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垣卷》PDF下载

  • 购买积分:2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乃和编校者
  • 出 版 社: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6
  • ISBN:7543427362
  • 页数:906 页
图书介绍:

目录 1

陈垣先生小传 1

元也里可温教考 3

第一章 也里可温之解诂 3

第二章 也里可温教士之东来 6

第三章 也里可温之戒律 7

第四章 也里可温人数之推想 8

第五章 也里可温人物之大概 10

第六章 也里可温军籍之停止 16

第七章 也里可温徭役之蠲除 17

第八章 也里可温租税之征免 19

第九章 也里可温马匹之拘刷 23

第十章 政府对于也里可温之尊崇 24

第十一章 异教归附也里可温之一斑 27

第十二章 也里可温被异教摧残之一证 28

第十三章 关于也里可温碑刻之留存 31

第十四章 也里可温与景教之异同 35

第十五章 总论 45

元西域人华化考 47

卷一 绪论 52

一 元西域范围 52

二 元时西域文化状况 53

三 华化意义 54

四 西域人华化先导 55

卷二 儒学篇 58

一 西域人之儒学 58

二 基督教世家之儒学 68

三 回回教世家之儒学 74

四 佛教世家之儒学 77

五 摩尼教世家之儒学 79

一 西域词人之佛老 84

卷三 佛老篇 84

二 回回教世家由儒入佛 91

三 基督教世家由儒入道 96

卷四 文学篇 101

一 西域之中国诗人 101

二 基督教世家之中国诗人 111

三 回回教世家之中国诗人 113

四 西域之中国文家 120

五 西域之中国曲家 124

卷五 美术篇 128

一 西域之中国书家 128

二 西域之中国画家 135

三 西域人之中国建筑 141

卷六 礼俗篇 145

一 西域人名氏效华俗 145

二 西域人丧葬效华俗 152

三 西域人祠祭效华俗 158

四 西域人居处效华俗 161

卷七 女学篇 168

一 西域妇女华化先导 168

二 西域妇女之华学 169

卷八 结论 172

一 总论元文化 172

二 元人眼中西域人之华化 175

三 元西域人华文著述表 177

附征引书目 184

史讳举例 189

序 191

卷一 避讳所用之方法 193

第一 避讳改字例 193

第二 避讳空字例 194

第三 避讳缺笔例 196

第四 避讳改音例 197

第五 避讳改姓例 200

卷二 避讳之种类 200

第六 避讳改名例 201

第七 避讳辞官例 202

第八 避讳改官名例 203

第九 避讳改地名例 204

第十 避讳改干支名例 205

第十一 避讳改经传文例 206

第十二 避讳改常语例 207

第十三 避讳改诸名号例 209

第十四 避讳改物名例 210

第十五 文人避家讳例 211

第十六 外戚讳例 212

第十七 宋辽金夏互避讳例 213

第十八 宋金避孔子讳例 214

第十九 宋禁人名寓意僭窃例 214

第二十 清初书籍避胡虏夷狄字例 215

第二十一 恶意避讳例 216

卷三 避讳改史实 217

第二十二 避讳改前人姓例 218

第二十三 避讳改前人名例 218

第二十四 避讳改前人谥例 221

第二十五 避讳改前代官名例 222

第二十六 避讳改前代地名例 223

第二十七 避讳改前代书名例 224

第二十八 避讳改前朝年号例 225

卷四 因避讳而生之讹异 227

第二十九 因避讳改字而致误例 227

第三十 因避讳缺笔而致误例 228

第三十一 因避讳改字而原义不明例 228

第三十二 因避讳空字注家误作他人例 230

第三十三 因避讳空字后人连写遂脱一字例 230

第三十四 讳字旁注本字因而连入正文例 231

第三十五 因避讳一人二史异名例 232

第三十六 因避讳一人一史前后异名例 234

第三十七 因避讳一人数名例 235

第三十八 因避讳二人误为一人或一人误为二人例 237

第三十九 因避讳一地误为二地或二地误为一地例 238

第四十 因避讳一书误为二书例 239

第四十一 避讳改前代官名而遗却本名例 239

第四十二 避讳改前代地名而遗却本名例 240

卷五 避讳学应注意之事项 242

第四十三 避嫌名例 242

第四十四 二名偏讳例 244

第四十五 已祧不讳例 244

第四十六 已废不讳例 246

第四十七 翌代仍讳例 247

第四十八 数朝同讳例 248

第四十九 旧讳新讳例 249

第五十 前史避讳之文后史沿袭未改例 250

第五十一 避讳不尽或后人回改例 252

第五十二 避讳经后人回改未尽例 253

第五十三 南北朝父子不嫌同名例 255

卷六 不讲避讳学之贻误 256

第五十四 不知为避讳而致疑例 256

第五十五 不知为避讳而致误例 258

第五十六 不知为避讳而妄改前代官名例 259

第五十七 不知为避讳而妄改前代地名例 260

