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动员与参与的背景:“后总体性社会” 1
一、“总体性社会”与国家对资源的垄断 2
二、“后总体性社会”的出现 8
三、资源配置与民间公益事业的生存空间 18
第二章 希望工程合法性的获得 25
一、希望工程的发端 26
二、事业合法性:正视贫困与开放教育 33
三、组织合法性的建立 45
四、获得合法性的策略 52
第三章 准组织化动员 61
一、“总体性社会”与组织化动员方式 62
二、希望工程社会动员的初步尝试 70
三、希望工程准组织化动员方式的形式 87
第四章 以社会化方式链接体制资源 103
一、青基会系统的组织化 104
二、地方的体制运作 113
三、体制资源与社会化链接 129
第五章 希望工程与符号资源 140
一、希望工程的符号资源 141
二、希望工程符号资源的社会化运作 153
三、希望工程资本 161
第六章 大众的选择:现实与传统的结合 171
一、大众意识的唤起 174
二、社会规范与行为决策 186
第七章 一体化社会参与 197
一、从结对救助到 98志愿者 198
二、组织依托与工作手臂 211
三、社会化监督 230
第八章 参与者行动分析 237
一、参与者的人口学特征 238
二、泛道德化参与 246
三、市场化参与 265
四、行政化参与 272
第九章 总结与讨论 280
一、希望工程的背景:“后总体性社会” 282
二、希望工程的资源动员 284
三、希望工程的社会参与 289
四、讨论与展望:从希望工程看“后总体性社会”中民间社团的成长途径 292
参考文献 296
后记 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