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库区概况 1
第一节 站网市设与观测 1
第二节 进出库站实测水文泥沙概况 17
第三节 坝区气候 20
第四节 库区地貌 22
第二章 枢纽建设和改建前后的运用及泄流能力 24
第一节 枢纽改建 24
第二节 泄水建筑物尺度和泄水量率定 25
第三节 泄流建筑物排沙观测和分析 28
第四节 水库运用概况 29
第五节 蓄清排浑年度运用情况 31
第三章 库区治理工程和抽水灌溉工程建设概况 37
第一节 库区治理工程建设概况 37
第二节 库区抽水灌溉工程建设概况 48
第四章 库区淤积测量方法和断面冲淤计算方法讨论 51
第一节 实测断面法库容和冲淤量精度分析 51
第二节 进出库站实测悬沙量差不代表河段冲淤量 53
第三节 测验断面冲淤变化计算方法研究 56
第五章 1960-1990年库区水沙量平稳、水沙量测验精度分析 63
第一节 水量、沙量平稳方程 63
第二节 库区水沙量平稳因素的分析和采用 64
第三节 库岸调节水量Rs的计算 65
第四节 水库蓄水量和调节量计算方法讨论 67
第五节 库区塌岸量(V1)计算与分析 72
第六节 水文站漏测临底层含沙量(S5)问题讨论 83
第七节 水沙量平衡对照 86
第六章 库区各库段冲淤变化和分布 103
第一节 黄河库段纵剖面变化和典型断面冲淤厚度变化 103
第二节 水库库容损失变化 111
第三节 黄河龙门至潼关库段(小北干流)冲淤变化 113
第四节 潼关至大坝段冲淤变化 124
第五节 渭河库段冲淤变化 128
第七节 三门峡水库淤积末端变化 132
第六节 北洛河库段冲淤变化 132
第八节 全库冲淤变化概述 135
第七章 专题实验研究 137
第一节 上中游人类活动对入库水沙量的影响 137
第二节 龙门“揭河底冲刷”洪水特征和对小北干流的影响 148
第三节 三门峡水库异重流观测 164
第四节 潼关站河道异重流特性 167
第五节 黄河大洪水对渭河、北洛河的影响 178
第六节 三门峡水库淤积物初期干容重观测计算和分析 187
第七节 潼关1977年8月6日洪峰流量分析 191
第八节 潼关站河床高程演变分析 196
第九节 龙门站历史典型洪水分析 206
第十节 咸阳站公路桥测流精度分析 217
第十一节 1996年、1997年三门峡库区潼关段清淤实验研究 221
第八章 进出库站测验断面冲淤变化 240
第一节 龙门站马王庙断面冲淤变化分析 240
第二节 陕县站和三门峡站断面冲淤变化 243
第三节 华县站测验断面冲淤变化分析 249
第四节 咸阳站断面冲淤变化分析 253
第五节 河津站断面冲淤变化 254
第六节 结语 257
第一节 流速特征 260
第九章 库区各站实测流速、流量特征 260
第二节 流速仪法测流方法精简分析 269
第三节 历年洪水水位流量关系分析 270
第四节 咸阳站历年最大流量的分析和修改 274
第十章 进出库站泥沙特征 279
第一节 悬移质泥沙测验研究 279
第二节 推移质输沙率测验与分析 295
第三节 表层床沙测验和颗粒级配沿程变化 313
第十一章 库区水质、水温和冰情 321
第一节 库区水环境演变 321
第二节 库区水温 327
第三节 冰情 335
附录1 339
附表1-1 三门峡水库历年各高程库容量 339
附表1-2 黄河潼关至三门峡库段各分段实测断面法冲淤量 343
附表1-3 黄河龙门至潼关库段各分段实测断面法冲淤量 346
附表1-4 渭河、北洛河库段各分段实测断面法冲淤量 349
附表1-5 三门峡库区黄河各断面历年主河槽平均河床高程成果 351
附表1-6 三门峡库区黄河各断面历年滩地平均高程 369
附表1-7 1995年复算三门峡库区溻岸特征值成果 375
附表2-1 三门峡库区各站历年径流量成果 378
附录2 378
附表2-2 三门峡库区各站历年最大流量成果 382
附表2-3 三门峡库区各站历年最小流量成果 386
附表2-4 三门峡库区各站历年输沙量成果 390
附表2-5 三门峡库区各站历年最大含沙量成果 394
附表2-6 三门峡库区各站历年最小含沙量成果 398
附表2-7 三门峡库区各站历年平均含沙量成果 402
附表2-8 三门峡库区各站历年年平均悬沙粒径小于0.025mm百分数 406
附表2-9 三门峡库区各站历年年平均悬沙粒径小于0.05mm百分数 408
附表2-10 三门峡库区各站历年降水量成果 410
附表2-11 三门峡库区各站历年蒸发量成果 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