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页 1
第一篇 针灸理论辩析 3
一、针灸与针灸学的特点 3
二、论针灸的治疗作用 6
三、影响针灸疗效的因素 10
四、针灸治则研究 27
五、临证五明 35
六、论古代取穴法的临床应用 39
七、经络诊察法 52
八、经络学说中三个重要问题 58
九、论《灵枢·经脉篇》记载十二经脉的共性特点 65
十、辩经须知 73
十一、十四经脉循行的体表测量法 91
十二、脾胃学说在针灸临床的应用 108
三、徐疾补泻手法所致凉热针感出现率的观察 115
十三、针刺镇痛与甲皱微循环关系的探讨 119
十四、论腧穴 123
一、重视手法,究其实质 135
第二篇 腧穴针法体验 135
二、针刺法、刺血法、艾灸法、火针法的治疗作用及其配合应用 142
四、针刺手法激发循经感传的研究 150
五、“气至病所”法对提高针灸疗效的研究 157
六、“气至病所”前后温度变化的观察 170
七、患者自努(按压)激发“气至病所”出现率的观察 176
八、气海的治疗作用 179
九、中脘的临床应用 184
十、膻中为治气之主穴 189
十一、抗衰老除房颤功在关元 193
十二、宣降之要穴--天突 199
十三、人中功在醒神开窍 202
十四、百会的临床应用 205
十五、风府的治疗作用 208
十六、疏解三阳经热之要穴--大椎 211
十七、“四关”穴之一--合谷 215
十八、皮肤病、疮疡之要穴--曲池 219
十九、健脾保健穴足三里 222
二十、妇科病要穴--三阴交 227
第三篇 临证治疗研究 233
一、中风病病因证治 233
二、泻法在中风病急性期的应用 238
三、中风病急性期医案 244
四、中风病恢复期证治 250
五、中风病恢复期医案 256
六、65例中风病临床治疗分析 265
七、中风病后遗症医案 268
八、小中风(短暂性脑缺血)临床资料分析 276
九、针灸预防中风 282
十、高血压病病因证治 287
十一、灸百会降血压的临床观察 298
十二、口眼?斜病因证治及其后遗症的形成与治疗 304
十三、温法治疗口眼?斜(寒邪偏盛证)临床分析 309
十四、清法治疗口眼?斜(热邪偏盛证)临床分析 318
十五、温法治疗口眼?斜后遗症(继发性面肌痉挛)临床分析 325
十六、行气法治疗面肌痉挛102例临床分析 333
十七、145例原发性面肌痉挛临床分析 339
十八、原发性面肌痉挛医案 346
十九、针刺治疗局部冻伤150例疗效观察 354
二十、足三里、四缝治疗小儿疳积 358
二十一、关元、三阴交治疗小儿遗尿 363
二十二、一间、陷谷治疗网球肘 366
二十三、放血法治疗溃疡性口腔炎 369
二十四、弹拨大肠俞治疗痔疮 372
二十五、辨经治疗牙痛 374
二十六、39例腰痛临床分析 378
二十七、弹拨昆仑治疗功能性太阳经腰痛 386
二十八、49例腰腿痛临床分析 391
二十九、43例漏肩风临床分析 400
三十、针刺退热的临床实践与研究 408
三十一、六种急症的针灸治疗 413
三十二、48例头痛临床分析 421
三十三、疑难病案选 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