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学历史概述 1
上篇 中医护理学的历史 9
第一章 远古至春秋时期的护理知识(远古~公元前476年) 9
一、护理知识的萌芽 9
二、中医护理的早期概况 17
第二章 战国至三国时期的中医护理学(公元前475~公元265年) 25
一、生活护理 26
二、精神护理 30
三、饮食护理 35
四、临证护理 38
五、卫生保健 46
第三章 魏晋至五代时期的中医护理学(公元265~960年) 51
一、生活护理 51
二、临证护理 56
三、饮食护理 64
四、专科护理 69
五、消毒防疫与劳动防护 78
第四章 宋金元时期的中医护理学(公元960~1368年) 80
一、生活护理 80
二、精神护理 82
三、饮食护理 83
四、临证护理 86
五、专科护理 87
六、药物护理 89
七、护理与其他疗法相结合 91
第五章 明清时期的中医护理学(公元1368~1840年鸦片战争前) 93
一、病室的管理 93
二、对护理人员的要求 94
三、病情观察 95
四、饮食调护 97
五、中药护理 99
六、消毒防疫 102
七、劳动防护 103
第六章 近百年来的中医护理学(公元1840~1949年) 105
一、传统的中医护理学 105
二、相关的几个问题 109
第七章 现代中医护理学(公元1949~ ) 114
一、中医护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114
二、中医临床护理的提高 115
三、中医病房的护理管理 123
四、中医护理教学与科研 126
五、中医护理著作 130
〔第一部分〕 常见各科疾病的中医护理 133
下篇 中医护理学的临床应用 133
第一章 中医内科的辨证施护 135
一、感冒 136
二、咳嗽 136
三、肺痈 139
四、肺痨 141
五、哮证 143
六、悬饮 145
七、胃痛 146
八、呕吐 149
九、泄泻 151
十、痢疾 154
十一、黄疸 156
十二、臌胀 157
十三、水肿 160
十四、消渴 163
十五、胸痹 164
十六、心悸 166
十七、中风 168
十八、头痛 170
十九、眩晕 173
二十、老年性痴呆 175
二十一、精神分裂症 176
二十二、痫证 178
二十三、厥证 180
二十四、痹证 182
二十五、淋证 184
二十六、癃闭 187
二十七、血证 188
第二章 中医妇科的辨证施护 195
一、痛经 196
二、月经过多 198
三、妊娠恶阻 201
四、妊娠水肿 203
五、先兆流产 204
六、产后 206
七、产后恶露不绝 208
八、带下病 209
第三章 中医儿科的辨证施护 212
一、咳嗽 213
二、肺炎喘嗽 214
三、哮喘 216
四、小儿泄泻 217
五、鹅口疮 219
六、疳证 220
七、肠道虫证 222
八、遗尿 223
九、小儿水肿 224
十、小儿惊风 226
十一、麻疹 228
十二、丹痧 230
十三、痄腮 231
十四、水痘 233
十五、顿咳 234
十六、小儿麻痹症 235
一、伤科常用治疗方法护理 238
第四章 中医伤科的辨证施护 238
二、常见上肢骨折 241
三、常见下肢骨折 246
四、常见躯干骨折 251
五、常见关节脱位 253
一、蛇毒病 256
二、疔疮 257
三、瘰疬 259
四、褥疮 260
五、乳痈 262
六、痈 264
七、疖 266
八、肛肠手术前后 267
九、痔 268
十、肛瘘 271
十一、脱肛 272
十二、肛裂 272
十三、皮肤瘙痒病 273
第六章 中医眼科的辨证施护 275
一、眼科一般护理 275
二、眼科常用护理技术操作 277
(一)睑缘赤烂 281
三、眼科疾病的临床护理 281
(二)漏睛、漏睛疮 283
(三)天行赤眼、天行赤眼暴翳 284
(四)凝脂翳 285
(五)瞳神紧小,瞳神干缺 288
(六)绿风内障 289
(七)圆翳内障 293
(八)暴盲 294
(九)青盲 295
(十)疳积上目 297
(一)龋齿 300
第七章 中医耳鼻咽喉口齿科的辨证施护 300
一、口腔疾病的临床护理 300
(二)口疮 301
二、咽喉疾病的临床护理 304
(一)咽炎 304
(二)扁桃体炎 306
三、耳部疾病的临床护理 308
(一)耳性眩晕病 308
(二)突发性耳聋 310
(三)化脓性中耳炎 313
四、鼻腔疾病的临床护理 316
第八章 肿瘤疾病的中医辨证施护 320
一、肺癌 321
二、胃癌 323
三、肝癌 327
四、食管癌 329
五、肠癌 332
六、膀胱癌 334
七、乳腺癌 336
八、宫颈癌 338
九、鼻咽癌 340
〔第二部分〕中医传统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343
第一章 针刺及护理 344
一、针刺护理 344
二、毫针刺法及护理 347
三、皮内针刺法及护理 349
四、耳针刺法及护理 350
五、皮肤针刺法及护理 351
六、电针法及护理 351
七、水针法及护理 353
八、针刺异常的护理 354
第二章 灸法及护理 361
第三章 拔罐法及护理 364
第四章 刮痧法及护理 366
第五章 推拿法及护理 368
第六章 药物外治法及护理 371
一、换药法 371
二、贴药法 372
三、敷药法 374
四、薰洗法 375
第七章 经络导平疗法及护理 377
第八章 中草药离子导入法及护理 379
第九章 中草药保留灌肠法及护理 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