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童年时代1906—1920 1
童年在中国山西 1
村塾的年代 6
县小学的一年 9
太原中学的一年 10
二、清华学校的教育1920—1926 12
清华学校的入学考试 12
清华学校和它的起源 13
延迟了的父亲的葬礼 17
清华学校的生活 18
五四运动 22
假期旅行 25
违抗“包办”婚姻 28
在清华的最后一年 30
三、在美国的前几年1926—1928 32
从中国到美国 32
在麻省理工学院的生活 34
麻省理工学院物理学的崛起 36
非凡的诺伯特·维纳教授 37
上升的明星V·布什教授 39
芝加哥大学的暑期学期 40
耶基斯观象台历险 41
摩尔电工学院 42
四、在哈佛的研究工作1929—1933 45
哈佛大学物理系 45
驾驶汽车的初次经验 48
1931年夏密歇根大学的物理学讨论会 50
1932年波士顿地区观日食 51
五、回到中国 1933 52
在伦敦和巴黎观光 52
莱茵河之游 53
参观德国的大学 53
回中国的漫长海上航行 57
六、山东1933—1934 59
青岛的山东大学 59
初次求爱的失败 62
七、在北京的岁月 1934—1937 64
在清华大学的四年 64
与陶葆柽小姐重建友谊和订婚 71
再谈陶家 73
八、战争初期 75
芦沟桥事变 75
奇异的插曲:日本人占领北京与个人的遭遇 75
1937年8月至12月: 78
躲避日本人的恐怖统治逃难长沙 78
九、昆明的流亡大学 84
1938—1945: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84
原始环境中的高等教育 85
小规模的研究 88
空袭和通货膨胀下的生活 92
战时的一件乐事 96
1941—1945:更困难的时期和若干精神奖励 97
对战时的教育和研究的反思 101
抗日战争胜利日 103
1945年:一次特殊的休假 105
十、二次世界大战后重访美国 105
印度,加尔各答 106
1946年2月至5月:自西向东访问美国的大学 108
十一、重返哈佛大学工作 116
在哈佛的无线电研究实验室工作 116
微波波谱学 117
微波波谱仪的初始设计和实验 118
1946—1947:微波波谱学的状况 120
我的家眷来美国与我团聚 122
关于微波塞曼效应的扩展计划 125
麻省剑桥的生活 127
应用物理实验室的历史介绍 133
十二、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应用物理实验室 133
应用物理实验室的研究中心 134
我在应用物理实验室的研究工作 135
我与应用物理实验室的非专业方面与 139
社交方面的联系 139
十三、马里兰州银泉的生活 143
孩子们的学校教育 143
参加教会活动 144
我长期形成的游泳习惯 146
出国旅行参加有关自由基的学术会议 147
葆柽的数学教学 147
肯尼迪总统安葬日的插曲 148
赴台参加研究院会议 150
与赎罪教会脱离关系 152
研究低谷 153
1970年3月7日的日全食 154
一个少年的恶作剧 155
我心不在焉的一个典型故事 157
越南战争的年代 158
两种文化之间的生活 160
十四、访问中国(1972) 166
尼克松在中国的突破 166
组织一个去中国的参观团 166
安排去中国大陆旅行的种种问题 169
在中国大陆 171
周恩来总理接见 172
到山西大寨旅行 177
我们一家访问兰州 178
峻端在中国 1972—1974 181
十五、多次访问中国(1974—1986) 183
科学政策与科学讨论 183
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的演讲 192
关于物理学中的新近发展的综述演讲选 194
我们九次访问中国的个人方面 195
十六、中美关系 200
中美关系的开端 200
美国华裔社区的作用 200
美籍华裔科学家访华的作用 203
跋:最后的思考 209
对中美关系的反思 209
附录 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