337
第一节 分级财政的涵义 348
第九章 预算体制 348
第二节 分级财政与“分灶吃饭”体制的区别 351
第三节 发展商品经济需要实行分级财政 355
第四节 分级预算 361
第五节 职能预算(复式预算) 370
第六节 预算约束 378
第十章 税收体制 382
第一节 税收体制的涵义 382
第二节 80年代的税制改革 382
第三节 历史局限性 393
第四节 可行的税制框架 401
第五节 90年代深化改革的目标 405
第六节 税收与价格 413
第十一章 国家信用体制 421
第一节 国家信用的性质和作用 422
第二节 国家信用发展的经济空间 435
第三节 国家信用的经营管理 442
第十二章 财政的经济效益的客观性 450
第四篇 财政的经济效益 450
第一节 财政经济效益的涵义 451
第二节 研究财政经济效益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459
第三节 衡量财政经济效益的原则方法 466
第十三章 财政的经济效益的衡量 470
第一节 财政收入的经济效益 470
第二节 财政支出的经济效益 478
第三节 提高财政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 498
结束语 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