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页 1
第一章 龙门石窟创建之历史及概况 1
一、龙门命名之由来 1
二、龙门石窟创建之历史 2
1.北魏创建之石窟 2
2.隋唐创建之石窟 6
第二章 古阳洞 11
一、古阳洞中造像年代及题材 11
1.根据古阳洞造像题记以确定其开凿年代 11
2.龛的类型与造像特征 12
3.古阳沿南壁之佛本行故事像 14
二、古阳洞及慈香窟中二十品考释 18
1.孙秋生刘起祖二百人等造像记 18
2.比丘慧成为亡父始平公造像题记 19
3.北海王元详造像题记 21
5.长乐王丘穆陵亮夫人尉迟为亡息牛橛造像记 23
4.北海王国太妃高为孙保造像题记 23
6.一弗为夫张元祖造像题记 25
7.司马解伯达造像题记 25
8.云阳伯郑长猷为亡父母等造像题记 27
9.比丘惠感为亡父母造像题记 27
10.高树、解伯都州二人等造像题记 28
11.广川王祖母太妃侯为亡夫贺兰汗造像题记 28
13.广川王祖母太妃侯造像题记 29
12.马振拜等三十四人为皇帝造像题记 29
14.比丘法生为孝文皇帝并北海王母子造像题记 30
15.安定王元燮为亡祖等造像题记 31
16.齐郡王元祐造像题记 31
17.比丘尼慈香慧政造像题记 32
18.比丘道匠为师僧父母造像记 33
19.仇池杨大眼为孝文皇帝造像记 33
20.魏灵藏薛法绍造像题记 35
一、宾阳三洞的开凿问题 38
第三章 宾阳三洞与潜溪寺 38
二、宾阳中洞 39
1.内容布局与造像特征 40
2.造像题材之考释 40
(1)狮子 40
(2)三佛 41
(3)十神王 42
(4)帝、后礼佛图 43
(5)萨埵太子舍身饲虎 45
(6)须大拿太子本生 45
(7)文殊师利与维摩诘 46
(8)窟顶之伎乐天与供养天 46
(9)菩萨 46
(10)券门两侧之护法天 47
(11)金刚力士 48
三、伊阙佛龛之碑 49
四、宾阳南洞 52
五、洛州乡城老人佛碑 53
六、宾阳北洞 54
七、潜溪寺 55
第四章 敬善寺 58
一、敬善寺 58
1.洞窟型制与造像特征 58
2.敬善寺石像铭 59
3.杜法力造像及其铭记 60
二、爨君协造优填王像考 62
第五章 万佛洞至莲花洞 64
一、万佛洞 64
二、惠简洞 65
三、惠简洞南部小窟 66
四、老龙洞 67
五、莲花洞 68
1.洞窟形制与造像特征 68
2.维摩诘经变相考 69
3.四大声闻及三身佛考 71
4.佛本行故事考 71
第六章 石牛溪南之主要五窟 73
一、石牛溪 73
二、普泰洞(旧十四号窟) 74
1.开凿年代与布局 74
2.“太子树下思维”与“佛涅槃像”考 75
三、赵客师洞 75
1.开凿年代与内容布局 75
2.部分题记的考释 76
四、破洞 77
五、魏字洞 78
1.内容布局与造像特征 78
2.有关魏字洞的开凿问题 78
1.洞窟形制与内容布局 79
六、唐字洞 79
2.北朝末年的题记与开窟年代问题 80
3.唐字洞外壁的佛传雕刻小品 81
4.帐型龛的源流 81
第七章 奉先寺 83
一、大卢舍那像龛记及寺中造像之考释 83
二、唐赠陇西县君牛氏像龛碑 86
三、唐虢国公杨思勖造像记 89
四、大唐内侍省功德之碑 90
第八章 药方洞石刻考 93
一、药方洞创建之年代 93
二、参考各药书对药方洞中药方之考释 94
三、药方洞中药方之来源 108
第九章 古阳洞以南的六大窟 112
一、火烧洞 112
1.洞窟形制与开凿年代 112
2.北魏末期与唐时题记考释 113
3.窟楣两侧的帝释天与帝释天妃浮雕 114
1.窟内地平面上之莲花图案 115
2.莲花中化生童子浮雕与思维菩萨像 115
二、石窟寺 115
3.男女供养人行列之礼佛图 116
三、路洞 117
四、八作司洞 118
1.洞窟形制与造像特征 118
2.二天王像考 118
3.基坛表面的舞乐图 119
4.“八作司”考 119
五、龙华寺 120
1.内容布局与造像特征 120
2.五佛题材考 120
六、极南洞 121
一、擂鼓台中、南、北三洞 123
1.擂鼓台中洞 123
第十章 伊水东岸之擂鼓台三洞、看经寺区与万佛沟 123
2.擂鼓台南洞 124
3.擂鼓台北洞 126
二、看经寺区 127
1.看经寺 127
2.二莲花南、北洞 128
(1)二莲花南洞 128
(2)二莲花北洞 129
1.万佛沟口之三龛一窟 130
3.四雁洞 130
三、万佛沟 130
2.高平郡王洞 132
3.千手观音窟 133
4.西方净土变龛 133
5.千手千眼观音龛 134
附:龙门环境及龙门泉 137
结束语 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