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与免疫》PDF下载

  • 购买积分:1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余主编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2
  • ISBN:14119·1545
  • 页数:250 页
图书介绍:作者姓名:余he

一、肿瘤的发生、发展与机体的免疫状态 1

(一)免疫缺陷与肿瘤发生 1

第一章 概论 1

(二)免疫机能与肿瘤的发展 2

二、细胞癌变与肿瘤的特异性抗原 2

(一)细胞癌变的学说 3

(二)动物肿瘤特异性移植抗原的证明 3

(三)人类肿瘤特异性抗原的实验证据 4

三、宿主-肿瘤间的相互作用 5

(一)机体抗癌的免疫反应 5

(二)肿瘤逃避免疫监视的机制 6

四、免疫系统的调节控制 8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8

(二)各种免疫活性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 9

(三)胸腺及其激素的调节作用 11

(二)肿瘤免疫治疗的原则 13

五、肿瘤的免疫治疗 13

(一)肿瘤治疗的现状 13

(三)肿瘤免疫治疗的方法 14

六、展望 16

第二章 肿瘤抗原 20

一、引言 20

(一)概述 20

(二)肿瘤抗原的分类和命名 21

二、肿瘤抗原的分离和纯化 22

(一)肿瘤抗原分离和纯化的原理 22

(二)几种分离和纯化肿瘤抗原的方法 23

三、肿瘤抗原活性的分析 25

(一)体内细胞免疫分析法 25

(二)体外细胞免疫分析法 26

(三)肿瘤抗体检测法 27

(一)肿瘤抗原的定位 28

四、肿瘤抗原的生物学性质 28

(二)肿瘤抗原的理化性质 29

(三)肿瘤细胞表面抗原的运动性 29

(四)肿瘤细胞表面抗原的调变 30

(五)肿瘤细胞表面抗原的自发性脱落 31

(六)肿瘤细胞表面抗原在细胞增殖周期中的动态表现 31

五、化学致癌物诱发的肿瘤抗原 33

六、DNA致癌病毒诱发的肿瘤抗原 34

(一)DNA致癌病毒诱发的动物肿瘤 34

(二)DNA致癌病毒与人类肿瘤 36

七、RNA致癌病毒诱发的肿瘤抗原 37

(一)ENA病毒的结构蛋白 37

(二)RNA病毒诱发肿瘤的细胞抗原 38

八、胚胎性抗原 39

(一)甲胎蛋白(AFP) 41

(二)癌胚抗原(CEA) 42

(三)α-2肝铁球蛋白(α-2H-Fe) 44

(四)关于胚胎性抗原的抗原性 44

九、肿瘤抗原的应用 45

第三章 抗肿瘤的细胞免疫机制 51

一、免疫活性细胞 51

(一)免疫活性细胞的个体发生 51

(二)T淋巴细胞的发生、分化、功能和亚群 52

(三)B淋巴细胞的发生、分化、功能和亚群 54

(四)K细胞的发生、分化和功能 55

(五)NK细胞 60

二、淋巴因子的性质和作用 64

(一)趋化和激活吞噬细胞 66

(二)细胞毒作用,即杀伤靶细胞的作用 66

三、免疫活性细胞对肿瘤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 67

(五)扩大细胞免疫效应 67

(六)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之间以及与其他细胞之间的作用 67

(四)增强细胞防御力干扰病毒繁殖 67

(三)引起迟发型变态反应 67

(一)抗体激活,有补体参予的细胞溶解 68

(二)抗体依赖的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毒 68

(三)T淋巴细胞引起的细胞溶解 69

(四)封闭因子和去封闭因子 70

第四章 巨噬细胞与肿瘤免疫 71

一、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及其对肿瘤的影响 80

二、巨噬细胞浸润在肿瘤免疫中的作用 81

三、巨噬细胞的活化 83

(一)卡介苗(BCG)及其衍生物 83

