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周来祥 1
导论 审美意识的历史转型 1
一、如何定义浪漫主义 1
提要 3
二、对立性原则 11
三、主体性原则 18
四、二十世纪中国浪漫主义的历史发展 24
上篇 中国近代浪漫主义 37
第一章 中国近代浪漫主义的先声 37
第一节 历史背景、哲学内涵及理论所指 37
第二节 晚明浪漫主义的美学成就 41
第三节 一种有缺失的审美结构 49
第二章 王国维对德国浪漫诗学的引进 54
第一节 与德国浪漫诗学的契合点 54
第二节 作为建构近代审美意识基点的意志本体论 62
第三节 超利害关系的审美本质观及美学类型学 70
第四节 化合中西理论的新思维 74
第三章 鲁迅、周作人对浪漫主义的推进 82
第一节 鲁迅:“独战多数”的个性意识 82
第二节 周作人:“个人主义的人间本位主义” 92
第三节 中国新文学发生论 100
第四章 “创造社”的浪漫主义理论与文学创作 110
第一节 主体性原则与自我表现论 111
第二节 情感、想象、灵感 115
第三节 艺术的无功利性与作家的使命意识 121
第五章 梁实秋与近代浪漫主义的解体 125
第一节 客体普遍性与主体普遍性 127
第二节 对“五四”新文学的指责与反思 132
中篇 中国现代浪漫主义 143
第六章 “革命浪漫主义”的产生 143
第一节 蒋光慈与“革命的浪漫谛克” 144
第二节 瞿秋白等人对“革命的浪漫谛克”的批判 150
第三节 周扬对苏联“革命浪漫主义”的引进 157
第七章 毛泽东对“革命浪漫主义”的贡献 163
第一节 文艺转型的新方向 163
第二节 新型和谐与近代崇高 169
第三节 诗词创作的浪漫品格 174
第八章 胡风对“革命浪漫主义”的理论修正 178
第一节 “主观战斗精神” 178
第二节 感性机能与审美特性 187
第九章 从“两结合”到“伪古典主义” 193
第一节 “两结合”的内涵及其背景 193
第二节 “假浪漫主义”的出现 198
第三节 “为谁写作”异变为“写谁”和“怎样写” 203
第四节 主体性的死亡 207
第十章 浪漫主义的现实依据 217
下篇 中国当代浪漫主义 217
第一节 对审美意识与实践意志关系的重新认识 219
第二节 主体意识的觉醒 222
第三节 传统的现实主义观念受到挑战 225
第四节 对西方现代主义的变异 228
第十一章 新时期美学理论的浪漫主义倾向 231
第一节 李泽厚:主体性哲学与审美积淀 232
第二节 刘再复:文学的主体性 243
第十二章 新时期文学创作中的浪漫主义倾向 250
第一节 “朦胧诗”的自我表现 250
第二节 主体性向外在自然界的扩展 255
第三节 幽默:作为超越客体的特殊方式 260
第十三章 当代浪漫主义的终结 264
结语 271
主要参考文献 276
后记 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