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松:唐两京城坊考序 1
阎文儒:唐两京城坊考补序 3
唐两京城坊考卷之一 8
西京 8
宫城 14
一 文献记载 23
二 考古调查 26
三 宫城、东宫之门 31
四 宫城建筑之梗概 38
五 宫城内政府行政机构 45
六 宫城内务建筑之作用 51
七 东宫 60
八 掖庭宫 65
九 其他 74
大明宫 76
一 大明宫建筑之时间 87
二 大明宫之官门 90
三 重玄门 106
四 含元殿前後建筑及太液池前之诸殿堂 109
(一) 含元殿 131
(二) 翔鸾、楼凤二阁与登闻鼓、肺石 136
(三) 延英殿 140
(四) 麟德殿 145
(五) 太液池与龙首渠 155
(六) 翰林院、金銮殿与宣徽殿 158
(七) 右银台门及清思院 163
(八) 大明宫中的左右藏库 164
(九) 少阳院 170
(十) 长生殿 172
(十一) 浴堂殿 175
(十二) 唐首都食粮物资多仰给扵全国各地 177
兴庆宫 182
一 兴庆宫之概况 185
二 宫内建筑 190
(一) 花萼相辉楼与勤政务本楼 190
(二) 宫内务殿堂、龙池及不知何处之门与殿 201
皇城 215
一 由考古调查看唐西京皇城 223
二 西京皇城之故实 226
三苑 231
一 内苑(西内苑) 237
二 东内苑 239
三 禁苑 241
(一) 九曲宫 246
(二) 鱼藻宫 247
(三) 广连潭 248
唐两京城坊考卷之二 250
西京 250
外郭城 250
一 唐西京城概况——城门名及实测坊里之长宽情况 252
(一) 各文献?记之外部城 252
(二) 考古研究?与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调查之西京城 256
甲东西向的街道 261
乙南北向的街道 262
二 筑长安城之时间、人数及各城之故事 268
(一) 东城之延兴门与春明门 271
(二) 东城之北门通化门 273
(三) 西城之门 274
(四) 南城之门 276
(五) 北城之门 279
三 外郭城之城东与城北之夹城 280
朱雀门街东第一街九坊 285
朱雀门街东第二街九坊 306
唐两京城坊考卷之三 334
西京 334
朱雀门街东第三街十五坊 334
二 武则天女皇居住址及其常用之名词 342
朱雀门街东第四街十一坊及东市 394
朱雀门街东第五街九坊及曲江、芙蓉园 439
唐两京城坊考卷之四 475
西京 475
朱雀门街西第一街十坊 475
朱雀门街西第二街九坊 488
朱雀门街西第三街十三坊 501
朱雀门街西第四街十一坊及西市 548
朱雀门街西第五街十三坊 577
别见数坊 600
龙首渠 604
黄渠 606
永安渠 606
清明渠 607
漕渠 608
总述东周、后汉、魏、晋、后魏、隋各代之都城洛阳 609
唐两京城坊考卷之五 609
东京 609
宫城、东宫 621
一 宫城之门及各殿遗址 632
三 宫内殿、门及充实洛阳城雑考 644
四 乾阳、乾元殿(含毛殿)、明堂考 647
五 徽猷殿 651
六 陶光园与九洲池 652
七 阊阖门、饮羽殿、仪鸾殿、雒城南门等考 654
八 五凤楼考 658
九 东宫 659
上阳官、西上阳宫 660
总述上阳宫作用及宫门、殿、亭等建筑 662
皇城·东城 667
一 总述皇城内各衙署之设置及考古研究?对皇城之发掘 671
二 东城 677
三 含嘉仓 679
神都苑 686
总叙苑内各宫室建筑及文献资料 689
唐两京城坊考卷之六 697
东京 697
外郭城 697
一 街道 717
(一) 洛南部分 717
(二) 洛北部分 721
(三) 坊市 722
二 圆壁城与曜仪城 723
定鼎门街东笫一街头坊 724
定鼎门街东第二街六坊 731
定鼎门街东第三街八坊 740
定鼎门街东第四街七坊 758
长夏门之东第一街八坊 780
长夏门之东第二街六坊及南市 818
长夏门之东第三街九坊 855
长夏门之东第四街八坊 889
长夏门之东第五街八坊 917
定鼎门街西第一街六坊 930
定鼎门街西第二街六坊 937
厚载门第一街一坊及西市 939
厚载门第二街三坊 940
唐两京城坊考卷之七 943
东京 943
洛水之北承福门之东五坊 943
洛水之北承福门之北四坊 947
东城之东第二南北街四坊 979
东城之东第三南北街三坊及北市 999
东城之东第四南北街四坊 1030
东城之东第五南北街四坊 1066
东城之东第六南北街四坊 1093
东京待考之里第 1108
雒渠 1127
通津渠 1130
通济渠 1130
运渠 1131
漕渠 1132
谷渠 1133
?城渠 1133
瀍渠 1134
?口渠 1135
《唐两京城坊考》校勘记 1135
九代帝都洛阳 1153