(二)短小棒状杆菌 83

(三)脂多糖 85

(四)中药 85

(六)激素 86

(五)左旋咪唑 86

(七)其他 87

四、活化巨噬细胞的抗肿瘤作用 88

五、“武装”巨噬细胞 89

六、巨噬细胞具有的其他抗肿瘤作用 92

(一)抗体依赖细胞参予细胞毒作用 92

七、巨噬细胞与免疫监视 93

(四)巨噬细胞释放的活性物质与抗肿瘤的关系 93

(三)巨噬细胞对病毒诱发肿瘤的作用 93

(二)巨噬细胞清除肿瘤抗原的作用 93

第五章 机体免疫状态与肿瘤的发生 99

一、免疫监视的概念与临床观察 99

二、免疫缺陷与肿瘤发生 100

(一)摘除动物胸腺与肿瘤发生 100

(二)年龄与肿瘤发生 101

(三)原发性免疫缺陷与肿瘤发生 102

(四)器官移植与肿瘤发生 106

(五)继发性免疫缺陷与肿瘤发生 109

(六)原发性多发性恶性肿瘤(多发癌)与免疫状态 110

三、肿瘤患者的免疫表现 112

(一)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缺乏状态 112

(二)肿瘤间质和局部淋巴结的免疫反应 114

第六章 肿瘤患者免疫功能的检测与免疫诊断 117

一、肿瘤抗原的体内检测方法 117

二、体外测定肿瘤抗原和抗体的方法 118

三、肿瘤患者体液内抗原或抗体的测定 119

四、肿瘤胚胎抗原的检测和临床应用 123

(一)甲胎蛋白常用的检测方法及假阳性问题 123

(二)关于CEA的临床应用 124

五、肿瘤的细胞免疫测试方法和临床应用 125

(一)淋巴细胞毒试验 125

(三)胃癌的胚性硫糖蛋白抗原 126

(三)巨噬细胞移动抑制试验和白细胞移动抑制试验 129

(二)混合淋巴细胞和肿瘤细胞反应 129

(四)巨噬细胞电泳试验 130

(五)白细胞粘附抑制试验 131

六、肿瘤患者的非特异性免疫状态的观察 133

(一)迟发型变态反应(皮肤试验) 133

(二)淋巴母细胞转化试验 136

(三)羊红细胞花环形成试验(E-RFC) 137

(五)“皮窗”(Skin Window) 138

(四)巨噬细胞吞噬功能试验 138

第七章 转移因子及其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142

一、抗肿瘤转移因子的供体及制备 142

(一)抗肿瘤特异性TF的供体 142

(二)抗肿瘤转移因子的制备 143

二、转移因子的理化性质 144

(一)TF的理化性质 144

(二)关于活性成分的分离 144

(一)TF生物学活性分析方法 147

(二)TF作用的特点 147

三、TF的生物学和免疫学性质 147

(三)抗原性问题 148

(四)TF的作用与受体的免疫机能状态的关系 148

(五)TF的种族特异性问题 149

四、转移因子的生理功能及作用原理 149

五、应用转移因子治疗恶性肿瘤 151

(一)应用方法 152

(二)临床效果 153

(三)讨论 158

(四)其他TF制剂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159

六、转移因子的其他临床应用 160

(一)抗感染 160

(二)自身免疫疾病 160

(四)其他 161

七、结语 161

(三)先天性免疫缺陷症 161

第八章 免疫核糖核酸与肿瘤免疫 166

一、免疫核糖核酸的概念及种类 166

(一)核糖核酸-抗原复合体 166

(二)“不含抗原”的免疫核糖核酸 167

(二)抗原刺激后iRNA的合成 168

(三)免疫核糖核酸的活性成分 168

(一)免疫核糖核酸的细胞来源和定位 168

二、免疫核糖核酸的生物学性质和效应 168

(四)免疫核糖核酸转移体液免疫的效应 169

(五)免疫核糖核酸转移细胞免疫的效应 169

(六)免疫核糖核酸的免疫促进作用 170

(七)免疫核糖核酸在种属间的交叉转移 170

(八)免疫核糖核酸的抗原性问题 170

(九)免疫核糖核酸和转移因子 170

三、抗肿瘤免疫核糖核酸的制备 171

(一)免疫核糖核酸供体动物的免疫 171

(二)免疫核糖核酸的抽提 173