第五十八 非避讳而以为避讳例 260

第五十九 已避讳而以为未避例 262

第六十 以为避讳回改而致误例 264

卷七 避讳学之利用 265

第六十一 因讳否不画一知有后人增改例 265

第六十二 因讳否不画一知有小注误入正文例 266

第六十三 因讳否不画一知有他书补入例 266

第六十四 因讳否不画一知书有补版例 268

第六十五 因避讳断定时代例 268

第六十六 因避讳断定二人为一人例 270

第六十七 因犯讳断定讹谬例 271

第六十八 因犯讳知有衍文脱文例 274

第六十九 因犯讳或避讳断为伪撰例 274

第七十 据避讳推定而讹误例 278

第七十一 避讳存古谊古音例 279

卷八 历朝讳例 280

第七十二 秦汉讳例 280

第七十三 三国讳例 283

第七十四 晋讳例 285

第七十五 南北朝讳例 287

第七十六 唐讳例 293

第七十七 五代讳例 295

第七十八 宋讳例 298

第七十九 辽金讳例 303

第八十 元讳例 306

第八十一 明讳例 307

第八十二 清讳例 309

征引书目略 312

重印后记 313

校勘学释例 315

卷一 行款误例 319

第一 有目无书有书无目例 319

第二 条目讹为子目例 320

第三 非目录误为目录例 321

第四 误连上文例 321

第五 错简例 323

第六 阙文例 324

第七 字体残阙径行删去例 325

第八 空字误连及不应空字例 327

第九 正文讹为小注小注讹为正文例 328

第十 抬头遗迹改革未尽例 330

第十一 表格误例 331

卷二 通常字句误例 331

第十二 形近而误例 331

第十三 声近而误例 334

第十四 因同字而脱字例 335

第十五 因重写而衍字例 337

第十六 因误字而衍字例 339

第十七 重文误为二字例 342

第十八 一字误为二字例 343

第十九 妄改三例 344

第二十 妄添三例 348

第二十一 妄删三例 353

第二十二 妄乙三例 356

卷三 元代用字误例 358

第二十三 不谙元时简笔字而误例 358

第二十四 以为简笔回改而误例 366

第二十五 不谙元时译音用字而误例 370

第二十六 用后起字易元代字例 373

第二十七 元代用字与今不同例 375

第二十八 不谙元时语法而误例 379

卷四 元代用语误例 379

第二十九 不谙元时用语而误例 381

第三十 因元时用语而误例 390

第三十一 因校者常语而误例 392

第三十二 用后代语改元代语例 396

第三十三 元代用语与今倒置例 397

卷五 元代名物误例 401

第三十四 不谙元时年代而误例 401

第三十五 不谙元朝帝号庙号而误例 403

第三十六 不谙元时部族而误例 404

第三十七 不谙元代地名而误例 405

第三十八 不谙元代人名而误例 407

第三十九 不谙元代官名而误例 410

第四十 不谙元代物名而误例 413

第四十一 不谙元代专名而误例 415

第四十二 不谙元时体制而误例 417

第四十三 校法四例 421

卷六校例 421

第四十四 元本误字经沈刻改正者不校例 425

第四十五 元本借用字不校例 428

第四十六 元本通用字不校例 430

第四十七 通用字元本不用例 435

第四十八 从错简知沈刻所本不同例 437

第四十九 从年月日之增入疑沈刻别有所本例 438

第五十一 字之误关系全书例 441

重印后记 443

旧五代史辑本发覆 445

卷一 忌虏第一 448

虏改敌 453

虏骑改敌骑 454

虏改契丹 456

北虏改契丹 459

虏主改契丹主 461

卷二 忌戎第二 462

戎王改契丹 464

戎王改契丹主 466

忌胡第三 469

忌夷狄第四 471

忌犬戎第五 473

卷三忌蕃忌酋第六 473

忌伪忌贼第七 475

忌犯阙第八 478

忌汉第九 479

杂忌第十 480

附《薛史辑本》避讳例 484

通鉴胡注表微 491

小引 494

本朝篇第一 495

书法篇第二 507

校勘篇第三 519

解释篇第四 532

避讳篇第五 548

考证篇第六 560

辩误篇第七 575

评论篇第八 586

感慨篇第九 602

劝戒篇第十 617

治术篇第十一 628

臣节篇第十二 645

伦纪篇第十三 659

出处篇第十四 675

边事篇第十五 688

夷夏篇第十六 702

民心篇第十七 720

释老篇第十八 731

生死篇第十九 743

货利篇第二十 753

征引书目略 769

重印后记 774

吴渔山年谱 779

记大同武州山石窟寺 817

中西回史日历自序及例言 827

四库抽毁书原委 833

中国史料的整理 836

敦煌劫余录序 844

《艺风年谱》与《书目答问》 847

汤若望与木陈忞 850

《论科学考据与旧考据的不同》 877

一 文的审查意见 877

佛牙故事 879

两封无名字无年月的信 888

陈垣先生学术年表 892

陈垣先生著述要目 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