(一)体外实验 175

四、免疫核糖核酸传递肿瘤免疫和抗肿瘤效应 175

(二)体内实验 177

(三)直接注射免疫核糖核酸的抗肿瘤效应 178

五、免疫核糖核酸的作用原理 179

(一)直接模板作用 179

(二)iRNA模板作用的证据 179

(三)免疫核糖核酸的复制及逆转录 179

(四)调控作用 179

六、免疫核糖核酸的临床应用 180

(一)一般应用方法 180

(二)正常人白细胞免疫核糖核酸的应用 180

(三)异种抗肿瘤免疫核糖核酸的应用 181

一、卡介苗 187

(一)卡介苗在肿瘤免疫中的作用 187

第九章 肿瘤非特异性免疫治疗 187

(二)卡介苗在免疫中的活性物质 188

(三)卡介苗在肿瘤免疫中的反作用 188

(四)影响卡介苗免疫治疗的因素 189

(五)卡介苗治疗肿瘤的临床效果 190

(六)卡介苗免疫治疗的方法 191

(七)卡介苗接种后正常反应及并发症 192

二、短小棒状杆菌 192

(一)短小棒状杆菌对肿瘤的免疫作用 193

(二)短小棒状杆菌对肿瘤免疫的效果 194

(三)短小棒状杆菌免疫治疗的方法 195

(四)副反应 196

(五)短小棒状杆菌较BCG免疫治疗的优点 196

三、干扰素及其诱导物 197

(一)IF的理化性质及生物特性 197

(二)IF的生成及其诱导物 197

(三)IF及其诱导物抗肿瘤作用原理 198

(四)IF及其诱导物抗肿瘤的效果 199

(五)IF及其诱导物临床应用方法和毒性反应 200

(六)IF抑制剂 201

四、左旋咪唑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201

(一)左旋咪唑对免疫反应的影响 201

(二)对实验性动物肿瘤的作用 203

(三)对人类肿瘤的治疗效果 204

(四)副作用 206

五、多糖类及中草药 207

(一)多聚葡萄糖类 207

(二)多聚果糖类 209

(三)灵菌素 209

(四)其他中草药 210

六、肿瘤非特异性免疫治疗总结 211

第十章 肿瘤特异性主动免疫治疗 216

一、引言 216

(一)一般实验 217

二、特异性主动免疫治疗的实验研究 217

(二)理化方法处理的瘤苗 218

(三)霍乱弧菌神经氨酸酶(Vibrio Cholerea neuraminadase VCN)处理的瘤苗 218

(四)其他生化制剂处理的瘤苗 219

(五)病毒处理的瘤苗 220

三、几种临床试用方法 220

(一)肿瘤细胞瘤苗 220

(三)病毒瘤苗 221

(二)培养细胞 221

(四)肿瘤抗原 222

(五)各种免疫治疗剂的联合应用 222

(六)免疫治疗与其他常规治疗的配合 222

(七)局部免疫治疗 224

四、某些肿瘤的临床免疫治疗 224

(一)急性白血病 224

(二)肺癌 225

(四)结、直肠癌、乳癌及其他 226

(三)成骨性或软组织肉瘤 226

(一)宿主免疫功能障碍 227

(二)佐剂的影响 227

(三)抗原竞争 227

(四)肿瘤缺乏抗原性 227

(五)免疫治疗的继发耐受性 227

(六)肿瘤的解剖部位 227

(七)常规治疗方法的影响 227

五、特异性免疫治疗中的一些问题 227

(八)免疫增强 228

六、结语与展望 228

(一)临床应用方面 228

(二)实验研究方面 229

(三)免疫预防方面 230

一、干扰素与肿瘤免疫 234

(一)干扰素 234

第十一章 几种与肿瘤免疫有关的因素 234

(二)干扰素的抗肿瘤作用 235

(三)干扰素的抗癌机理 237

二、补体与肿瘤免疫 238

(一)动物实验的证据 238

(二)临床观察的资料 239

三、变态反应与肿瘤 240

(一)动物实验的证据 240

(二)临床统计资料 242

(三)可能机理 243

四、前列腺素与肿瘤免疫 245

(一)前列腺素与免疫反应 245

(二)肿瘤组织中前列腺素的含量 245

(三)前列腺素对肿瘤免疫的抑制作用 245

(四)前列腺素与肿瘤转移 246

(五)产生前列腺素的抑制细胞 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